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肢早期康复护理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偏瘫初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正确的患肢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急性期应指导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位;同时进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瘫痪肌群力量锻炼应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特点进行,关节协调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精细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位垫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治疗的应用。方法:选择2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良肢位摆放,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规范的体位垫实施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实施良肢位摆放。结果: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特制规范的体位垫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进行运动康复护理.方法: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被动运动.结果:早期对患肢进行运动有利于肢体康复.结论:恰当的功能锻炼和护理方法是偏瘫患者站立、行走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障,因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策略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当中随机挑选104例当作该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编号,1~104号,偶数号为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当中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奇数号为对照组,在康复护理后期使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92.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肢位及中医辨证健康教育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良肢位+中医辨证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早期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联合中医辨证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效果,分析良肢摆放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与患肢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均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肌痉挛、肩关节脱位/疼痛、关节挛缩、足下垂内翻、废用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摆放,能够有效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其患肢运动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并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其临床康复效果具有理想的促进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52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执行超早期良肢位摆放,落实每2 h协助更换一次体位,规范放置枕垫,并及时分析维持良肢位时间短依从性差原因。结果:提高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52例脑卒中治疗3~10周,未出现关节挛缩41例,占78.8%,发生关节挛缩11例,占21.2%,能预防及减轻关节痉挛。结论:合理治疗,细致、耐心护理,良肢位摆放是有效预防及减轻关节痉挛,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度颅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度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经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活动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及肩关节活动情况、肌力情况及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内旋角度、肩关节外旋角度及肩关节上举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上肢Ⅳ级及以上和下肢Ⅳ级及以上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半脱位及足畸形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可提高患肢肌力,利于偏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护理,患者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且肢体运动未形成异常模式,为后期康复创下较好的基础。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良肢位摆放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正确摆放护理法。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采用良肢位摆放,坚持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综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2月间将首次发病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肌痉挛的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内科常规治疗用药及常规康复治疗相同,应用康复综合运动训练疗法治疗4周,根据治疗前、后患者患侧下肢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1指数的评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患侧下肢MAS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1指数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康复综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肢肌痉挛状态,抑制痉挛模式的出现,有效促进患者下肢站立、行走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良肢位摆放能促进脑损伤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本文分析良肢位摆放的方式、效用评定、注意事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多在脑卒中后 3周内 ,特别是在偏瘫的初期或上肢驰缓性瘫痪期发生 ,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 ,影响其生存质量。我科于 1 998年起用综合康复疗法对 1 2 6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2 6例中男性 75例 ,女性 5 1例 ;年龄 42~ 79岁 ;其中脑出血 2 9例 ,脑梗塞 97例。综合康复方法康复护理应在脑卒中后立即进行 ,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在患者能耐受时即开始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是 :( 1 )保持肩关节功能位 :平卧位时患侧肩部及肘部垫以软枕 ,患侧卧位时尽可能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重建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良肢位摆放、肌肉按摩、针灸、肢体运动疗法),治疗组则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早期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进行良肢摆放对其临床康复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并实施良肢摆放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患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中给予良肢摆放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患肢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其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良肢位置摆放。康复组缺血性脑卒中入院1~2d,出血性脑卒中入院7~14d即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分为卧、坐、站、走4期。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进行ADL(barthd)及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行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法并与单纯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把10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进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患肢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项目进行评分,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阶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可达到充分的膝伸展,避免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重新建立本体感觉,恢复患肢负重及平衡能力,从而促进患肢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9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与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与出院3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出院3个月后,全部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脱位、关节肌肉挛缩、关节外旋、足内翻下垂与足尖外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