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发现限局性硬皮病与维生素 B6缺乏有关 ,色氨酸代谢途径紊乱是主要因素 [1]。本研究采用维生素 B6配合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中药和低频电治疗 [2],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进行了检测。 一、资料和方法 (一 )一般资料:限局性硬皮病患者 38例 ,男 14例 ,女 24例 ;年龄 12~ 58岁 ,平均年龄 28.6岁。其中综合治疗组 23例 ,男 8例 ,女 15例 ;皮质类固醇治疗对照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 正常人对照组 20例 ,为性别、年龄与患者相近的健康献血者。硬皮病患者于治疗前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限性硬皮病患者血清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学方法对39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血清中的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和淋巴细胞增殖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局限性硬皮病患者血清可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率;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sIL-2R、TNF-α含量增高,其中活动期增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增殖率的降低和血清中sIL-2R、TNF-α水平表达异常,这些免疫相关细胞和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局限性硬皮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粘附分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SLE发病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了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检测了血清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SLE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2)SLE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较SLE不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显著性升高(P<0.01);(3)SLE患者血清TNF-α与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与CD5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均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健康人、HIV无症状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免疫状态,以了解艾滋病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过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检测34例正常健康成人,12例HIV感染无症状者,23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 ^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 /CD8^ 比值。结果:HIV感染无症状者及AIDS患者的CD4^ 淋巴细胞及CD4^ /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0.01);HIV感染无症状者CD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和AIDS患者(P<0.01);CD4^ T淋巴细胞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AIDS患者与HIV感染无症状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塞病(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D患者血清中CD3、CD4、CD8、CD4/CD8、CD16^+/CD56^+水平。结果BD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白塞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 + ,CD4+ ,CD8+ )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 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试验 ,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带状疱疹组sIL 2R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 ,CD4+ /CD8+ 与正常组比较均降低 (P均 <0 .0 5 ) ;RBC C3bRR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RBC ICR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1) ,血液流变学检测示患者血黏度增高。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及紊乱及血黏度增高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25^+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明显升高,CD4^+/CD8^+、CD25^+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13受体α1(IL-13Rα1)基因mRNA的表达及IL-13Rα1基因调节序列甲基化状态。方法 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10例SLE患者和6例正常人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细胞中IL-13Rα1 mR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IL-13Rα1基因调节序列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D4+ T细胞中IL-13Rα1 mRNA表达水平为2.224 ± 0.251,非活动期SLE患者为1.712 ± 0.132,正常人组为1.104 ± 0.04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8+ T细胞中IL-13Rα1 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非活动期及正常人组分别为1.672 ± 0.142,1.410 ± 0.154,1.238 ± 0.106,活动期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非活动期组与正常人组、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D4+ T细胞中IL-13Rα1基因甲基化指数活动期SLE患者为0.454 ± 0.023,非活动期为0.635 ± 0.065,正常人为0.844 ± 0.097,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8+ T细胞中IL-13Rα1基因甲基化指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LE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IL-13Rα1 mRNA的表达与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 = 0.79,P < 0.01;r = 0.76,P < 0.05);CD4+ T细胞的IL-13Rα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 = -0.89,P < 0.01);CD4+ T细胞IL-13Rα1 mRNA表达与其调节序列的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r = -0.84,P < 0.01)。结论 SLE的发生发展可能与DNA低甲基化导致SLE患者T细胞过度表达IL-13Rα1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发病与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玫瑰糠疹发病与HHV-7的关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玫瑰糠疹患者HHV-7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78%,X^2=9.68,P〈0.01);玫瑰糠疹患者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5.09,P〈0.01),CD4^+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t=2.07,P〈0.05),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P〈0.01),CD4^+/CD8^+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12:1.30,t=4.31,P〈0.01);HHV-7感染者CD4^+/CD8^+值明显低于HHV-7非感染者(Z=4.9525,P〈0.001)。结论:玫瑰糠疹的发病可能与HHV-7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斑秃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斑秃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斑秃进行病情分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重度、15例局限型斑秃患者和25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中有功能活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即CD4+CD25+ Foxp 3 T 细胞)在CD4+ T淋巴细胞中的比率,CD4+和CD8+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 结果 重度斑秃患者外周血中有功能活性的CD4+CD25+ Foxp 3 T细胞占CD4+ T细胞比率为0.54% ± 0.31%,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3.21% ± 0.76%)及局限型斑秃患者(2.71% ± 0.37%,P < 0.00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度斑秃患者的CD4+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为32.61% ± 3.48%,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43.0% ± 3.63%,P < 0.001),而CD8+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为40.96% ± 8.54%,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5.23% ± 2.14%,P < 0.001)。