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下颌前伸矫治器是一种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的固定功能矫治器。它的套管结构使下颌固定于临床需要的前牙正常覆胎覆盖关系,无论是张口还是闭口运动都使下颌保持在所需的前伸位置,即被动前伸位置。进口的有3M公司出品的FOSUS等下颌前伸矫治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牙合]垫矫治器对下颌后缩的矫治效果,探讨双[牙合]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表现为下颌后缩的侧面貌)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2月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下颌后缩患者60例,按矫治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双[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下颁后缩;对照组又按拔牙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对照组一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而下颔不拔牙的固定矫治,对照组二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双尖牙而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的固定矫治。结果:双[牙合]垫矫治器有效前移下颌,使下颌功能性改建,获得良好的侧面貌。而对照组一拔除上颌两个第二双尖牙下颌不拔牙,经固定矫治后,下颌位置无改变,上颌因拔牙矫治而朝后缩一部分,彰显平直脸型,且面下三分之一短。对照组二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和下颌两个第二双尖牙,经固定矫治后,上下颌皆因拔牙矫治而略朝后缩。更加重了下颌后缩的面型,呈现衰老消瘦的面容。结论:双[牙合]垫矫治器的应用,使下颌前伸,纠正下颌后缩,极大地矫正了面貌,重塑了颜面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栅栏式固定矫治器在锁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符合病例要求的患者随机分组,以栅栏式固定矫治器组为实验组,传统舌侧扣交互牵引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既增大了支抗的面积,又消除部分交互牵引的垂直向分力,达到防止上下颌伸长的目的。结论栅栏式固定矫治器与传统舌侧扣交互牵引矫正相比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治疗中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和Forsus矫治器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各自的优势.方法 随机将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50例分成Twin-block矫治器组和Forsus矫治器组,各25例.利用患者所拍摄的头颅侧位X线胶片,测量头影测量值,进行正畸治疗前后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正畸治疗前后,ANB角、SNB角、Co-Gn、Go-Gn、L1-MP在矢状向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ME、ANS-ME、S-GO的垂直向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us矫治器组与Twin-block矫治器组组间比较,ANB角、SNB角、LI-M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Gn、Go-Gn、N-ME、OJ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A、Co-Go、ANS-ME、S-GO、SN-MP、U1-S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orsus矫治器与Twin-block矫治器的矫正原理相同,都能够促进下颌的向前生长,使下颌长度增加,前、后面高度增加,覆盖减少.但Forsus矫治器在下前牙的唇倾、刺激下颌骨生长、下颌的矫治作用优于Twin-block矫治器.  相似文献   

5.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而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但同时由于固定矫治器的存在,正畸患者牙齿唇颊侧区域部分被正畸矫治器所覆盖,使菌斑去除效率明显下降。’。而菌斑是牙釉质脱矿、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为此,菌斑控制是正畸过程中一直注意的问题。而戴矫治器前的口腔卫生宣教作为固定矫治器治疗的一部分,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全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矫治前后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促进该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下颌前伸阻鼾器和下颌前伸并左偏阻鼾器对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41例轻中度OSAHS患者中,22例使用单纯下颌前伸阻鼾器(单纯前伸组),19例使用下颌前伸并左偏阻鼾器(左偏前伸组),1~3个月后复查Epworth嗜睡(ES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比较ESS评分和多导睡眠图各参数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阻鼾器后ESS评分和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氧减指数、最长氧减时间明显下降,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在佩戴阻鼾器后,单纯前伸组与左偏前伸组比较,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35.5±6.9)、(31.3±6.0)s]和最长氧减时间[分别为(41.0±18.9)、(29.9±9.3)s]两项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前伸阻鼾器治疗OSAHS疗效确切,加用下颌左偏可能对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缺氧时间有帮助,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前牙反是儿童牙颌畸形中常见的畸形,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颌持续向前发育,畸形将日趋严重,它将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造成面中部凹陷、下颌短缩、颏部前突,影响容貌,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重者将造成颌骨畸形。若不早期进行矫治,发展成骨性反,将给治疗增加很大困难。本人自1994年起采用枕部牵引式颏兜配合上颌垫式矫治器矫治78例前牙反,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共收治78例患儿,男性38例,女性40例,其中乳牙列21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1岁,混合牙列57例,年龄7~10岁,平均年龄8.5岁。 1 可能病因 19例婴儿期有不良人工喂养方式,41例有吮指、咬上唇、舔下牙、前伸下颌等不良习惯,18例有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胰岛素在翼外肌局部含量昼夜波动规律以及在不同时段戴用同一矫治器时此内在节律的变化特征,探讨功能矫治器最佳戴用时间以及戴用时间长短与效应的关系。方法54只四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使用自制咬合前伸矫治器,取大鼠两侧翼外肌用放射免疫法计测翼外肌内胰岛素含量。应用时间生物学统计方法一余弦法处理全部计测值判断是否合乎节律特征。结果各组胰岛素含量拟合余弦曲线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2.1+5.3cos(15 ti+177)。12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7,1+6cos(15 ti+185)。24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拟合余弦曲线方程为Yi=39.6+5.7cos(15 ti+188)。3组皆具有生物节律性,且24h加力组胰岛素的含量高于12h加力组,12h加力组高于对组照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翼外肌的生长改建,昼夜并非均匀一致,而是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波动过程,即白天增生改建较强,夜晚较弱。戴用功能矫治后生长加速,白天12h戴用功能矫治器即可产生矫治效果。戴用时间延长会增加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效应。  相似文献   

