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1985~1994年,我院对62例膀胱癌行阑尾与尿道吻合的回盲肠代膀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2例膀胱癌患者,男48例,女14例;年龄47~70岁.平均59岁。多发性膀胱癌50例,复发性膀胱癌21例(平均手术2.3次);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级5例、Ⅱ级39例、Ⅲ级17例,鳞癌1例;TNM分期:T1 3例,T2 33例,T326例。  相似文献   

2.
李保安  何长海  赵琪  王鸿 《山东医药》2008,48(47):51-52
对11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取末段回肠8~10cm、盲升结肠15cm做代膀胱,近端回肠与升结肠远端恢复肠道连续性,两输尿管分别行乳头移植于回肠两侧,盲升结肠去带形成储尿囊,于盲肠最低位切一小口与尿道吻合。对患者的尿液可控性、尿流动力学、血电解质、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6个月,排尿满意。认为去带盲升结肠代膀胱可控性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选择的膀胱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吴敏 《山东医药》2013,(40):107-108
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施行膀胱癌开放性手术102例,发生膀胱癌腹壁切口种植转移2例,其中移行上皮癌及鳞癌各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女,7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d,于2012年1月2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偏左侧处见一直径约2.5 cm的桑葚状肿块,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入院1周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我们施行盲升结肠代膀胱、阑尾经脐孔做输出道的可控性膀胱术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隆超 《山东医药》2001,41(21):26-27
膀胱癌具有易复发、浸润、转移的特点 ,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分级、分期等判断其生物学特性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 ,寻找一种良好的膀胱肿瘤标记物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将微血管密度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3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标本 ,患者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43~ 80岁 ,平均 5 9岁 ;肿瘤为首次发生 2 3例 ,复发 7例 ;单发 2 1例 ,多发 9例 ;手术或病理证实有盆腔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 ,未转移 2 7例 ;按 …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受者于术后32-47个月出现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12例,对其中5例肾盂和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化疗,并减少环孢素A(CsA)用量。随访6~62个月,仅1例复发。认为对肾移植术后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应强调早期积极行手术治疗,并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2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50%~70%0),其中10%~39%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度增加。如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这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2000~2004年,我们对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卡介苗(BCG)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秦洪 《山东医药》2011,51(33):100-101
2004年5月~2008年8月,我院对2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同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20例患者,年龄60~79岁。13例因全程无痛肉眼血尿就诊,肉眼血尿时间为3 d~1个月,均伴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病史;5例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就诊;2例因膀胱癌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盆腔CT、膀胱镜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  相似文献   

9.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Z型回肠代膀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2岁,平均56.8岁,均为浸润性膀胱癌,其中2例伴有一侧轻至中度肾积水,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原位Z型回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黏附因子E-CD和黏附因子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CD和CD44V6在71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E-CD和CD44V6均呈阳性表达。71例膀胱癌组织中,E-CD保留表达率Ⅰ级为88.2%、Ⅱ级为57.8%、Ⅲ级为28.6%(P〈0.01);T0~T1期为83.3%、T2~T4期为47.2%(P〈0.01);初发者68.3%、复发者40%(P〈0.05);CD44V6保留表达率Ⅰ级为70.6%、Ⅱ级为45.5%、Ⅲ级为28.6%(P〈0.05);Ta~T2期为66.7%、T2~T4期为37.7%(P〈0.05);初发者58.5%,复发者30%(P〈0.05)。结论E-CD和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保留表达率和肿瘤的分级、分期呈负相关,和其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宋卫青  祝海  候蔚 《山东医药》2000,40(17):26-27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对 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病理标本中的 Bcl- 2和 TGF- β1基因蛋白进行检测 ,以探讨此方法对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组织标本 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及活检的膀胱癌标本 60例 (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 (TCC) , 级2 2例 级 2 6例 级 1 2例 )。正常组织 1 1例取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尸体膀胱标本。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厚度 6μm。1 .2 试剂 兔抗 bcl- 2抗原 (1 :40 ) ,兔抗 TGF- β1抗原 (1 :40 ) ,生物素化山羊抗兔 Ig G,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  相似文献   

12.
谷国杰 《山东医药》2008,48(17):95-95
2001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行干扰素(IFN-α2b)加阿霉素(ADM)膀胱灌注预防复发,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8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男68例,女10例;年龄52-72岁.  相似文献   

13.
阑尾经脐造口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膀胱全切患者的术后控尿能力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对 1 3例膀胱全切患者行阑尾经脐造口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0~ 75岁 ,平均为 6 1岁。膀胱移行上皮癌 1 2例 ,其中 G11例、G2 3例、G2 ~ G36例、G32例。临床分期 T3a5例 ,T3b6例 ,T4 a1例 ;复发性 3例。另 1例为膀胱腺癌。均于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行阑尾经脐造口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1 .2 手术方法  1常规施行膀胱全切术后控查阑尾 ,如阑尾无炎症及狭窄 ,长度≥ 3 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15例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其中5例膀胱镜下活检成功。15例中行经尿道膀胱憩室肿瘤电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5例,单纯性膀胱造瘘术l例。行经尿道膀胱憩室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均给予膀胱内灌注化疗。腺癌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混合癌患者术后辅以化疗加放疗。结果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鳞癌3例、腺癌2例、混合癌1例。T1期6例,T3a期5例,T3b期3例,T4期1例。7例分别于术后6、8、9、11、18、23、24个月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5例随访6—7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憩室癌确诊应首选膀胱镜检及活检。对Ta期、T1期G1级、T1期G2级的移行细胞癌,行膀胱肿瘤电切并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和密切随访,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长期无瘤生存。对T3期的移行细胞癌患者以及所有非移行细胞癌患者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细胞移植法建立模拟人的膀胱原位癌荷瘤裸鼠模型,为临床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原位移植到裸鼠膀胱内后定期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并进行解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学检查。结果裸鼠膀胱内的癌发生率为94.0%(47/50),组织病理学检查: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免疫细胞学证实该模型具有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的特性。结论模拟人的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符合临床上膀胱肿瘤向膀胱内生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成楚  许恩赐 《山东医药》2008,48(30):36-3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120ctn表达。结果示p120ctn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相比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均〈0.05)。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呈异常表达p120ctn可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砺  朱红学  陈双峰 《山东医药》2010,50(23):77-78
目的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5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A组)和TURBt(B组),术后膀胱灌注配合化疗.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1~3 a复发率等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切除病灶,A组未发生术中闭孔反射、术后出血、转开放手术及膀胱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B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8例、膀胱穿孔1例,术后发生出血2例;两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经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36例。在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然后下腹部做5~8cm切口,行下段输尿管及部分膀胱袖状切除,取出肾标本。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60±58.5)min,术中出血量为(260±6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逆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端回肠W形排列作为代膀胱。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0~460min。术后随访5-70个月,39例白天夜间均可控制排尿,1例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并发单侧轻度肾积水2例,代膀胱结石2例,尿道残端癌复发1例,代膀胱后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肠梗阻1倒。结论膀胱全切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1991~ 1998年 ,我们在改良Indiana膀胱术的基础上以阑尾为输出道造口的方法〔1〕,对 14例膀胱全切除的老年患者施行以原位阑尾作为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4例男性患者 ,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 ,年龄 6 5~79岁 ,平均 6 7岁。  手术方法 :常规施行膀胱全切除术后 ,探查阑尾 ,如阑尾长度不小于 4cm ,且无纤维化即可采用。截取升结肠 2 0cm及阑尾回盲部肠袢 ,在回肠末端 2cm处离断回肠 ,其近端与升结肠远端吻合 ,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游离肠段的肠腔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