局限型斑秃患者的此两项指标分别为41.25% ± 4.27%和26.6% ± 2.28%,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度斑秃患者的CD8+占T淋巴细胞的比率与CD4+CD25+ Foxp 3调节性 T 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有负相关关系(r = -0.94,P < 0.001)。结论 重度斑秃可能与外周血中CD4+CD25+ 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皮损部位单纯疱疹病毒-Ⅱ(HSV-2)载量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28例现症GH患者皮损部位HSV-2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监测28例现症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比例,用线性相关和回归方法分析现症GH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GH患者皮损内疱液HSV-2检出率为100%,病毒载量为6190714±1962085拷贝/μgDNA。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复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②GH患者CD3^+、CD4^+、CD56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低(P〈0.01),但B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患者皮损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CD4^+/CD8^+细胞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G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NK细胞减少,以及Th及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造成,这种状态不利于机体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造成GH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
HPV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和尖锐湿疣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CA患者161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计算CD4^+/CD8^+比值;愈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比较高危型和低危型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HPV6/11型感染占73.91%(复发率31.93%),HPV16/18型感染占9.32%(复发率55.3%),复合型感染占16.77%(复发率51.85%)。各型患者CD3^+T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正常,CD4^+/CD8^+降低,各型间无显著差异。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复合型感染复发率高于低危型HPV6/11感染;HPV6、11、16、18以及复合感染都引起CD4^+T淋巴细胞减少和CD^+/CD8^+下降;低危型感染和高危型以及复合型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Bcl-2及CD4^+、CD8^+T细胞在红斑狼疮皮损区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红斑狼疮皮损区T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及淋巴细胞Bcl-2进行检测,并与17例正常皮肤作对照。结果: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Bcl-2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8^+T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cl-2的表达与CD4^+T细胞表达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红斑狼疮皮损区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可能会导致CD4^+和CD8^+T细胞凋亡异常,从而导致免疫紊乱而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冷冻免疫生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采用冷冻免疫生物治疗、常规手术切除或放疗加化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并评价5年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冷冻免疫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ST,2年8个月)较标准治疗对照组(MST,1年8个月)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冷冻免疫治疗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及标准治疗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而治疗后标准治疗对照组较治疗前血CD3、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冷冻免疫生物疗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PD?1/PD?L1信号通路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与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因子IL?2、IFN?γ的相关性。结果尖锐湿疣组CD4+、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分别为9.48%±3.31%和12.52%±3.17%)、PD?L1表达水平(4.40%±1.46%、7.07%±2.23%)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PD?1:7.12%±2.16%、9.95%±2.17%,t=2.81、3.16,均P<0.01;PD?L1:3.26%±1.13%、5.39%±1.69%,t=2.96、2.88,均P<0.01)。尖锐湿疣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727.43±138.59个/μl)低于对照组(804.25±92.83个/μl,t=2.17,P<0.05), 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CD4+/CD8+比值(1.23±0.35)低于对照组(1.46±0.34,t=2.24,P<0.05)。尖锐湿疣组血清IL?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12、2.16,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IL?2、IFN?γ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与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形成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导致尖锐湿疣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2、IFN?γ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19,(11):136-139
目的探究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对生殖器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9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泛昔洛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sIL-2R水平和各种炎症因子的变化,并就两组患者的各种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sIL-2R水平及各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IL-4、IL-6、TNF-α水平和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恶心和胃部不适,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生殖器疱疹能够有效改善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显著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缓解其炎症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未治梅毒患者和32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未治梅毒患者CD3、CD4及NK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8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P<0.05),而NK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未治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抗复剂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和减少RGH复发的机制。将47例RG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复发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4.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复发频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升高(P〈0.05),CD8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白介素2水平升高(P〈0.05)。抗复剂对RGH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能替代阿昔洛韦用于RGH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择复发性GH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伐昔洛韦胶囊300mg,2次/d,饭前空腹口服,连用4周。观察组患者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局部涂擦,4次/d,连用10d。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6.19%和47.6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2%和73.81%(χ2=4.14和6.04,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GH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