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借由气导声刺激或骨导振动刺激可成功诱发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VEMP)。从颈部胸锁乳突肌表面记录得到的VEMP称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从眼外肌表面记录得到的VEMP称为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这两项新兴的耳神经科学功能检查开启了科学家探索耳石器官(球囊与椭圆囊)的纪元,分别用来检测“球囊-颈肌反射”和“椭圆囊-眼肌反射”神经通路。内耳功能检查序列,包括听力检查、cVEMP检查、oVEMP检查、温度试验检查等,可以对内耳终末器官诸如耳蜗、球囊、椭圆囊及半规管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及人体。这一系列内耳功能检测项目将有助于描绘内耳终末器官受侵犯的范围、厘清过去医学上的盲点,进一步阐明内耳及中枢前庭系病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用高强度声波刺激一侧球囊时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VEMP反映人前庭-颈反射通路的功能,是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方法。VEMP分为前庭诱发的颈部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前庭诱发的眼部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两种。VEMP对前庭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判断VEMP异常的一些指标,国内和国际上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测室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9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cVEMP测试,建立本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为今后研究眩晕相关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是用高强度的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或眼外肌上记录到的肌电位,在紧张的颈部肌肉上记录到的VEMP一般简称为cVEMP(cervical VEMP),而眼外肌上记录到的被简称为oVEMP(ocular VEMP)。目前认为cVEMP是一种能够反映前庭  相似文献   

4.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用高强度短声刺激一侧球囊在双侧颈部屈肌(胸锁乳突肌)记录肌源性电位来反映人的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方法。方法实验中对27例正常人及25例末梢性前庭病变和15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进行了研究。记录电极分别放置在双侧胸锁乳突肌中部,通过标定耳机分别给双耳脉宽0.1ms的短声。结果在正常人颈部记录到的短潜伏期肌电位具有五个正负波,在同侧和对侧颈肌分别记录时各波的峰潜伏期无明显差别,而波幅有明显差异,即同侧记录时波幅明显高于对侧。pⅠ-nⅡ电位与冷热试验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pⅠ-nⅡ电位可能源于球囊,暗示着一个快速的双突触的传导通路,其潜伏期代表着从感受器兴奋传到脑干再从桥脑到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的中枢传导以及从运动神经元到肌肉的末梢传导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记录、分析眩晕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了解眩晕患者的球囊功能。方法对15例梅尼埃病患者和16例突聋伴眩晕患者行VEMP检查,分析其VEMP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将该结果与冷热试验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双侧短纯音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30%梅尼埃病患者、50%突聋伴眩晕患者VEMP不能正常引出,VEMP患侧有3种表现形式:无反应,振幅正常,振幅低。结论VEMP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眩晕患者球囊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听青年人在单.双侧短纯音刺激下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_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的阈值,比较单、双侧短纯音刺激的VEMP平均阈值,并判断VEMP阈值是否受性别的影响。方法 对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健听青年人分别进行单.双侧短纯音(500Hz)刺激。单侧(左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SCM)记录VEMP阈值。结果健听青年人双侧与单侧给声的VEMP阈值平均值分别为(78.79±9.95)dBnHL、(77.69±10.32)dBnHL,其中男性平均阈值分别为(79.50±10.03)dBnHL、(79.17±9.41)dBnHL,女性平均阈值分别为(79.50±9.82)dBnHL、(75.90±10.94)dBnHL,两种刺激方式下VEMP阈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受性别的影响。结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刺激和单侧刺激都是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双侧VEMP阈值可应用于临床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听力学、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测的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60耳)LVAS患者行纯音测听、声导抗、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VEMP及冷热实验检测,分析其诊断意义。结果:30例(60耳)LVAS患者均呈进行性、波动性听力下降,16例在听力波动性下降时伴眩晕。纯音测听主要呈感音神经性聋,但47耳(94.0%)在中耳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于低频250、500Hz分别出现(43±17)dBHL及(33±18)dBHL骨气导差,呈混合性聋。ABR检测18耳(64.3%)于(3.06±0.52)ms引出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42耳VEMP振幅均值为(147.10±107.55)μV,19耳反应阈为75dBnHL,7耳反应阈为65dBnHL。结论:根据进行性波动性听力减退、感音神经性聋在中耳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低频骨气导差,ABR测试引出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及VEMP呈现高振幅低阈值的特征性提示,有助于临床医生得出LVAS的初步印象,可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强短声可在胸锁乳突肌上诱发肌源电位,该电位可能源于前庭球囊,在前庭神经切断后,即使保留听力,该电位也消失,故称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该作者研究短纯音(shorttoneburst,STB)在正常人及前庭耳蜗病患者中的诱发肌源电位,并分析其来源。受试者分正常组9人和病人组30人34耳,其中梅尼埃病11例,听神经瘤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例,感音神经性聋3例,迟发性内淋巴积液2例,Hunt综合症1例,测试时受试者仰卧头转向对侧,记录受试耳侧胸锁乳突肌上段的肌电反应。参考电极置于胸骨外上缘。正常组6人次测试0.5、1、…  相似文献   

9.
