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肇元  赵仪云 《山东医药》2001,41(17):59-60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致的口腔粘膜疾病 ,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鹅口疮 (雪口病 )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使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高 ,长期慢性口腔念珠菌感染尚能引起恶变的可能 ,应引起重视。2 5 %~ 5 0 %健康人的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念珠菌 ,但不发病 ,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 ,属非致病性念珠菌 ,在某种条件下 ,可转变为致病性的。其致病性取决于 :1病原菌的毒性和类型。白念菌为一卵圆形 G 芽生酵母样菌 ,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假菌丝 ,酵母型念珠菌无…  相似文献   

2.
<正>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许群  眭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88-4090
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临床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的综合应用及艾滋病的流行,致使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外源性真菌乘虚侵入或内源性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引发感染〔1〕。国内外报道引起感染的真菌种类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等,其中白念珠菌的感染最多见〔2,3〕。白念珠菌致病具有多变性,包括念珠菌血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4.
8种常见念珠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种常见念珠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探讨湖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施雪梅,彭少华,郑世英,刘剑椎,崔华随着广谱抗菌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应用的逐步增加,除白色念珠菌为常见外,其它多种念珠菌所致深部感染亦随之增多。我院临床深部感染送检标本中,念珠菌的检出率199...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引起白色念珠菌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对白色念珠菌的特性、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因素及中药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的优势及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色念珠菌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中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是人体内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寄生于体表以及口腔、咽喉等部位。随着抗生素及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大剂量激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白色念珠菌已成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1-3],特别是在结核病医院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白色念珠菌的阳性率逐步上升。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主要与致病因子——白色念珠菌酸性蛋白酶(candida albicans acid proteinase,CAP)、荚膜^[4]和其黏附性、疏水性、芽管生成有关,其中CAP在白色念珠菌的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5]。为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对北京胸科医院临床分离的100株呼吸道白色念珠菌的CAP、细胞毒力和其黏附性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性动物白念珠菌全身感染,研究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抗真菌经单纯治疗和与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伍用,其疗效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十全大补汤无直接抗真菌活性;抗真菌药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动物,其疗效也不十分理想。抗真菌药在治疗全身白念珠菌感染时,如用十全大补汤,通过后者BRM样作用,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从而提高抗真菌药的疗效,与单纯使用抗真菌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以认为: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一旦感染真菌,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伍用十全大补汤有利于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善书 《山东医药》2009,49(34):99-100
目的分析念珠菌属感染的菌种及耐药性。方法对321株念珠菌采用显色培养法及ATBTM FUN-GUS3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白色念珠菌192株,非白色念珠菌120株(主要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其余依次为尿液、粪便、分泌物、血液及其他标本。白色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达100%,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亦高于50%。结论临床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低于非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9.
食管感染霉菌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念珠菌是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其生长受其它共生菌的制约,当免疫受损或念珠菌数量增加时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霉菌性食管炎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伪膜性炎症,白色念珠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极少致病。一般只有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另外在临床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消化道症状首诊,并在胃镜下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应引起医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方法 BALB/c小鼠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SC5314,观察小鼠不同时间血液常规、肾脏真菌载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SC5314孢子浓度在2×106~5×107个/ml间的5种0.1ml菌液均造成小鼠系统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理表现以注射2×107个/ml孢子组小鼠最为典型,在心、肺、肾、脑、横膈、肠系膜等组织内均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结论经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SC5314可成功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最适感染剂量为每鼠0.1ml的1×107~2×107个孢子/ml菌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的痰液、粪便、康液标本中分离的158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用真菌药敏卡作念珠菌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痰液标本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达86%;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17株,占74%;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制霉菌素;灰黄霉素耐药率最高。结论 老年患者念珠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应选择性合理用药,减少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13.
肺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锐  景中军 《山东医药》2002,42(20):40-41
近几年来 ,肺白色念珠菌病发病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临床上长期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致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诱发和促进白色念珠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致病。本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为此 ,我们将收集的 2 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白色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以提高其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4例 ,女 1 0例 ;年龄为 6~82岁 ,平均年龄 5 3.6岁。均以发热、咳嗽、咳…  相似文献   

14.
白色念珠菌系条件致病菌,当体内免疫功能降低时,易引起妇文阴道炎、新生儿鹅口疮、并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由于抗菌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放射医学的不断发展,使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和发病比率显著增  相似文献   

15.
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立新 《山东医药》2001,41(17):58-59
念珠菌属 (特别是白色念珠菌 )为口腔中的常见真菌 ,在一定条件下致病。白色念珠菌可引起多种类型的口粘膜病 ,其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各有其特征。现将各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病因素及机制介绍如下。1 急性假膜型此型又称雪口病、鹅口疮 ,多见于婴儿 ,损害区粘膜充血 ,有散在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黄色丝绒状斑片。此型多见于婴儿是因为在新生儿体内 ,特别是出生后 6个月以内 ,血清抑制因子比较低下。血清抑制因子存在于正常血清中 ,能使白色念珠菌凝集后被吞噬细胞杀灭 ,如血清抑制因子下降 ,可促使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课题 ,愈来愈受到重视 ,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以及肿瘤、糖尿病、免疫病等严重疾病的增加 ,使真菌的感染率大大增加 ,在真菌感染中 ,念珠菌感染占 94 4% [1] 。本文对我院≥ 60岁的老年患者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 70例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 ,院内感染 446例 ,其中老年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 70例 ,年龄从 60~ 82岁 ,平均年龄 ( 69 7± 4 5 )岁。1 2 诊断标准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的诊…  相似文献   

17.
耳念珠菌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侵袭性强、检测困难、治疗药物有限、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等特征的一种真菌,被称为“超级真菌”。耳念珠菌的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治疗药物的开发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治疗耳念珠菌感染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从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优化策略、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药物和药物重定位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耳念珠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均可分离出该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1].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当机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慢性病及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易继发霉菌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9.
如何鉴别呼吸道真菌是寄存还是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同志 :我收到一封来信 ,想询问如何鉴别呼吸道的真菌是寄存还是感染。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前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正常人上呼吸道可有条件致病性真菌寄存 ,以白色念珠菌居多 ,当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健全时并不致病。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时 ,或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 ,这些条件致病菌则可大量繁殖 ,并向下呼吸道蔓延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现根据我们的临床工作经验 ,将二者的主要鉴别要点列于表 1,仅供参考 ,并欢迎同道们批评指正。解放军第一六一中心医院二内科 (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院内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08年我院75例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老年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75株念珠菌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2株(29.3%),非白色念珠菌为53株(70.7%);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低,病死率达4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合并细菌血症、血清肌酐升高及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10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rd值分别为6.34、5.15、8.04、6.82,均为P<0.05).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感染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对氟康唑耐药,应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及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