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 mCi(0.5~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 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 Gy,分次剂量2.0 Gy.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对16例肺癌(12例肺转移癌,4例肺癌术后复发)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未行放疗为14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70mCi。中位植入粒子38颗(15~1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3例术后1周加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5~50Gy。结果中位随访14个月(6~47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15/16)和93.8%(15/16)。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和37.5%(6/16)。6例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恶液质和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粒子治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29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粒子活度29.6MBq。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植入粒子12~67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5%(16/29),6个月71%(20/28),12个月45%(10/22),2年36%(5/14)。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肿瘤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2例126个肺转移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Gy。6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随访2年。结果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159.3±34.5)Gy,中位剂量(118.6±33.2)Gy。6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25.4%(32/126),部分缓解64.3%(81/126),无变化6.3%(8/126),进展4.0%(5/126),总有效率89.7%(113/126)。并发气胸12例,咳血痰41例。死亡病例:8~12个月11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肺癌3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13~24个月15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多发骨髓瘤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1年存活71例,存活率86.6%,2年存活56例,存活率6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 结果 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4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舌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4例舌癌全麻下实施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Gy~110Gy,每颗粒子活度0.50mCi-0.60mCi,平均植入4颗-9颗。结果 随访3月—8月,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有效率75%(3/4)。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颌下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舌癌可行、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fiberoptic bronchoscope,FFB)直视下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效果。方法术前临床和活检证实为NSCLC185例,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n=121)进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priscribed dose,PD)80Gy、长春瑞滨(诺维本)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其中89例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32例在FFB直视下种植粒子。单纯化疗组(n=64)行NP方案化疗。2组治疗后6个月根据CT和FFB检查,比较肿瘤体积,按国际标准判定疗效。结果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植入粒子后,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53.7Gy,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89.6Gy,D9093.5Gy。6个月后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95.0%(115/121),1年累计生存率0.90。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42.2%(27/64),1年累计生存率0.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log-rank...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cm,原发肿瘤边缘外放1cm,转移瘤为影像学边界。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4颗。10例粒子剂量低于130Gy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Gy,总剂量45—50Gy。术后24h拍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线片,了解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3~33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局部控制率为93.3%(28/30),2例因局部复发死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19.4%,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严重皮肤反应。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