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姚乃礼教授认为UC以脾胃虚弱为病之本,毒损肠络为病之标,寒热虚实为病之变,主张以健脾通络解毒为治,即固护脾胃正气,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同时运用辛香通络之品缓通肠络、理肠解毒,并随症加以寒热并调兼抑木扶土,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朱向东 《中医研究》2012,25(8):75-78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难治性肠病,复发率高,危害大,很多医家治疗本病从湿热病机入手,多采取清热利湿法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UC在急性期多表现湿热,而进入慢性期,多数患者出现精神心理症状,肝气郁结症状比较明显.肝气郁结日久,克伐脾土,导致脾虚,所以肝郁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证候类型,而且患者常常因为久治不愈,出现身心交织的临床表现,说明精神情绪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所以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疗效较好.本文从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临床应用概况、实验研究概况,肝郁脾虚证与UC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了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研究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升高,预后不佳,中医药治疗UC疗效显著。UC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胃虚损为本,毒损肠络、肠络瘀阻为标,其中脾胃虚损是UC发病的内在基础,日久累及他脏;毒损肠络,肠络瘀阻是UC关键病机。本文提出治疗当调补脾肾,兼顾他脏;法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辨证为主,分期论治;中西互补,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与“毒损肠络”病机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病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治愈难度大,常反复发作,甚至伴有肠外病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笔者将中医毒邪学说、络病学说与UC发病机制相结合,提出“毒损肠络”病机学说,认为湿热瘀毒积久损伤肠络是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机关键,从中医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角度阐释其理论基础,完善UC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病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属于难治型复发性疾病。通过对"络脉理论"研究,认为血络与气络形成经络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两大网络系统,依据"气络学说"整体观思想,认为UC的发病机制毒邪产生于局部,但是并不局限于"脉络系统",而与"气络"密切相关。笔者将中医络病学说与UC发病机制相结合,提出"络虚毒滞、毒损肠络"的病机学说,也是UC恶化的关键环节。结合现代研究认为气络与NEI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提出"NEI网络异常"是"毒损肠络"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基于"络病"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对UC病机特征总结,为临床诊治UC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络病毒损肠络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机证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和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损是UC的发病之本,肠络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毒损肠络是致病的病机关键,故提出"脾虚络瘀毒损"是UC的基本病机;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提出"益气活血,通络透毒"的治法,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益气活血透毒汤"的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及加减,以期对开拓UC的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孙涛  张杨 《中医药学报》2012,40(6):84-8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谢晶日教授运用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活动期UC有很好的疗效。谢师认为活动期UC临床上以湿热内蕴型多见,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为法,同时谢师也特别注重对活动期UC患者的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8.
介绍蒋士生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UC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活动期"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固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理气、解毒、止血之品.其拟定的芪连结肠宁攻补兼施,可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15年温肾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研究从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脾肾阳虚证是UC的重要证型;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常用的方剂、药物及疗效;温肾健脾法治疗UC的机理与提高免疫力、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功能、抗菌及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酶的释放有关。提出温肾健脾法治疗UC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则治法,以阻断其发展。轻度UC健脾益气以固本,辅以清热解毒治标;中重度UC,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辅以健脾化湿,加速诱导缓解、防止病情进展,起到增效减毒、缩短疗程作用。在并发症防治方面,清热凉血、健脾益气、活血养血以塞流、澄源、复旧,防治出血及血栓形成;益气扶正、清热解毒以防治机会性感染;扶正固本、解毒化瘀以防治癌变;心肝脾同调,防治UC伴焦虑抑郁。既斩断病邪的传变途径,又先安未受邪之地,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肠道疾病,属临床难治性疾病。沙静涛教授从医多年,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将临床与中医经典相结合,长于运用中医药治疗UC,对治疗UC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脾失健运,病机关键在于湿热内结阻滞气机,脾运失司水湿内生,故沙师治疗原则重在"利湿""除热""健脾",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化瘀、疏肝、补肾、固气等治法,综合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的症状属中医"久痢""休息痢"范畴,脾肾虚损是其起病及复发的根本病机。脾肾作为先后天之本,两者相济为用,提供人体运转的物质基础,两者虚损则土不壅水、火不暖土、水不润土而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湿浊壅滞肠腑,肠络受损而发溃疡。临床上应用温肾健脾法可有效缓解UC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愈合,且复发率低;并且在中药口服同时联合应用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更好地促进病情恢复。而根据病机偏向不同,有健脾温肾固涩、温阳降浊化瘀、滋阴清热生津治法的不同。此外,完善该治法远期疗效及终点事件的观察,合理、个体化的联合中医特色疗法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西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的梳理,认为UC最基本的病机是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久泄伤阴,阴损及阳,久病入络,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所以治疗上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基本方法,结合临床辨证调整药物配伍,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巨舌症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病症.其特点是舌体巨大,舌活动受限,语言表达受影响.其治疗无规范化.根据怪病、难病从痰治疗的经验,久病入络的观点,采用从络治疗.从络治疗主张健脾祛湿,理气通络.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络病理论在慢性肝病的病机认识与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络气不足,瘀血痰凝阻滞络脉是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重要病机特点;慢性肝病的治疗宜注重通络,即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采用辛温通络、辛润通络、逐瘀通络、虫蚁通络、健脾通络、有情温通、温肾宣肝通络等治法以通补络脉。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培润主任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经验,脾胃虚弱、痰瘀络阻、毒邪内蕴为基本病理特点,脾胃虚弱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基本病因,痰瘀络阻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毒邪内蕴是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关键。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治疗大法为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排毒,简称健脾活血解毒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疑难病,激素抵抗型UC、激素依赖型UC、慢性持续型UC的治疗及UC复发的预防是中西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陈誩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激素依赖型UC重用健脾益气,治疗激素抵抗型UC重用温补脾肾,治疗慢性持续型UC重在调和气血,预防UC复发重在调理脾肾及柔肝和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