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S的病例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分析OSA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和分型。结果 532例OSAS患者中痰湿阻滞证222例(41.73%),痰热内蕴证中202例(37.97%),痰瘀互结证76例(14.29%),气滞血瘀证32例(6.02%)。轻度痰湿阻滞证56例,占69.14%,中度以痰湿、痰热的表现为主,重度以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的表现为主。结论 OSAS证候分型多以痰湿表现为主,日久见痰热内蕴,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之证。轻度以痰湿阻滞证表现为主,中度以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表现为主,重度则以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证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北京市20岁以上居民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常住居民5 465人IGT与DM的患病情况.结果 (1)IGT标化患病率为8.70%;DM标化患病率为为11.94%.(2)新发现DM344例,占总糖尿病患者的32.45%.(3)IGT组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含超重)分别为32.88%、24.18%和69.18%;DM组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含超重)分别为42.35%、34.39%和67.58%.(4)糖尿病家族史:18.52%的IGT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33.96%的DM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体重指数、腰臀比、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年龄和吸烟为IGT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史、腰臀比、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年龄、高收缩压、运动频率和饮酒年限为DM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每次饮酒量和单次运动时间为保护因素.(6)IGT人群依据虚实辨证病机出现的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滞、痰湿、血瘀、实热、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肥胖与非肥胖IGT实证皆以气滞、痰湿多见,虚证中肥胖IGT以阴虚、阳虚多见;非肥胖以气虚、血虚多见;T2DM患者中痰热互结证369例(35.9%).热盛伤津证230例(22.4%).气阴两虚证242例(23.5%),肝肾阴虚证23例(2.2%),阴阳两虚证50例(4.9%).以痰热互结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热盛伤津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少见.结论 北京市IGT和DM的患病率和1995-1997年间比较明显增加,且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IGT和DM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ICT和DM患者均易合并高血压、肥胖和脂代谢紊乱.防治IGT和DM的关键在于对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在结合临床经验基础上,制定OSAHS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102例确诊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确定基本证型,结合PSG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情轻重程度、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结果:痰湿阻滞证41例,占40.20%;痰热内蕴证为29例,占28.43%;痰瘀互结证13例,占12.75%;气滞血瘀证19例,占18.62%。从AHI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痰湿阻滞证AHI水平明显低于痰瘀互结证和气滞血瘀证,有显著差异(P〈0.01);痰热内蕴证AHI水平低于与痰瘀互结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气滞血瘀证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病情轻重程度与中医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轻中度患者主要以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的表现为主,而重度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痰瘀互结证和气滞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人群的中医证候类型,并探讨其中无症状人群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患者108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有证候和无证候两组,有证候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无证候组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两组均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比较。结果:有证候组属气阴两虚证者最多,热盛伤津证次之,痰(湿)热互结证最少,3种证型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差别(P0.05);气阴两虚证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最高、热盛伤津证次之、痰湿互结证最低。无证候组以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平和质为主,其中气虚质和痰湿质最多,4种体质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别(P0.05)。有证候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无证候组(P0.05),无证候组年龄明显小于有证候组(P0.05)。结论:新诊断糖尿病人群可分为有证候和无证候者,有证候者可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无证候者可辨体质和辨病机。无证候并非"无证可辨",应把"辨体质"与"辨病机"列入中医辨治思想中,补充四诊及辨证论治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7.
司富国  陈瑞  司季青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16,(11):2032-2035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最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归纳临床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进一步阐释病因病机。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 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构成的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痰浊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75. 33%;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湿、瘀、阴虚、热、气虚、阳虚,占病性证素比例的90. 1%;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占病位证素比例的84%,其中与肝相关的证候最多,为30%。结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证候类型以气滞痰浊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夹杂,主要以气滞、痰、湿、阴虚、热为主;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病例,填写临床证候调查表,逐一归纳每例证候,将调查表数据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χ2检验,中晚期(III期与IV期)NSCLC证候构成、证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8例中晚期NSCLC中,各证候基本构成是:气虚为主,占34.18%,痰湿次之,占25.51%,痰热占17.35%,阴虚占13.78%,气滞血瘀占7.65%,阳虚占1.53%。证型分布是脾虚痰湿占40.82%,气虚痰热占16.33%,肺郁痰瘀占15.31%,阴虚痰热占13.27%,气阴两虚占11.22%和阴阳两虚占3.06%六型组成。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主要以痰湿、痰热为主。  相似文献   

12.
史若愚 《河南中医》2014,(7):1334-1335
目的:探讨ICU中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初始证候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耐药菌肺炎病例67例,对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并记录患者入院的初始证候类型。结果:气虚质26例,阴虚质19例,痰湿质13例,阳虚质3例,瘀血质2例,痰热质2例;风热犯肺证12例,痰热郁肺证21例,痰浊阻肺证17例,痰瘀互结证4例,热闭心包证i例,气阴两虚证2例。结论:气虚质患者多见风热犯肺证及痰浊阻肺证,阴虚质患者多见痰热郁肺证,痰湿质患者多见痰浊阻肺证。  相似文献   

