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分别为宫缩乏力占69.09%,胎盘因素占25.45%,软产道裂伤占3.64%,凝血功能障碍占1.82%。5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完全治愈,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注重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及时治疗,加强产后急救与护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馨 《中国保健》2009,(15):632-63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病人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临床上应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的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  相似文献   

3.
杜新华 《药物与人》2014,(4):129-12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急救护理干预。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4例患者,观察产妇出血状态,分析出血的原因,实施急救及护理。结果:导致产后出血病因:①人流及刮宫病史;②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损伤;③凝血机能差及产妇恐惧紧张心理。④胎儿娩出2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段,阴道流出的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5%。结论:重视妊娠保健,减少非意愿妊娠系数及过期妊娠,做好妊娠期及分晚期护理,预防宫缩乏力,积极有效控制出血,防止脏器衰竭。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妇女产后出血的护理进行探讨,找出最佳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5年2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的出血状况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情况下,要以预防为主,减少该病的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43例,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等指标。结果:通过对两个时间段出现产后出血的观察比较,〈2h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24h患者的发生率(P〈0.001);通过对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因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为最大,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产检次数〈3次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次的患者(P〈0.01);患者初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经产的患者(P〈0.001)。结论: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分析、护理,并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因产后出血而致使产妇死亡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是重中之最。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2003年6月-2010年4月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卫生院收治5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有效护理后,49例治愈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转上级医院。本文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并针对其产后出血原因实施相应护理对策,评估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102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72例(70.59%),由于软产道裂伤所致出血21例(20.59%),由于胎盘因素所致出血6例(5.88%),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3例(2.94%);102例产妇出血症状全部改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09%(98/102)。结论:准确评估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实施科学护理的临床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证产妇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29例,胎盘因素18例,软产道裂伤5例.我们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采取心理护理、急救护理、产后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恰当的治疗及综合护理后,产后出血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谢迎春 《现代保健》2012,(15):135-13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为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3月-2012 年1 月收治的2832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1) ;有引产、流产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明显大于无引产、流产史的产妇(P〈0.01) ;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率与经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产后出血的原因,对孕妇进行有关产后出血的健康指导和知识宣传,对预防产后出血和积极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69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有3例产妇由于胎盘植入行子宫全切术,所有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直接关系到孕产妇生命安全,是我国孕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发生失血性休克者进行认真评估,配合抢救,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指导,从而保证母婴安全,促进康复。及时予以恰当的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着很大地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健康天地》2010,4(8):81-8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加强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对母子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产时及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时、产后、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实施综合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能降低出血量,从而改善产妇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要点,评价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29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评价护理效果;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止血时护理,协助医师止血、体征监护、心理支持;止血成功后据病情、初步止血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加强生命体征、尿量以及精神状态监测,积极寻找控制病因诱因,对部分病情相对较轻者给予子宫按摩等理疗,及时发现新出血,积极引尿,适当安排新生儿早触、吸允训练;康复阶段护理加强护理干预,指导建立健康的饮食、作息、行为习惯,预防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产妇均痊愈出院,产后出血量(650±40)ml,无复发;未发生休克、感染、精神障碍等并发症,未发生护理差错。结论:配合用药、手术等方法,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给予阶段性护理,加强监护,开展护理干预,止血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多数患者可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情况和临床护理资料,其中14例采用传统护理作为对照组,19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产妇出现的原因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产后出现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的20例,采取有关预防、抢救、护理措施。结果产妇在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时,经过抢救、护理,均可以病愈出院。结论对产后出血的产妇一定要观察仔细、及时抢救、高质量的护理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胡惠荣 《现代保健》2010,(16):92-93
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监测对策以及方法和体会,并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0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5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提示产科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边远农村交通不便的地方,产妇不能及时被转运就诊而造成死亡,因此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产后出血的预防与监测、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与监测,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积极寻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结果 6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正确诊断、积极抢救处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只有认真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金小巍 《现代保健》2012,(25):153-15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28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3%。其中宫缩乏力占66.37%,软产道裂伤占21.13%,胎盘因素占11.29%,凝血功能异常占0.93%,其他为复合因素。重视生产过程,可以避免产后出血。结论: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重视产程,加强护理,提前治疗,预防高危因素,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秀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156-115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 l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1〕。积极预防和及时控制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笔者对1999年1月~2000年1月本院181例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与护理对策,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临床资料1·1产后出血的原因。本组181例产后出血病人中以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的有85例,占47%,多见于双胞胎、羊水过多、经产妇、巨大儿、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胎盘因素61例,占34%,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滞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