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与动态血压变异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与动态血压变异的关系,观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对高血压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仪则同时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率与血压变化,并设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以下简称LVH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明显减低,与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ABPVs)呈正相关,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减低  相似文献   

2.
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期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8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50昼夜节律明显减弱。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不伴左室肥厚组与左室肥厚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分别占各组总数的17.9%及47.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以上变化相关。高血压治疗应注意改善HRV,重视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及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虹艳  马玉荣 《心功能杂志》1998,10(2):72-73,76
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解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8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高血压所致ECG左室肥厚伴劳损患者的HRV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 47例原发性高血压所致ECG左室肥厚伴劳损的患者 ,其中男 3 5例 ,女 12例。年龄 3 8~ 62岁 (平均 5 1 6)岁 ;另选 3 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相仿。入选者均记录 12导联ECG并行 2 4hDCG监测 ,给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质量指数。采用计算机分析DCG记录磁带的正常QRS波形平均NN间距和HRV。HRV的时域法SD指标如下 :2 4h所有窦性NN间距的标准差 (SDNN) ;2 4h每 5minNN间距均值的标准差 (SDA…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昼夜模式与血压波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观测6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24h动态血压,研究其血压波动性(BPV)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经计算机实时和脱机分析后可得到SHR的24h、白昼、夜间等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其波动性(SBPV、DBPV)等参数。大鼠的生理节律与人相反,夜间活动增多,血压上升,故将白昼SBP比夜间SBP下降≥1.33kPa(10mmHg)者定义为构型(dippers)血压,反之为非构型(non-dippers)血压,本实验中非杓型血压SHR占46%。比较杓型与非杓型血压SHR的血压值及BPV,结果表明非杓型血压SHR白昼SBP明显高于杓型血压SHR;非杓型血压sHR白昼长期SBPV、DBPV及夜间短期SBPV明显高于杓型血压SHR。非杓型血压SHR的BPV较高可能是其靶器官损伤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心率变异性(HRV)以及高血压患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异常患HRV的变化,了解高血压患心率变异性改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血压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对照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SDANNI和SDN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室重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一项无创性指标。方法:研究HRV在高血压左室重构中的作用,应用HRV时域与频域分析法,检测与分析70例高血压病(EH)男性患者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指数(HRVI)及心率功率谱密度(PSD);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对患者进行左室构型分类。30例健康男性被同期检测,以作对照。结果:70 例EH 患者被分为正常构型(RWT 与LVMI均正常),向心性重构(RWT 增加,但LVMI正常),向心性肥厚(RWT与LVMI均增加)及离心性肥厚(RWT正常,但LVMI增加)四个左室构型组。四组患者SDNN、HRVI、PSD的低频(LF)峰值及其与高频(HF)峰值之比(LF/HF)均较正常人减低,而PSD的HF峰值却均较正常人增高,该HRV 变化特征的显著性依上述左室构型顺序呈现进行性增强。结论: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波动性与靶器官损伤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研究6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血压波动性(BPV)和靶器官损伤(TOD)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化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监测地SHR进行24h、白天、夜间等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动周期及血压波动性(SBPV、DBPV)、心动周期波动性等参数。动物处死、取大脑、心脏、肾脏等靶器官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Verhoeff弹力纤维染色。参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异同,并观测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观察25例糖尿病患者、2例冠心病患者及48名健康人24h、白天段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PNN50、SDANN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及2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冠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CHF患者有或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CHF患者与正常组各项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组的HRV降低,其HRV各项指标与患者的LVEF不存在直线相关,死亡者的SDRR、SDANN明显低于存活者(P<0.001);CHF有NSVT者与无VT者HRV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HRV低表示自主神经张力失衡,容易导致猝死。在预测CHF患者预后时,HRV优于LVEF和NSVT;HRV时域指标SDRR、SDANN敏感性优于PNN5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肝硬化病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MAP)和心率(HR)的变化,尤其是昼夜节律的变化,采用24h动态血压仪(ABP)对221例肝硬化病人和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白天,硬化组在血压低于对照组,夜间血压二组基本接近,而心率无论在和夜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压和心率从白天和夜间均逐渐下降,硬化组血压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组,提示肝硬化病人的昼夜血压调节有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成三组,单纯收缩压增高组(ISH)36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认定为混合组(MDH),共31例,二组均除外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组25例。20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仪器采用美国Spacelabs 90207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获取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0和舒张压(24hD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心率与血压变异性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记录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变异性(BPV),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变化,了解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O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HRV时域的六项指标变化:①avgRR:RR间期平均值;②SDANN:4分钟RR平均值的标准差;③CV:变异系数;④SD:每4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⑤SDSD:SD的标准差;⑥rmSASD:每4分钟内相邻RR间期差值作均方根后的平均值。Ⅱ型糖尿病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18例,两组年龄相似。结果表明,糖尿病组的SD,SDANN及rmSAS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vgRR无显著变化。为分析记录时间上的差异性,选择81例正常人,分成上午组(45例)与下午组(36例),除SDANN外,其余五项指标在上午组与下午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认为糖尿病患者的HRV显著减小,说明HRV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 生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增高的初期。增高期和稳定期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参数的改变,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动态演化规律。方法 应用生化测定、病一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SHR及其照WKY在6周、14周和24周的收缩压、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及横径、民胶原只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及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浓度。结果SHR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  相似文献   

16.
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析6个HRV时域指标,并对照分析NSVT发作前、后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结果:NSVT患者(n=35)之HRV时域指标中24h平均R-R间期(MRRI)、SD、5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5min节段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MSD)较正常对照组(n=105)明显下降(其中SD为90.88±37.77msvs143.18±31.00ms,P<0.01),与病例对照组(n=4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VT发作前、后5min和1h的SD(5minR-R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SVT患者HRV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但HRV下降与NSVT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来观察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以及血压的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7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及4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4小时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对于max-minSBP、max-minDBP、d-nSBP、d-nDBP值,在肾性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且与血肌酐值叶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是随着患者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渐消失的。  相似文献   

18.
对3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16例,糖尿病无肾病组15例)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结果提示:Ⅱ型糖尿病不论有否合并肾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组的nSBP/dSBP和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组的nSBP、nSBP/dSBP和nDBP/dDBp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均<0.05)。Ⅱ型糖尿病患者ABPM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压增高,而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失去了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提示血压超负荷时间延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上共  赵力 《心功能杂志》1997,9(4):201-205
本文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健康人(对照组)和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是性研究。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前壁心梗组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连续5min时段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其平均值(SDNNindax)心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等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下壁心梗组的SDNN,SDNNindax和LF  相似文献   

20.
张湘  王秀敏 《高血压杂志》1998,6(4):278-2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苯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2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25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2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3例恢复正常节律(52%),其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2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7.6%患者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苯那普利治疗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能和使52%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