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对82例ADHD儿童和82例正常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CBCL( Children Behavior Check List)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行为评定。结果Conner’s父母问卷和CBCL评定量表中,ADHD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攻击性、多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应重视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患病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应用患病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中心住院治疗的1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患病行为总分为(32.12±8.58)分,饮酒时间、住院次数是患病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及行为障碍患者患病行为,处于中等水平。饮酒时间越长、住院次数越多,心理取向越大,疾病感越低,疾病确信越低,疑病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力水平的差异,为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所小学的1~5年级学龄儿重中选择200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和联合瑞文智力测验筛选行为问题^[1]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分裂样因子异常儿童、交往不良因子异常儿童、强迫因子异常儿童、多动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重在译码量表分有差异;抑郁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排列量表分上有差异;违纪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算术量表分、韦式言语智商、韦氏全量表智商上有差异;分裂样强迫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填图量表分有差异;性问题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词汇量表分有差异;残忍因子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常识量表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种能评价溶拴和抗栓药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局部用氯化铁损伤血管以造成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栓,于血栓形成后24h观察大鼠脑梗塞范围、行为及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本模型造成的脑梗塞及行为障碍特点与Tamura等(198l)[1]建立的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相一致。所造成的血栓为混合血栓。本研究还观察了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预防作用及尿激酶的治疗作用。阿司匹林及尿激酶均可降低脑梗塞范围,改善行为障碍。结果表明该模型既可以评价溶栓因子又可以检验抗栓因子,为研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泰必利的临床应用尉惠群(河南省工商银行医务所郑州市450003)泰必利(Tiapride,硫必利)系含甲砜基的邻茴香酰胺衍生物,为一新型神经精神安定药,具有抗精神运动行为障碍、镇痛、镇吐及兴奋胃肠平滑肌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及精神运动行为障碍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并应用奥氮平治疗的30例 ATS 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奥氮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治疗2周和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BPRS 总分显著下降(P ﹤0.05);治疗第4周时,BPRS 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大都呈显著性下降(P ﹤0.01)。治疗2周及4周时 HAMD 及 HAMA 总分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 ﹤0.01);TESS 显示不良反应少。结论:奥氮平治疗 ATS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方法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PTS)和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80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研究组)与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测查,对所取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适应性、心境、反应强度、持久性和反应阈因子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交往不良、躯体主诉和社会退缩因子上较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有关,且这类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心理沟通有助于降低牙科恐惧。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儿童的个性、行为及家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元胜  罗新坚  王倬 《江西医药》2005,40(11):744-745
目的 分析抽动障碍儿童的个性、行为及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用)(EPQ),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40例确诊的抽动障碍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抽动障碍患儿组有个性异常,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不和谐、多冲突、少娱乐、少情感交流等。结论 患儿个性、行为异常及家庭环境不良与抽动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方法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FIS)和Achenbaeh(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80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研究组)与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测查,对所取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在适应性、心境、反应强度、持久性和反应阈因子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交往不良、躯体主诉和社会退缩因子上较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有关,且这类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心理沟通有助于降低牙科恐惧。  相似文献   

10.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本病多见于6~12岁的学龄儿童。2002年5月一2006年4月,采用滋肾养肝法治疗48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48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袁静  郭华  王玉水 《天津医药》2005,33(4):241-242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过度活动为核心症状,同时合并多种心理病理表现如行为障碍、对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为了更好的治疗儿童ADHD,笔者从2002年起开展以脑功能生物反馈与益智汤联合治疗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九江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气质特点。方法对九江市城区两所幼儿园中儿童采用12—36个月幼儿气质问卷(C1TIS)及3-7岁儿童气质问卷(CPI’s)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儿童气质测评。结果170例2-6岁儿童中.气质类型均以平易型(E型)和中间近平易型(I—E型)为主,气质类型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反应阈和注意分散度的得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适应性、趋避性得分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岁年龄组儿童注意分散维度、反应强度、情绪维度的得分均最高。结论2-6岁城区幼儿园儿童的部分气质维度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儿童3—4岁是值得注意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哌罗匹隆组和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Cohen-Mansfied激越问卷(CMA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哌罗匹隆组有效率为82.0%,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哌罗匹隆治疗12周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其中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3个因子的得分明显下降(P〈 0.0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MMSE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哌罗匹隆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轻,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喹硫平相比,哌罗匹隆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平远县的中学生情绪行为及人格特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方法运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式对平远县4所中学的1500名中学生的情绪行为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对其最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性别和年级不同的困难问卷(SD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结果有很明显的差异,平远县的中学生的SDQ困难因子得分比较高,SDQ因子和中学生的人格特质有相关性。结论平远县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够乐观,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方萍  朱文礼 《安徽医药》2018,39(8):1011-101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ADHD患儿124例,根据有无ODD症状,分为单纯ADHD患儿82例,合并ODD的ADHD患儿4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某小学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对3组儿童目前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比较3组对象的父亲因子、母亲因子差异。结果 3组儿童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6,11.195,10.467,13.957,7.343,29.081,P均<0.001);单纯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1,4.479,4.406,5.252,3.847,7.292,P均<0.001);合并ADD的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和母亲因子Ⅱ、Ⅳ得分高于单纯AD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28;t=2.553,P=0.012;t=2.921,P=0.004;t=3.737,P<0.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的极端化对ADHD患儿有着重要影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是ADHD患儿出现ODD的危险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儿童行为问题受许多因素影响,家庭对儿童行为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给预防和矫治提供依据,笔者对行为障碍儿童进行了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性瘫痪儿童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的50例脑性瘫痪睡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整体分析显示,CSHQ各项评分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2、16周的CSHQ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16周的CSHQ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2、16周的CSH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16周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6周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后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经过对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症状研究,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心理疏导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所收治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型毒品冰毒、K粉(氯胺酮)、麻果(混合冰毒)都可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临床表现为兴奋、易激惹、失眠、焦虑、幻觉、被害幻想、恐惧、烦躁不安为主。大多数在2—4周明显缓解,但也有少数病例延至一年以上。结论:我所收治的70例新型毒品的患者,所表现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符合ICD-10-F10-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9.
周光琼  陈德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80-2581
目的:了解社会6~11岁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家长对肥胖症儿童行为特点的认识,方法:用CBCL问卷和自编问卷的方式,对100名6~11岁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对比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肥胖症儿童在社会能力方面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攻击行为1项外,肥胖症儿童在其他行为问题方面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肥胖症儿童的家长在对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及社会活动、户外活动少等是否为行为问题方面与对照组儿童家长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肥胖确实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提高家长对此的认识,进行健康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50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I-E量表总分为(13.25±4.13)分,外控型心理控制源者占76.0%,内控型者占24.0%。外控型心理控制源患儿父母与内控型心理控制源患儿父母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父母多表现为外控型心理控制源,心理控制源是应对方式的预测因素,加强心理控制源教育,可矫正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