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实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活性和脾细胞E玫瑰花结反应作为指标,对H615带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带瘤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和T/B比值,以及脾细胞的E—RFC阳性率在H615生长的潜伏期均无明显变化,进入缓慢生长期后则均明显升高,处于H615的快速生长期时均显著降低,且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脾细胞E—RFC阳性率的变化时相,规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了修改的ANAE法,对正常人外周血涂片进行孵育,观察用α—醋酸萘酯为底物时改变孵育液pH、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等条件对显示淋巴细胞ANA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孵育液pH为5.8时淋巴细胞阳性率最高,适宜pH范围为pH5.8±0.3。孵育温度在20°~37℃之间均可采用,但ANAE阳性率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升高的速度和幅度与孵育温度有关。在20℃孵育4~6小时和37℃孵育3±0.5小时,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在70%左右,与一般所认为的正常值一致。未固定涂片在室温下干燥保存30天,ANAE活性不受影响,因而标本可以留存集中做或邮寄托做。本文对ANAE鉴别淋巴细胞亚群的可靠性及ANAE反应类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ANAE反应标记T淋巴细胞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仪器,是识别T、B淋巴细胞技术上一大改进。但该法可靠性如何,迄今看法仍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法的可靠性,本文用ANAE反应的方法对裸鼠(无胸腺小鼠)和正常小鼠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观察。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分别为76.25±2.00%、62.25±5.85%和46.50±2.72%。裸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分别为4.19±0.60%,1.35±0.37%和2.36±0.55%。裸鼠外周血,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都分别显著地低于正常小鼠。这说明ANAE主要存在于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ANAE反应可用作T细胞的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E和ANAE双标记法,标记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及PHA刺激转化的淋巴细胞,发现周围血小淋巴细胞E和ANAE点状阳性率接近,胸腺细胞和转化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很低。实验证明ANAE可以作为周围血成熟的T细胞标记。双标记方法简便、可靠,并可同时分析两种标记在淋巴细胞中的反应,有利于淋巴细胞性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ANAE标记人周血淋巴细胞正常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 (ANAE)活性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显示ANAE法标记 1 0 0例正常成年人周血淋巴细胞并进行计数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为 6 3%~ 85 % ,平均值为 72 .5± 6 .0 2。结论 :掌握适合的实验条件方能确定淋巴细胞ANAE活性的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静脉注射SpA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活性和脾细胞E玫瑰花环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SpA可使小鼠淋巴细胞ANAE活性升高和脾细胞ANAE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H_(22)肝癌小鼠模型研究了带瘤小鼠淋巴细胞IL—2产生和IL—2R表达的改变。实验证实,带瘤小鼠淋巴细胞IL—2产生、IL—2R表达及二者结合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这一研究对于阐明带瘤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到随年龄增长,小鼠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逐渐下降,脾脏PFC逐渐减少。益气助阳方药对小鼠淋巴细胞ANAE和PFC的作用都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益阴填精方药虽也增加老年小鼠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但不如益气助阳方药显著而对PFC的作用也不甚明显。提示益气助阳方药对衰老过程免疫功能的恢复或延缓衰老似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益中药调控IL—2产生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种补益中药对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L—2及其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党参、淫羊藿有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麦冬、鸡血藤则无。上述2种中药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是由于促进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L—2所致。另一方面,4种中药无明显促进、甚至抑制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对TL—2的反应性。淫羊藿对环磷酰胺(CY;100mg/kg,1次)抑制的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α-醋酸萘酶酯酶(ANAE)反应的标记法,对104例青海土族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进行了研究。见到ANAE反应者为T淋巴细胞,阳性率为77.36±6.48%。T淋巴细胞的亚群:“点状颗粒型”淋巴细胞为<58.35+7.6%;“弥散颗粒型”淋巴细胞为16.79+4.65%。同时发现ANAE阳性淋巴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PHA刺激癌症病人和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两组转化的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进行了ANAE染色与Ea花结形成的研究。试验证明:1病人组转化细胞的淋转率、双标反应阳性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2两组转化的与病人组未转化的细胞,其双标反应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3病人组未转化细胞巾成花细胞的ANAE(—)%增加极为显著,ANAE(—)细胞的Ea成花率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应用淋转试验结合双标反应的同时,检测病人未转化淋巴细胞的双标反应,可能更全面地反映病人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化染色法(ANAE)观察了电针刺激(Ea)及经外源性5-羟色胺(5-HT)、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和甲硫脑啡肽(MEK)孵育后的电针组、纳洛酮阻断电针组及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分型的改变,以及大鼠淋巴细胞与人食管癌上皮细胞(Eca-109)共育前后ANAE分型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电针可使大鼠淋巴细胞ANAE点样型(ANAE—F~+)增多(P<0.05),对ANAE弥散型(ANAE—D~+)影响不显著(P>0.05)。