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它的应用挽救了上千万青光眼患者的视力,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痛苦,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往往导致滤过过畅,引起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小梁切除术是外滤过手术,巩膜瓣缝线的张力极为重要,因此出现了许多改良手术,如Schaffer的松解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患者50例(53只眼)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首次手术方式、术后眼压升高时间、再次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等。结果50例(53只眼)患者中,男性25例(27只眼),女性25例(26只眼);年龄17~77岁,平均48岁;其中年龄≤20岁者4例,年龄21—40岁者18例,≥40岁者28例。首次手术方式中,单纯小梁切除术50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2只眼,前房引流物植入术1只眼。手术失败原因中,滤过道外阻塞25只眼,滤过道内阻塞20只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后滤过量不足2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量不足4只眼,玻璃体阻塞引流导管1只眼。其中,有40只眼行再次手术,主要术式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引流物植入术和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等,术后随访6个月,有35只眼的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7.5%。结论对滤过手术失败的病例,术前准确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再次手术仍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从1830年Mackenzie首先提出将滤过手术作为对付青光眼进展的策略以来,临床医生仍然决心改进手术技术,努力使成功的可能最大化,减少并发症。鉴于1961年Sugar提出谨慎的小梁切除术,以及后来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比如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C使手术又得到改进,作为一种职业,我们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尽管许多人会争辩后来的改进是一件好处多于坏处之事,但是大多数人会同意通过恰当地选择患者,精细的手术操作和认真随访,使用抗纤维化药物的增强滤过手术的好处要超出它的风险。因此,考虑到小梁切除术目前的技术状态,对于那些已经证实有青光眼进展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王燕,王诚忠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青光眼滤过手术并发白内障的病人逐渐增加,此种病人需行白内障摘除术。我院1988~1993年对12例(15只眼)小梁切除术有滤过功能的病人行白内障囊内、现代囊外摘除术及囊外摘除联合人工...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术后因滤过道粘连、瘢痕形成而发生阻塞致房水排出障碍、术后浅前房、滤过不足或过强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青光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多种,各有其优缺点。自一九六八年Cairns介绍小梁切除术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报道以此手术疗效较高,也有不少报道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术式,如活辨式小梁切除术等。小梁切除术具有内外引流的特点,控制眼压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国外报道为70.23%—100%,国内报道也在90%以上,是近代抗青光眼手术中较为理想手术,但远期疗效仍不很满意。小梁切除术后,如果不用降压药物而眼压稳定在2.50kpa以下,则视野可不致继续受损,否则有些病例需辅助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术后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滤泡的瘢痕化和手术滤过口闭塞。为使小粱切除术后形成良好的滤过泡和滤过口开放,Alpar在一九八六年报道在手术滤过道区充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近期各阶段眼压控制因素的临床实用性,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对近期眼压控制的成功率,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01年3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957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01年3月~2006年1月)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B组(2006年2月-2007年4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眼压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在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使得术后近期眼压控制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难治性青光眼的发生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近期眼压控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应作为抗青光眼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的40例(58眼)进行再次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6-26月。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6.62±9.02)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0.21±4.12)mm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51眼(87.93%)获得成功。52眼(89.66%)为功能性滤泡。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基本术式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滤过道瘢痕形成,使滤过手术失败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我们采用巩膜瓣下板层巩膜条双向嵌顿法治疗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我院诊断为青光眼患者72例(98只眼),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术前和术后1周,1、3、12及18个月随访观察眼压;18个月时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滤过泡长径和宽径的长度,计算手术成功率。结果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术后眼压的波动较小梁切除术组低。UBM检测发现18个月后小梁切除术组滤过泡长径为(3.81±0.91)mm,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滤过泡长径为(7.11±2.08)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08,P<0.001);小梁切除术组滤过泡宽径为(3.14±0.96)mm,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滤过泡宽径为(4.78±1.20)mm,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4,P<0.001)。18个月时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6.8%(21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4%(27只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P=0.013);18个月时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5.7%(28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手术条件功率为93.8%(30只眼),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明显减轻滤过道瘢痕化,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青光眼治疗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羊膜植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植入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例15眼原发及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15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3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 羊膜植入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光眼滤过术中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法,但是由于术后早期滤过泡渗漏,功能过盛滤过泡引起低压性浅前房的发生,或足滤过不足而引起术后高眼压等,大大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我们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滤过性手术特别是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手术中最常用的方式,但仍存在术后滤过泡并发症以及眼表功能异常等情况.通过各种新型的Schlemm管手术,用"无滤过泡"的青光眼手术替代外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不再建立眼外的滤过通道,而是通过恢复或增加生理性房水流出通道,达到既能降低眼压又能消除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是当今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一定比例失败于滤过道阻塞,发生率可达15~30%,究其原因,主要是滤过道疤痕形成导致阻塞,滤过泡无功能,眼压再升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国内、外眼科学者进行了诸多尝试,如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手术方式的改进等,取得一定的疗效。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经典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进,称之帐篷式小梁切除术,经6~24月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滤过瘘口功能对青光眼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滤过瘘口的功能与虹膜周切孔的大小,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作者对75例106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对小梁切除术75例106眼进行随访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4例6...  相似文献   

16.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小梁切除术因其降低眼压迅速、有效、成功率高。目前仍然是首选的滤过性手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以无滤过泡的HE滤过泡依赖的)滤过性手术为主,包括Schlemm管成形术、内引流iStent植入术、外引流Eyepass植入术、前房一脉络膜上腔分流装置G0ld Micro-Shunt植入术、内路小梁切开术、内路准分子激光小梁切除术,这些都属于眼内引流手术;其他如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和真空小梁成形术等都显示出各自的特点。本综述将对这些最新手术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活瓣式小梁切除术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52600)陈玮抗青光眼手术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为小梁切除术,但该术式有20%左右前房形成退缓,滤过泡形成较大等缺点[1]。为了寻求更好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3~1994年10月试行了活瓣式小梁切...  相似文献   

18.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滤过手术对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往的一个半世纪里,青光眼滤过手术先后经历了虹膜嵌顿术、全层小梁切除术、保护性板层小梁切除术、改良的小梁切除术及术中联合使用抗代谢药物等不同阶段,无数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得以有效控制,维持了残存的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治疗青光眼的目的不再是单一控制眼压,而是全方位维持与改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滤过手术后由于破坏了眼球壁生理结构的完整性,且非生理性滤过泡隆起于眼表,故眼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近10年来,眼科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青光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从不同个体和不同疾病时期对眼压的不同要求、药物治疗和激光小梁成形术的局限性,手术治疗的预期目标以及小梁切除术与全层滤过术的利弊等方面作了分析,以期对背光眼治疗的现代观点有一了解。尤其是新技术,如5-氟尿嘧啶(5-Fu)的应用,可松解的巩膜瓣缝线及激光拆线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似已成为目前青光眼手术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