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usA)和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方法:使用TP-ELISA和TPPA对39例梅毒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比较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对于39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检出38例阳性、TPPA检出36例阳性,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4%和92.3%。对于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出现1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2%。TPPA没有假阳性结果。因此,TP-ELISA的敏感度为97.5%,特异性为98.O%,结果总正确率为97.8%;TPPA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果总正确率为96.6%。经统计学处理,两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用酶标仪判断结果,原始数据易于保存,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可作为临床、血站诊断和筛查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03-103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TP—DIC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梅毒螺旋体检测简便、准确方法。方法:以TRUST、TP-DICA、TPPA2-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012例。结果:TRUST检出阳性29例,阳性率0.72%;TP—DICA检出阳性43例,阳性率为1.07%;TPPA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1.14%。结论:TP—DICAW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我市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献血者和梅毒临床患者共2000份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70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300份梅毒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在300份梅毒患者血清中,TPPA共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95份,TP-ELISA共检出阳性298份,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3%和99.3%.TP-ELISA从1700份健康献血者中检出6份阳性,TPPA未检出阳性,后经确认6例为假阳性,TP-ELISA的假阳性率为0.35%.结论: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LISA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判断客观、准确,最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方法诊断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58例确诊梅毒的血清样本和31例排除梅毒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TRUST方法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方法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TP-ELISA与TPP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TP-ELISA是梅毒血清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竟  贺帅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M0007-M0007
目的:讨论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可靠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筛查5952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分析。结果:用TP—ELISA检测5952例低危住院患者血清样本,阳性118例,检出率为1.98%,其TRUST试验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30例。TP-PA复检112例阳性,与TP—ELISA致率为94.92%。TP—ELISAF0性、TP—PA阴性患者6例,均来自70岁以上老人、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71-82岁老年组中TP-PA阳性比例偏高(2.82%)。结论:TP—PA是住院病人确诊梅毒较为可靠的方法,但在老年患者中存在假阳性,我院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ELISA法检测结合临床确诊来作为疫情报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3种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梅毒患者血清标本4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30份,经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12份,分别用RPR、TPPA、TP-ELISA 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梅毒患者RPR阳性率为70%,TPPA阳性率为95%,TP-ELISA阳性率为98%;3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RPR、TPPA、TP-ELISA均为阴性。20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5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阴性;12份SLE患者血清4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为阴性。结论由于梅毒患者抗体出现有差异,故临床应同时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以防止梅毒患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提高梅毒的早期诊治率。方法对115例梅毒患者和200例非梅毒人群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进行检测。结果TRUST法、TP-ELISA法、TPP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0.9%,96.5%,99.1%,特异性分别为95%,99%,100%。结论TRUST法适用于梅毒疗程观察和疗效判断,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TP-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均高,适合住院、门诊患者和大批量人群的梅毒筛查;TPP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可用作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方法。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筛查9 878例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9 878例标本RPR阳性101例,阳性检出率为1.02%;TP-ELISA阳性137例,阳性检出率为1.39%。2种检测方法合计阳性159例,阳性检出率为1.61%;经TPPA复检139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41%。结论 TP-ELISA和RPR对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梅毒筛查的敏感性,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确认,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对比分析,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CMI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TPPA和TRUST检测。结果 8 560例血清标本经CMIA筛查共检出阳性283例。283例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247例,阳性检出率为87.27%;而TRUST检测172例,阳性检出率为60.77%。TRUST检出率与CMIA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MIA检出率和TPP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MIA浓度>1~5 S/CO 67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8例和7例;CMIA浓度>5~10S/CO 35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30例和12例;CMIA浓度>10 S/CO 181例,TPPA和TRUST阳性分别为179例和153例。结论 CM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梅毒初筛,阳性标本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TRUST滴度可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RPR、TPPA、TP-ELISA3种检测梅毒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3种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梅毒患者血清标本4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30份,经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12份,分别用RPR、TPPA、TP-ELISA 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梅毒患者RPR阳性率为70%,TPPA阳性率为95%,TP-ELISA阳性率为98%;3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RPR、TPPA、TP-ELISA均为阴性。20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5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阴性;12份SLE患者血清4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为阴性。结论由于梅毒患者抗体出现有差异,故临床应同时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以防止梅毒患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与化学发光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优劣。方法:分别用ELISA和CLIA检测5928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并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8例(3.34%),ELlSA法检测阳性151例(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操作较规范,易批量操作,漏检率低,是较为理想的梅毒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人员梅毒的阳性率.方法:所有标本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用TRUST法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TRUST阳性者用倍比稀释法测其滴度.结果: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人员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8.42%.结论:要重点加强对高危性行为人员的梅毒检测及宣传教育,有效控制梅毒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妇女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236例血清抗精子抗体,同时测定187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妇女检测ASAb阳性率为25.8%,健康孕妇ASAb阳性率为3.3%(P〈0.05)。结论:AsAb是不孕及反复自然流的重要病因之一,合理地进行AsAb检测有助于确定病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11-111,1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B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O%、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手术和输血前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四项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感染情况,做好手术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检测4922份病人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4922份标本中HBsAg阳性198份,占4.2%;抗-HCV阳性93份,占1.9%;抗-HIV阳性2份,占0.04%;梅毒抗体阳性38份,占0.8%,总阳性率为6.94%。结论:手术和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对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医务人员防护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TRFIA的方法学研究.方法:实验用TRFIA法与ELISA法分别对200例血清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另200例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同时检测20份HBsAg低值(弱阳性)标准品血清,并对TRFIA法与ELISA法进行结果比较与分析.结果:TRFIA法HBsAg灵敏度(0.2ng/ml)高于ELISA法,TRFIA法HBsAg线性检测范围在0.2-200ng/ml,且TRFIA法的特异性优于ELISA法,ELISA法在检测0.5-1ng/ml时易出现假阴性;且ELISA法易出现HBsAg、HBeAg或HBeAb假阴性,HBcAb假阳性,导致其他模式增多.结论:TRFIA法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临床检测HBV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对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进行ABO新生儿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在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ABO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38例,占送检标本的61.06%,其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A型患儿为63例,阳性率45.65%,B型患儿为75例,阳性率54.35%.结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为确诊试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明确诊断可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法与血清乳胶层析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与血清乳胶层析法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与血清乳胶层析法,分别检测病人的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结果:在180例病人中,两种方法测的标志物阳性率相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P〉0.05))。结论:层析法相对操作便捷,酶联免疫法相对时间较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故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珠海市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状况,为做好高考前学生的健康指导,防治乙型肝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406名高考学生空腹采集静脉血3ml,用速率法检测ALT,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2406名高考体检者中HBsAg阳性153例,阳性率6.36%(153/2406),ALT异常者134例,异常率5.57%(134/240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为4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分别占男女HBsAg阳性者的34.34%,25.93%。HBsAg阴性而ALT异常者86例,占HBsAg阴性学生的3.82oA(86/2253)。在ALT升高的学生中,HBsAg阳性者的异常率高于HBsAg阴性者,男生ALT异常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学生群体应加强健康卫生教育,重视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并加强高考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