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焦虑情绪、血压心率改变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血压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心率升高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手术心理应激,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49-1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患者81例,以上患者均为意外伤害急诊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入急诊室(干预前)和出急诊室(干预后)进行心理情绪评分;采用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急诊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100例直肠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的观察组和未经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骨折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变情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骨折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燕 《西部中医药》2014,(9):135-138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可减轻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9)在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实施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的变化、患者切口及咽喉疼痛程度.结果:满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及咽喉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切口与咽喉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平均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且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130例,按其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方法,即按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不作特殊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均好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与观察组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肺癌患者常规一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焦虚、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予心理干预。结果: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后均降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干预后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和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2例伴有焦虑情绪的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一般心理护理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个别心理疏导,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克服自卑回归社会等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这3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干预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对照组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X^2=12.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具有焦虑和恐惧倾向,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孕妇个体化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前置胎盘孕妇98例,分为护理干预组(58例,24~33(26.3±3.1)岁)和对照组(40例,23~32(25.7±2.9)岁),护理干预组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利用利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相关参数异同.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认知度、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早产率、胎儿死亡率、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化护理干预是治疗前置胎盘孕妇较理想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护理干预组(n=50)。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SAS标准分为(41.28±2.91)分,SDS标准分为(42.27±2.75)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态度和方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明显降低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肿瘤康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康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文护理方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患者干预完成后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89.76±4.36),研究组的满意程度为(97.85±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讨论:运用人文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促进身心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直肠癌Dixon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行Dixon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纽30倒在围手术期其行舒适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穿刺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吻合口瘘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手术围术期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预后和焦虑·0理,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依从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有效干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可靠措施,从而为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病例资料来自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全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共计136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中医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每组68例。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①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本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水平比较,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水平比较,中医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爱荣 《环球中医药》2012,5(3):224-225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情绪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在患者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测评,将60例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胸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药物治疗无差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干预组采用中医心理护理法。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进行评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量表评分均下降,但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胸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整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1月-2010年12月)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一般心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异。结果:患者在入组时,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活动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CBT)结合精细化护理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应对方 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运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6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CBT 和精细化护理干 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调查患者疾病应对方式,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耳鸣残疾度。 结果:观察组干预 2 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干预 2 个月后积极应对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人 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干预 2 个月后耳鸣残疾度量表(THI)各维度评分和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 CBT 结合精细化护理, 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耳鸣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