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乳酸脱氢酶及a-羟丁酸脱氢酶的数值变化,筛查早期白血病及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预后做出评估。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门诊、住院患者(非白血病组)及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初发/复发(primary/recurrence group)、完全缓解(CR)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sLDH)和a-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水平,筛查白血病,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白血病组筛查出2例白血病,AL患者的血清LDH及HBDH水平在初发/复发组比对照组和CR组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及HBDH活性升高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并对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乳酸脱氢酶及a-羟丁酸脱氢酶的数值变化,筛查早期白血病及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预后做出评估.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门诊、住院患者(非白血病组)及70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于初发/复发(primary/recurrence group)、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serum lacticdehydrogenase,LDH)和a-羟丁酸脱氢酶(a-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的水平,筛查白血病,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白血病组筛查出2例白血病,AL患者的血清LDH及HBDH水平在初发/复发组比对照组和CR组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DH及HBDH活性升高有助干急性白血病诊断并对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3.
陈海斌  潘志远  洪国平 《海南医学》2010,21(13):112-113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岛微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对AL诊断及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速率法和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69例AL患者治疗前、完全缓解期LDH、HBDH和β2微球蛋白,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自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LDH、HBDH和岛微球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HBDH和度微球蛋白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和疗效观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变期患者LDH,HBDH,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及正常人,慢性期患者LDH,HBDH高于正常人,两组CML患者LDH和HBDH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LDH与HBDH呈正相关.结论:ALP,LDH,HBDH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对CML病情严重程度有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及-γ-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初诊ALL,24例复发ALL,36例缓解ALL血清LDH和HBDH及免疫分型进行分析,结果:LDH和HBDH间具正相关性,敏感性无差别;ALL和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它们的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免疫分型分析显式LDH增高多见于B系ALL,LDH越高,白血病缓解率越低,结论: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评价白血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对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的影响。方法:给4组Wistar大鼠饲喂正常饲料,分别饮用含0、1 2 5、2 5 0、5 0 0 mg/L氟化钠去离子水溶液,复制慢性氟中毒大鼠模型。饲喂2个月时取血,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力的变化。结果:染氟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明显增加,并且随氟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LDH/HBDH显著增加。结论:氟能引起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升高以及LDH/HBDH显著增加,可能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羟丁酸脱氢酶与乳酸脱氢酶比值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470例血清HBDH升高患者血清,分为心肌梗死组,脑部疾病组,肺部疾病组,肝脏疾病组,肾脏疾病组,测定血清中α-羟丁酸脱氢酶与乳酸脱氢酶比值。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心肌梗塞组及脑部疾病组HBDH/LDH比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HBDH/LDH的比值诊断心肌梗塞较之单纯用HBDH或LDH诊断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8.
血清LDH、HBDH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人体糖酵解途径中一种重要代谢酶,主要分布于肾脏、心肌、肝脏、红细胞和白细胞等组织器官中;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是H型LDH作用于另一底物的反映,其水平与LDH相平行。血清LDH、HBDH升高可见于心、肾、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病等许多疾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坏死可引起血清LDH、HBDH增高。为探讨血清LDH、HBDH水平与白血病临床转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合并黄疸及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氨酶增高进行临床观察。方法:空腹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Ⅰ酶α羧丁酸脱氢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观察了2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发现82.6T%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78.3%伴有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Ⅰ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明显增高。黄疸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LDH、LDH-1、HBDH与贫血及黄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经叶酸,VitB12治疗,贫血纠正后,黄疸消退,LDH,LDH-1、HBDH均恢复正常,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出现黄疸、LDH、LDH-1、HBDH增高主要与骨髓原位性因,红细胞破坏增加有关,而非肝胆及心肌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类型白血病和不同病期白血病的血清酶活性变化,以及酶活性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血病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法测定75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并与正常人组38例比较。