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牙周情况相关指标[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I、DI、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DI、GI均有所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运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5月-2013年5月前来该院就诊的6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式进行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颌间结扎方式进行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皆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在外形恢复、口腔颌面咬合和张口关系、骨折恢复和钛板移位上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秦建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503-1504
目的:评价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切口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采用坚固内固定加颌骨牵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随机选取颌骨骨折患者80例,均为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坚固内固定(对照组,n=40)与加用颌间牵引(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经统计病例优良率为95%,较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移位1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颌骨骨折采用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可使临床预后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且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居较高水平,因咬合关系良好,且患者在术后可行语言功能等系列康复锻炼,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0.3)周,低于对照组的(3.4±0.9)周(P<0.01);对照组术后炎症出现率为30.0%,高于观察组的8.3%(P<0.01)。结论颌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别给予坚固内固定(85例)、颌间固定(88例)以及坚固内固定加颌间固定(91例)三种方法治疗。术后1~3个月复查,并拍片观察其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开口度、咬合关系等。结果坚固内固定治疗组,咬合正常78例(91.76%);颌间固定治疗组,咬合正常80例(90.91%);坚固内固定加颌间固定组,咬合正常90例(98.90%)。后者咬合正常率优于前两组(χ2分别为5.16,5.98,P均<0.05)。结论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63-765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术联合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种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占比50.82%、有效率占比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5%与70.4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不愈合0%、皮糜3.28%、神经受损0%及其他并发症3.28%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6.56%、13.11%、8.20%、16.39%(均P<0.05)。治疗后两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84.3±4.7)d显著低于对照组(123.1±5.2)d(P<0.05)。结论:采用坚固内固定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两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手术治疗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外形恢复满意情况,张口完全恢复情况,固定未移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感染,咬合关系欠佳和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60例进行观察与研究,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坚固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牵引复位固定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骨折固定以及预后恢复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颌间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螺丝未移动、固定未移动、张口度恢复、愈合情况满意、外形情况满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螺丝未移动、固定未移动、张口度恢复、愈合情况满意、外形情况满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取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彦 《四川医学》2012,33(9):1593-159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策略。方法对77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按照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42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16足,发生率为19.5%,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9足,伤口感染4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6足,发生率为7%。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跟骨骨折机制、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的选择、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方式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4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5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即Ⅰ组16例采用有限内固定治疗,Ⅱ组18例坚强内固定治疗,Ⅲ组10例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Ⅳ组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0个月~3年随访,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2.5%、77.8%、70%和92.9%。结论:4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远期随访,评估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997年5月以来,有286例290侧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研究对所有术后3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访,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81例83侧骨折术后获38~102个月(平均68.1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59侧(71.1%),良24侧(27.7%)。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患者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和混合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Ⅱ型骨折Mazu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III型骨折Mazu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 Pilon骨折患者行混合固定法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间,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或螺钉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骨折18例,其中包括C1型11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11.5~31mo,平均22mo。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期9~22wk,平均14wk。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1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采用Burwell-Chamley标准作X线评价,优良卒为94.4%,术后患肢功能采用AOFA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源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6-117
目的:分析钢板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单髁伴同侧胫骨干中、远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胫骨单髁伴同侧胫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术中采用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0例患者术中采用钢板+髓内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单髁伴同侧胫骨干中、远段骨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照组)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14例,良1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9.2%;对照组优7例,良14例,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固定牢固,关节面恢复平整,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12月,我院应用单侧多功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新鲜胫骨骨折37例,与同年1月-6月应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胫骨骨折28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日、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分析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髓外固定组(extramedullary fixation,EMF)41例,髓内固定组(intramedullary fixation,IMF)47例.结果:88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根据Sande...  相似文献   

20.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处理(附1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131例(164肢)患者入院创面反复冲洗清创,早期修复软组织为主,提供软组织修复的初期稳定,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外支架固定107肢,不扩髓绞锁髓内钉固定34肢,钢板内固定11肢,石膏外固定7肢等.结果:123例(154肢)均获7~21.5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5~21个月,平均7.7个月,其中延迟愈合6肢,占3.9%;2肢不愈合,占1.3%,二次手术治愈.Johner-Wruh评分标准:129肢优、19肢良,2肢中,4肢差,优良率96.1%.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提供较理想的软组织修复,用外固定支架稳定骨折,尤其适用Ⅲ度开放骨折,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