13.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纳入MS患者3398例为MS组,非MS患者328例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理化指标,分析MS中医证候分布、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常见6个证候:痰热互结证1145例(33.7%),肝火亢盛证601例(17.7%),脾虚湿盛证642例(18.9%),痰湿中阻证235例(6.9%),肝肾阴虚证543例(16.0%),兼夹血瘀证232例(6.8%)。结论:MS以痰热互结证最为多见;脾虚湿盛证女性比例大于男性,与痰热互结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互结证血压、血脂升高较明显,肝肾阴虚证血糖升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证候要素的组合特点,为PCOS的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375例PCOS患者,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的描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前五位的依次为血瘀、痰湿、气滞、火(热)、阴虚。(2)证候要素组合以1~7个证候要素组合的形式出现,其中以1~4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频率均10%)。(3)以是否肥胖分组,对2组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进行比较,证候要素痰湿的出现频率在肥胖组高,而火(热)、寒凝的在非肥胖组中的出现频率高;证候要素组合痰湿、痰湿+血瘀、痰湿+气滞均在肥胖组的出现频率高。结论 PCOS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分布规律体现了该病核心病机为血瘀、痰湿、气滞、火(热)、阴虚;肥胖组以痰湿、血瘀为主,非肥胖组以血瘀、火(热)和寒凝为主。  相似文献   

16.
樊茂蓉  韩克华  王书臣 《北京中医药》2012,31(4):252-253,317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对94例IPF患者病位、病性、病因、病机做出辨析,并以病位、病性、病因、病机为基础,参考中医辨证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应证型。结果 94例IPF患者主要证候要素为:病位在肺、脾、肾、心,虚证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包括血瘀、痰、湿、热、风邪。证型分布特点:本证包括肺燥津亏、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在本证中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最多,占44.68%;标证包括血脉瘀阻、痰热壅肺、痰湿阻肺、风邪犯肺,在标证中血脉瘀阻证型患者最多,占44.68%;在所有证型组合方式中,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最多,占27.66%。结论 IPF患者气虚、阴虚2者常相兼出现,在本虚的基础上往往伴有标实的症状,血瘀证最常见,临证治疗时应辨清本虚标实之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排卵障碍中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者,属中医的肥胖不孕。古今文献及临床以痰湿辨治多,以痰热辨治少,与临床不尽相符,病机、病位差异大。其病因有四: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多逸少劳,肝郁气滞。其病位在冲任(相当于卵巢)而不在胞宫。其病机为痰阻冲任,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肝肾阴虚为本,痰热郁火为标。其证型应辨别痰热兼瘀型和痰湿型。临床注意"三多":实证多、痰热多、兼瘀象多。其治则化痰为先,随证以清热、行气、消癥、补肾治之。  相似文献   

18.
寇明星  罗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37-1638
目的 探寻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型规律,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5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从临床表现、舌象、脉象上对其辨证分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5例患者中风寒犯肺型1例(1.82%),风热袭肺型4例(7.27%),痰热蕴肺型24例(43.64%),痰湿阻肺型11例(20.00%),痰瘀互阻型15例(27.27%).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常隐匿,症状不典型,多罹患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病机多阴虚为本、痰浊阻肺,常见痰阻为先、阴虚为本、易夹瘀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共纳入PCOS患者506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Ⅰ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稀发/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Ⅲ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3个亚型,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4个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不同亚型及证型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506例PCOS患者中,西医亚型Ⅰ型258例、Ⅱ型123例、Ⅲ型125例,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203例、肾虚肝郁证146例、痰瘀互结证55例、肾虚血瘀证102例;各西医亚型中中医证型所占比,Ⅰ型中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P均0.05),Ⅱ型中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均0.05),Ⅲ型中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P均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肝郁证接近,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睾酮(T)60 ng/dL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高雄烯二酮(AND)发生率,Ⅲ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发生率,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Ⅰ型和Ⅲ型LH、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ND水平和LH/FSH比值均明显高于Ⅱ型(P均0.05);Ⅰ型T水平明显高于Ⅲ型(P0.05),Ⅰ型和Ⅱ型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Ⅲ型(P均0.05)。肾虚肝郁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T水平最高,SHBG水平降低;肾虚血瘀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SHBG水平较高;脾虚痰湿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最低,SHBG水平较高;痰瘀互结证LH、SHBG水平和LH/FSH比值低。结论肾虚肝郁证可能为Ⅰ型的主要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和脾虚痰湿证可能为Ⅱ型的主要中医证型,肾虚血瘀证可能为Ⅲ型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