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文章针对国内现行《方剂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从章节分类体系方面提出了适应西方社会思维方式和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要的教材编写建议,以期编写出满足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求的国际标准化英文版《方剂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任利 《光明中医》2010,25(9):1740-1741
本文针对国内现行《方剂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从体例和内容编排方面提出了适应西方社会思维方式和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要的教材编写建议,以期编写出满足国际中医药学教育需求的国际标准化英文版《方剂学》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 本提要就如何复习《方剂学》,谈以下几个问题。熟读教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由上海科拎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五版《方剂学》教材,为自学考试的必读教材。故考生应以必读教材为主,逐章逐节加以钻研,深刻理解,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一定要反复阅读熟记,最好能背诵。因为考试命题,一般不会偏离教材。对于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查阅《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等工具书、有条件者可以参加自学考试辅导班或选读《方剂学》辅导材料。但是必须以主要精力学好教材和大纲掌握重点《方剂学》五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分绪言、上篇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七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伤寒杂病论》有269首方,而七版《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323首方(又六版《方剂学》教材说314首方)。再  相似文献   

5.
《方剂学》总论是关于学科概念、内涵特征、核心理论及基本技术的概括性论述。其内容不仅是方剂学的核心理论,也是课程知识逻辑化的基础,在教材编写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以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主要版本中的上篇总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方剂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探讨目前教材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方剂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主干课程,其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备受中医学界关注。通过分析建国60多年来共7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的出版背景,介绍每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并与以往教材进行比较。《方剂学》各版统编教材均是在时代发展、学科进步以及教学改革的影响及需求下,由主管部门领导,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专家领头或共同完成。分析得出,一二版教材变化不大,三版教材由于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与其他版教材相比较变化较大,四版教材之后,教材格局相对稳定,只是章节以及方剂数量上稍作调整。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当前《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教师和教学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能对《方剂学》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曾姣飞 《光明中医》2011,26(11):2365-2366
1说教材 1.1教材分析治风剂在《方剂学》(主编:王义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八章,根据我校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专业《方剂学》共安排72个学时,本次课2个学时(80分钟)。  相似文献   

9.
鸡鸣散小考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所载鸡鸣散一方,其来源、用量到目前尚无统一,不利于学习和临床应用。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浅谈如下。一、来源:目前各大、中专使用的《方剂学》教材把该方的来源归属于《证治准绳》,而《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现行《方剂学》教材章节分类体系存在的弊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来完善《方剂学》的教材建设,促进方剂学科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方剂教学、科研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对五版《方剂学》教材关于四逆散方义的不同看法丁舸指导: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330006)关键词四逆散,理论探讨自高等医学院校五版《方剂学》教材运用以来,不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材的质量,均属上乘,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  相似文献   

12.
真人养脏汤在方剂学里均列在固涩剂中,但对该方的论述,多数医家认为以补虚为主。《方剂学》二版教材认为:“方中参、术、甘草益气健脾,合肉桂、肉豆蔻温中止泻,为方中主要部分。”《方剂学》四版教材则明确指出:“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为主药。”《历代名医良方注釋》进一步说:“方中党参、白术、甘草为君。”……那么,本方到底应该以何药为君呢? 大家都知道,君药在方中的意义“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四版教材)这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正> 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近三十年的进展很快,今就三个方面作一简括汇报。文献资料方面方剂学的文献资料很多,有教材、论文、验方集,以及临床手册等,这里介绍一下概况。1、教材:方剂学的教材,已经公开出版的有十余种,内部印行的有二十余种。其中首推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方剂学讲义》,曾邀集五所老中医学院的代表共同拟订编写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的使用情况.方法:针对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方剂学》的本科生,共计5个班1302人;研究内容包括8个方面,问卷调查采用不署名方式.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302份,收回问卷1206份,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教材能反映方剂学的研究进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教学需要,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教材不够满意.结论:在原教材编写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及完善教材内容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逐渐走向"医药分家"的轨道,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执业医师与执业药师要有更强的专业化。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将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学混同于中医专业,即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仅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与《中药学》后的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也采用中医专业同一教材,不仅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还与中药学专业课程结合性不强。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材与教学应做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四版《方剂学》教材,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选录古今成方319首,本着选精纳粹原则,适当考虑方剂的代表性,眉目清楚,确能起到学以致用。但无可讳言,该教材从编排程式到内容细节存在不少舛错和不当之处。我基本同意《陕西中医》2卷6期发表的陈如泉同志对《方剂学》几点意见一文的看法,为《方剂学》今后再版和改订的需要,特提出几点补充意见,权作续貂。一、对选方出处的失考:在方名后括号内标明该方来源,一般方书均标出首载该方的文献资料,而《方剂学》有几首方所标出处失实。如败毒散(人参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作者在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教材存在淡化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并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为例对此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基于病机的方剂学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在。作者提出方证是方剂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研究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剂学的最大特色;回归、继承传统用药经验,重视以方药客观指征为核心的方剂学研究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方剂学》《中药学》是介于中医学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对统编教材《方剂学》《中药学》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著作《药征》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这些教材存在试图借助病因病机,模糊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以及酸枣仁、麻黄、桂枝等药物为例对此问题重点阐述.认为过于强调方剂或药物对应的病机在组方遣药治病中的重要性可能是症结所在,而相比之下《药征》对每昧药物分别从功效主治、考征、互考、辨误和品考这5方面进行论述,很好地弥补了当前《方剂学》《中药学》重病因病机,轻方证、药证之不足,对于今天临床用药遣方更有直接指导意义.故此提出,方证、药证应当分别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教学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药学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教材关乎中医药教学与教育效果,关系中医药国际化教育成效。留学生《方剂学》教材存在类同中国学生、文化现象阐释缺如、不符合留学生思维与学习特点等不足,急需进行改革。作者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提升留学生临证处方能力,提出《方剂学》留学生教材应融入中国文化,挖掘配伍共性规律,建立用药模块,调整编排体例等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正处于重要时期。通常新编教材总是伴随一些教育或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路 ,能较为集中地反映教材编写群体对课程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教学思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 2 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中的《方剂学》已于 2 0 0 2年秋季出版。该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 ,曾多次召开了由多所中医院校的方剂学专家、教育专家以及出版专家等参与的教材编写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各校的诸位老师以及中医教育专家和中医药教材编辑们就方剂学课程改革以及教材编写进行广泛地交流切磋 ,对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