9.
《家庭育儿》2009,(7):76-77
Q 我家孩子2岁10个月,“地包天”,需要怎样处理? A 俗称的“地包天”也叫反咬合或反合。形成反合有遗传因素及一些全身疾病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原因:①在婴儿哺乳期.如果平卧抱奶瓶喂养.下颌需要向前用力吸吮,会引起前牙的反合。②有的宝宝喜欢咬上唇,使下颌前伸,渐渐形成前牙反合及下颌前突。③有的小孩有慢性扁桃体炎及肥大,因呼吸不畅而使下颌前伸,以便于呼吸,久而久之造成下颌前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外伤性牙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牙脱位患者共87例,均给予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固定3~6个月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7例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经过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其中成功82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94.25%。结论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操作简单,安全便捷,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丁建兰 《中国校医》2007,21(2):219-220
目的对早期骨性安氏Ⅱ错畸形进行治疗。方法应用Twin Block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20例早期骨性错,覆盖大于7mm以上,覆合Ⅲ度以上。结果上切牙后移,下颌基骨和前生长,磨牙关系改为中性偏近中,前牙浅覆合、浅覆盖,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对上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Twin 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生长效果明显。口外弓施以高位牵力引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Twin Block压低下前牙效果明显。结论直丝弓矫治器与Twin Block矫治器的联合应用,治疗早期骨性安氏Ⅱ重度深覆合、深覆盖的错进行联合治疗后,颌骨和磨牙的Ⅱ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应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  相似文献   

12.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牙合)是口腔正畸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矫治反(牙合)的方法有多种,矫治器的种类也较多,有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1].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式导弓矫治器在临床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并发症,为提高口腔征集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200例实施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的诊治资料,统计患者的正畸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共有1334颗牙齿,治疗后的PAR分值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的108例颗牙齿治疗后发生脱矿,脱矿率为8.1%.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口腔畸形的疗效确切,但其牙釉质脱矿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证(SAS)可引起多系统器官损害。SAS医疗装置治疗可有:鼻扩张器、鼻咽通气导管、舌位置保持器、睡球、颈部皮肤牵引器、口腔矫治器、下颌畸形矫治器、隔肌起搏器以及经鼻加压呼吸机等方法。通过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证(SAS)可引起多系统器官损害。SAS医疗装置治疗可有:鼻扩张器、鼻咽通气导管、舌位置保持器、睡球、颈部皮肤牵引器、口腔矫治器、下颌畸形矫治器、隔肌起搏器以及经鼻加压呼吸机等方法。通过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错[牙合]畸型目前最常用的矫治方法是固定矫治,固定矫治是通过对牙齿移动进行有效控制,使牙颌系统建立新的平衡和稳定,从而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在固定矫治过程中,由于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龈造成的刺激以及患者一些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致使戴固定矫治器的牙面上食物残渣滞留,形成菌斑从而改变了口腔微生态环境,给牙周组织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应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因上颌骨发育不足而牙列轻度拥挤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舍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1±1.2)岁],使用前方牵引5.8个月促上颌骨发育,对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后,发现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上颌相对颅底位置(Ptm-S)稳定,上下颌骨矢状位置明显改善,上牙列向前下移动,下颌及下牙列向后下移动,前牙反牙A解除,颅底及下颌基骨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前牵引矫治能有效辅助上颌骨前后向发育不足且牙列轻度拥挤的安氏Ⅲ类错袷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下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片断弓方托槽快速矫治前牙反(牙合)的效果.结果表明下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片断弓方托槽矫治患儿前牙反(牙合),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19.
张群慧  晏勇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45-1645
本文观察下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片断弓方托槽快速矫治前牙反[牙合]的效果。结果表明下颌[牙合] 垫矫治器联合片断弓方托槽矫治患儿前牙反[牙合],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丁建兰 《中国校医》2007,21(2):219-220
目的对早期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进行治疗。方法应用Twin Block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20例早期骨性错袷,覆盖大于7ITIFD以上,覆合Ⅲ度以上。结果上切牙后移,下颌基骨和前生长,磨牙关系改为中性偏近中,前牙浅覆合、浅覆盖,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对上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Twin 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生长效果明显。口外弓施以高位牵力引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Twin Block压低下前牙效果明显。结论直丝弓矫治器与Twin Block矫治器的联合应用,治疗早期骨性安氏Ⅱ重度深覆合、深覆盖的错(牙合)进行联合治疗后,颌骨和磨牙的Ⅱ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应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