结果:白血病组LDH、AK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组,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的LDH活性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白血病完全缓解期(CR)患者LDH活性明显低于初发患者(P<0.01),血清GPT活性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LDH活性有助于白血病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患者乳酸脱氢酶与α -羟丁酸脱氢酶的改变特点,结合其他临床指征,探讨其水平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5月~7月住院的35名SARS患者和62名健康人的抗凝血,进行乳酸脱氢酶与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并与肺心病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乳酸脱氢酶与α -羟丁酸脱氢酶的改变进行比较;依据诊断标准将35例SARS病人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其化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SARS组的乳酸脱氢酶(297.31±85.12)和α -羟丁酸脱氢酶(291.09±74.08)均显著增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人相比,肺心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与α -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增高;重症SARS组明显高于普通SAR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患者的LDH和HBDH显著增高 ,其水平可能与肺组织的急性损伤活动程度相关;对于重症SARS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LDH和HBDH的检测可作为SARS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清LDH和HBDH测定对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 (L DH)、r-羟丁酸脱氢酶 (HBDH)与白血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酶动力学方法测定 30例白血病患者血清 L DH及 HBDH活性 ,并对急性期与缓解期酶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时 ,血清中 L DH和HBDH酶活性高于正常 ,病情缓解后 ,二者活性均下降直至正常。结论 :测定血清 L DH和 HBDH活性可作为白血病的辅助诊断及判断疗效的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及γ-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4例初诊ALL、24例复发ALL、36例缓解ALL血清LDH和HBDH及免疫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LDH和HBDH间具正相关性,敏感性无差别;ALL和复发者的LDH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者,它们的LDH值也明显高于缓解者和正常健康者,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免疫分型分析显示LDH增高多见于B系ALL;LDH越高,白血病缓解率越低。结论 LDH和HBDH可预测白血病的发生和转归及成为评价白血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34例LN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血中8种血清酶。结果:LN组较健康组LDH、HBDH、AST、GGT(p〈0.01)、ALP(p〈0.05)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而CK、AMY和ALT(p〉0.05)无显著性意义。LDH和HBDH(p〈0.0005)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LDH、HBDH、AST、GGT和A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酶谱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AOPP患者(中度中毒组22例,重度中毒组4例)入院当日及此后第2天、第5天、第7天、第9天和第11天重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HBDB)水平.结果中度组酶值仅部分升高,重度组则明显升高,第1日值两组比较P<0.05;酶水平呈规律性变化,CK值于第2日达到高峰(与第1日比P<0.05),CK-MB、GOT、LDH及HBDB值于第1至2第日达到高峰,中度组第5至第7日降至正常,(第5日与第1日比P<0.05),重度组第7至第11日降至正常(CK、CK-MB、GOT值第5日与第1日比P<0.05,第9日与第5日比P<0.05,LDH、HBDB值第9日与第1日比P<0.05).结论中毒越重,血清CK、CK-MB、GOT、LDH及HBDB等酶值越高,酶值可用于估计AOPP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酶值呈动态变化,病情越重酶值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有机磷中毒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3~12 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45 例)、中度有机磷中毒组(29 例)、重度有机磷中毒组(13 例)3 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上述 3 组儿童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对 3 组儿童心肌酶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组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 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儿的心肌酶升高提示这些患儿存在心肌受损,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磷中毒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2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中度有机磷中毒组(2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组(13例)3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上述3组儿童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对3组儿童心肌酶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组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儿的心肌酶升高提示这些患儿存在心肌受损,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高堂玲  陈云凤  伍春蓉 《四川医学》2009,30(7):1038-1039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低氧血症患者血清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肺心痛患者按低氧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酶学对比,分别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及动脉血氧分压(pan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并进行分析。结果肺心病急性期4种血清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轻、中、重3组患者间经方差分析,CPK、LDH、AST、HBDH4种酶均明显升高,且低氧越严重,酶活性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酶活性的变化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酶测定是分析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R S Galen  J A Reiffel  R Gambino 《JAMA》1975,232(2):145-147
Total serum enzyme activity for creatine phosphokinase (CPK), alpha-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 (HBDH),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and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SGOT), as well as the isoenzymes of CPK and LDH, were measured on admission and for ten subsequent days in 100 patients admitted consecutively to a coronary care unit. On discharg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by a cardiologist as either having or not having suffered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a--without knowledge of the enzyme studies. The combined use of CPK and LDH isoenzyme levels provided the greatest laboratory discrimination between the two clinical groups (MI vs non-MI). The routine use of HBDH and SGOT levels can be abandoned in the setting of a coronary care unit if CPK and LDH isoenzyme assay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