梅尼埃病的球囊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记录、分析梅尼埃病患者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VEMP) ,了解球囊的功能。方法 :15例确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行VEMP检查 ,分析梅尼埃病VEMP的不同表现形式 ,并将该结果与冷热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正常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 3波出现率为 10 0 % ,梅尼埃病受试者VEMP 30 %不能正常引出 ,有 3种表现形式 :VEMP双侧无反应、患侧反应振幅正常和VEMP患侧反应低振幅。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液可影响球囊功能 ,VEMP检查有助于梅尼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记录、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 和纯音测听(PTA)状况,了解其球囊及前庭下神经功能和纯音听力特征,探讨其在LVAS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22例(42耳)LVAS患者行内耳高分辨率CT扫描、纯音测听和VEMP检查,对检查结果结合其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双侧短声刺激42患耳中25耳(占59.5%)VEMP表现为高振幅和(或)低阈值;42患耳纯音测听有30耳(占71.4%)表现为低中频(2KHz以下)存在明显气骨导差的混合性聋。VEMP低阈值组,前庭水管内径平均值为(4.30±0.53)mm,纯音听力低中频平均气骨导差值为(36±17)dB HL, 19耳主观听力易受外界原因或发热致颅内压改变而波动;VEMP非低阈值组前庭水管内径平均值为(2.80±0.67)mm,纯音听力低中频平均气骨导差值为(32±15)dB HL,4耳主观听力易受外界原因或发热致颅内压改变而波动。结论 VEMP阈值较低者,其前庭水管平均内径值较大,主观听力也易受外界原因或发热致颅内压增高的改变而波动。而纯音听力损失程度与前庭水管内径平均值无相关性,与VEMP振幅的大小及阈值的高低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用高强度的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电位,近年来被认为是一个能客观、全面评价前庭功能的指标。如今越来越多的耳科医生开始关注这一能反映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无创电生理检查。本文从VEMPs的起源、检测方法、波型意义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我国正常青年人群中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出现的阳性率及各项参数指标。方法:选取52例(男31例,女21例)21~22岁正常健康人群,以短声为刺激声,单耳给声,同侧胸锁乳突肌(SCM)记录。结果:47例2耳均可引出VEMP,5例2耳均不能引出。总104耳中,94耳阳性,10耳阴性,阳性率90%。统计阳性耳各参数:p1潜伏期(15.97±3.22)ms、n2潜伏期(24.41±2.46)ms、p1n2间期(8.41±2.06)ms,幅值(33.27±14.37)μV,阈值(93.67±5.20)dB nHL。统计47例正常人同一个体耳内差异的各参数为p1潜伏期(0.97±1.31)ms,n2潜伏期(1.23±1.30)ms,p1n2间期(0.95±1.21)ms,幅值(10.04±11.88)μV,阈值(2.29±2.56)dB nHL。男女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部分正常人可引出VEMP。VEMP的引出体现该侧耳球囊→前庭下神经→脑干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通路→颈肌运动神经元这条反射途径的完整性。VEMP可能成为一种检测前庭终器及其传导通路完整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庭诱发肌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rlic poterltials VEMPs)是由强声刺激在收缩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记录到的短潜伏期双向(p13-n23)肌电图(EMG)。目前有人将其译成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但我们认为,前庭诱发肌电位的译法更符合中文习惯.也与其它电生理测试方法的译法一致。VEMPs可用于测试前庭一颈肌反射通路。目前.对VEMPs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临床应用的各个参数的设置也有了更多的比较和研究.VEMPs被证明是临床用于评价前庭功能的可靠的电生理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的VEMP的潜伏期、振幅,计算出3种情况下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均值、双侧振幅比值、双侧振幅不对称性。结果3种刺激模式刺激侧振幅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1侧短声刺激对侧振幅低于刺激侧,潜伏期比刺激侧长2~3ms。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刺激p13和n23出现率最低,无特别应用的意义。3种刺激方式VEMPs振幅变化较大。