几种活性物质对ANAE—F~+和ANAE—D~+的影响与电针效应一致,纳洛酮可阻断此作用。②电针、纳洛酮阻断电针及对照组三组淋巴细胞(无论经活性物质孵育与否)与Eca—109细胞共育后,ANAE—F~+减少(P<0.0005),ANAE—D~+增多(P<0.0005),部分ANAE—D~+细胞有形态学改变。由比提示,电针及活性物质孵育对淋巴细胞ANAE分型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片样肽(OLP)受体起作用,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共育可显著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化学方法,对青海105例正常藏族青年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进行了观察,发现试验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总阳性率为77.8±6.61%,并按三种酶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ANAE反应为1-3个“点状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51.15±8.72,4-8个“点状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8.5±6.94,“弥散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8.26±5.18,同时比较了不同性别的正常值及酶型变化,并在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妙珍  崔建强 《四川医学》1993,14(10):582-585
本实验对2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普通型及25例正常对照组作了淋巴细胞白介素2(IL—2)的产生及对重组白介素2(γIL—2)增殖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S急性期及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缓解后,淋巴细胞IL—2的产生及对γIL—2的增殖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N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的方法标记淋巴细胞,观察98例足月临产妇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 总阳性率及各反应类型的比例,并与36例未孕妇女作对照。结果表明两组淋巴细胞 ANAE 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变化,而4个以上圆点状颗粒型临产妇组低于对照组;单核样弥散反应型临产妇组高于对照组,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临产妇抑制性 T 细胞的增加。本文并比较了两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总值和白细胞分类数值。  相似文献   

16.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八氯二丙醚的免疫毒性。方法: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法,分别测定了给药1w和2w后小鼠的体重、脾脏、胸腺的重量,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结果:给药2w,高浓度(600mg/kg)组小鼠脾脏系数明显减轻(P<0.05),其它浓度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表现为脾脏系数有减轻趋势(P>0.05);给药1w,高浓度(600mg/kg)组小鼠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增高(P<0.05),其它浓度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有增高趋势(P>0.05);给药2w,各浓度组小鼠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降低(P<0.05)。结论:脾脏是八氯二丙醚的主要作用免疫器官,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八氯二丙醚对脾脏有免疫抑制作用;八氯二丙醚对T淋巴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人白细胞介素—2(N—Hu—IL—2是一种淋巴因子,它能支持T细胞生长,促进其他淋巴因子的分泌,活化多种淋巴细胞,在人体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扁桃腺含有高比例的T细胞,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使它成为制备N—Hu—IL—2的重要原料。但由于扁桃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Hu—IL—2活性和纯度太低,而且其中还含有一些N—Hu—IL—2抑制因子,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75年Mueller首次用酸性一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法对小鼠的淋巴细胞进行了亚型分类,认为ANAE活性可做为小鼠T淋巴细胞的一种标志。1976年Ranki等又将此法应用于人体,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此后国内外不少学者陆续采用此法,认为人体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玫瑰花结形成率近似,通过ANAE阳性率的检测,可以做为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国内虽有关于肿瘤性淋巴细胞、各种血液病、肝癌等患者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的报道,但根据我们的研究证明,健  相似文献   

19.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包虫病人的细胞免疫方面的报道,而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也较少,新疆又是包虫病的流行区,我们认为应该对包虫病人的细胞免疫状况进行探讨,因此做了本试验。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对54例包虫病人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ANAE阳性率的测定。结果包虫病人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说明辅助T细胞减少,抑制T细胞并不减少。少数民族患者与汉族患者相比,肺包虫病人与肝包虫病人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作者进行了新疆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各50例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酯酶(ANAE)活性的测定。结果是:维族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为80.7±8.2%,其中斑点型与弥散型分别为62.3±10.7%和18.4±7.8%。阳性率与反应类型无民族间和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