结论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短声刺激和1侧短声刺激都不失为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应用双侧VEMP的振幅比值和对称性,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前庭诱发电位,又称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是指用高强度声刺激一侧球囊并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SCM)上记录肌源性电位来反映人前庭丘脑通路完整性的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测试技术,对于前庭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从VEMPs的起源、检测方法、波形意义、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椭圆囊-球囊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突聋伴眩晕患者主观垂直视觉(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偏斜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了解椭圆囊-球囊功能与症状的关系。方法16例突聋伴眩晕的患者和10例突聋无眩晕的患者分别行SVV及VEMP检查。其中,6例突聋伴眩晕患者行前庭双温试验检查。结果伴晕眩的突聋患者中,VEMP异常者8例,正常8例;SVV异常6例,正常10例,且所有SVV异常者,VEMP均异常。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之间VEMP正常与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纯音听阈与SVV的关系在统计学上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可伴有球囊和/或椭圆囊功能障碍,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损伤无特定的规律。全面的前庭功能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伴眩晕的突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内淋巴积水是在耳蜗和球囊组织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由于目前对球囊的功能还不能进行临床检查,故至今未见有关球囊内淋巴积水的病例报道。Colebatcht等曾报道高强度响声可诱发胸锁乳突肌肌电位,称为前庭诱发肌电位(VEMP),后来的动物研究提示VEMP起源于球囊。因而VEMP可望被用作球囊功能检查项目之一。该作者报道一例27岁女性患者,主诉伴有双侧耳鸣的眩晕,持续发作3小时,此后,由于严重的身体不稳而不能站立,持续数小时,随后又出现初发时的眩晕,发病后第8天,来院就诊,主诉严重自身不稳,但无自发性和位置性眼震,踏步试验向右跌倒,热…  相似文献   

18.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项评估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查技术。通过气导声或振动刺激耳石器,在颈部和眼部肌肉部位记录的电反应活动,分别称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由于测试条件不同,可导致测试质量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因此规范检查技术的质量是应用于临床检测的重要前提要素。本文在Papathanasiou等cVEMP临床指南(2014年)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VEMP的操作和临床应用测试方案。特别是对刺激和记录等参数设置,DOI: 10.16066/j.1672-7002.2020.08.006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技术专题:继续教育园地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操作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及解决方案;最后概述VEMP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耳科学杂志》也发布《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希望将VEMP技术进一步规范,促进该技术在国内临床和科研机构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据文献报道在胸锁乳突肌上记录短声诱发的前庭肌电位(vestlbularevokedmyogenlcpotentials,VEMPS)可能是一种新的测试前庭系统的方法。本文为了证实VEMPS不是来源于耳蜗,选择了3例双侧纯音测听阈均在81dBHL以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监测和控制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的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以提高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名健康志愿者,12名男性,平均年龄34.0±7.7岁;7名女性,平均年龄29.8±2.9岁;对受试者进行VEMP检测,测试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受检者取坐位,将下颌置于连接压力计的气囊上,以颈部肌肉牵引下颌压迫气囊,维持压力在120mmHg。记录胸锁乳突肌电位P13和N23反应时间、P13-N23峰值差。对其中9名志愿者连续三周每周检测一次,以检验其可重复性。结果 19例受试者P13和N23反应时间分别为13.97±1.33和24.03±1.79ms,P13-N23峰值差平均为66.89±44.1μV。左右耳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例重复检测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P13和N23反应时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和0.93,P13-N23峰值差组内相关系数为0.97。结论行VEMP检测时应用下颌气囊压力反馈装置简单易行,受检者在检测过程中可以维持胸锁乳突肌收缩力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