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炎症反应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8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2名为对照组。观察血清Gal-3及炎症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3个月内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血清Gal-3、hs-CRP、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越高,Gal-3、hs-CRP、TNF-α及IL-6水平越高(P<0.05)。试验组血清Gal-3和炎症反应因子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发生MACE病人血清Gal-3和炎症反应因子高于未发生MACE病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48例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LRP3炎症小体组分NLRP3、ASC、Caspase1及其活化因子IL-1β、IL-1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TNF -α、HMGB1。 结果观察组NLRP3mRNA、IL-18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18、TNF-α、HMGB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P3mRNA表达与IL-18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TNF-α、IL-1β、HMGB1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病程>10年患者Caspase1 mRNA、血清IL-18和TNF-α的水平高于病程≤10年患者(P<0.05);Caspase1 mRNA与病程不相关(P>0.05),血清中IL-18及TNF-α与病程正相关(P<0.05),确诊年龄,移动度(右)与病程负相关(P<0.05);病程、移动度对Caspase1 mRNA不相关(P>0.05);移动度对血清IL-18和TNF-α不相关(P>0.05),病程与血清IL-18和TNF-α呈正相关(P<0.01)。 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TNF-α及HMGB1参与AECOPD的炎症过程。血清中IL-1β、TNF-α和HMGB1可作为AECOPD的临床炎症诊断指标。病程越长,AECOPD体内Caspase1 mRNA、血清中TNF-α、IL-18含量越高,提示感染性炎症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后测定TNF-α、IL-4、IL-8、IL-10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4、IL-8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IL-10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TNF-α、IL-4、IL-8升高,IL-10下降,且心功能分级越高TNF-α、IL-4、IL-8越高,IL-10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64例,将其分为轻症AP组41例(MAP组)、重症AP组23例(SAP);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和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第1天MAP组和SAP组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1),其中SAP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入院第3天时MAP组和SAP组血清HCY、TNF-α和IL-α水平均明显升高达到峰值;经常规治疗后(入院第7天),两组HCY、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HCY、TNF-α和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与AP的发生、发展相关,早期密切观察血清HCY、TNF-α和IL-6水平变化对评估AP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18、TNF-α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炎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18、TNF-α水平,并对心肌炎组IL-18与TNF-α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炎组血清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炎组患者血清IL-18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18、TNF-α增高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 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纤维化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9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47例健康人(正常组)以及45例普通肺炎(肺炎组)外周血中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肺炎组患者血清中IL-6、IL-17表达水平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中TNF-α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肺纤维化组血清中IL-6、IL-17和TNF-α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与肺炎组相比,肺纤维化血清中组IL-6、IL-17和TNF-α浓度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结论 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与肺部纤维化改变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对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积分(CAS)的关系。方法:共入选73例CHD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计算CAS,同时根据患者是否伴发MS分为2组:CHD伴MS组(实验组)患者37例,单纯CHD组(对照组)患者36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并分析其与CAS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IL-6与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腰围、空腹血糖、IL-6及TNF-α与CAS呈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87(P=0.01)和0.119(P<0.01)。结论:CHD伴MS患者炎症反应更显著;IL-6和TNF-α与CAS呈正相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及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4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3例(SAP组),无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IL-10、TNF-α、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MP-9和CRP与IL-6呈正相关(r=0.308,r=0.384,P<0.01)。结论冠心痛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48、72 h检测两组IL-1β、IL-1Rα、IL-6、TNF-α、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同时各时点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存活组CRRT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清sTNFR1/TNF-α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IL-1Rα在12 h明显升高(P〈0.01),TNF-α在6 h明显下降(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NF-α水平在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组中APACHEⅡ评分在48、72 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能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在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以及sTNFR1/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747、0.864、0.752,P〈0.05或〈0.01)。结论 MODS患者应用CRRT后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降低,血清sTNFR1/TNF-α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预测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炎症水平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2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采用主观整体营养评定量表(PG-SGA)进行营养评定,分为A(0~3分)、B(4~8分)、C(≥9分)三级,同时利用ELASA法测定血清炎性指标[包括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比较两组对象营养状况和炎症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患者占85.7%,对照组营养不良患者占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3,P<0.05)。观察组IL-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052、4.479,均P<0.01)。不同营养分级肺癌患者IL-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3,P>0.05)、TNF-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05,P<0.01)。营养良好的肺癌患者IL-1、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者(t=-5.068、-9.686,均P<0.01),中度营养不良肺癌患者TNF-α水平显著低于重度营养不良者(t=-5.584,P<0.01)。 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慢性低度炎症情况,营养不良与慢性低度炎症可能呈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加味方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建立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4、IL-6、INF-γ、TNF-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IL-4、IL-6、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4、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强的松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小鼠外周血IL-4、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能升高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IL-6、IL-4的分泌水平,降低IFN-γ、TNF-α的水平,恢复Th1/Th2细胞之间的平衡,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合并哮喘或无哮喘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老年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老年患者(观察1组,45例)和肺炎支原体合并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观察2组,50例);同时选择相匹配的5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比较三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并分析以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患者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P0.01);观察2组患者FEV1/FVC、FEV1%pred以及ACT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而痰EOS显著高于观察1组(P0.01);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与肺炎支原体哮喘相关指标FEV1/FVC、FEV1%pred和ACT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与痰EOS呈正相关(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哮喘老年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IL-4和Ig E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Ig E水平与IL-4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NF-α、IL-4和Ig E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老年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与肺功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的TNF-α、IL-6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血清及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且腹水瘦素、TNF-α、IL-6又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0.01或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SBP组治疗无效者初始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P<0.01或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瘦素与TNF-α、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瘦素、TNF-α、IL-6明显升高,临床上检测血清和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O组),每组60例。C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钙素治疗,O组在C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w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2~4)骨密度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腰背部VAS评分、腰椎骨密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腰背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腰椎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O组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C组(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腰背部VAS评分与血清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腰椎骨密度与血清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孕妇血清细胞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表达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021年3月收治的11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Hc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cy、TNF-α、IL-4、CysC、hs-CRP、D-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Hcy、CysC、hs-CRP、D-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TNF-α(r=0.534)、Hcy(r=0.95)、CysC(r=0.562)、hs-CRP(r=0.988)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与IL-4呈现显著负相关(r=?0.516),P<0.01。 结论 :TNF-α、Hcy、CysC、hs-CRP、IL-4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进展的重要因子,妊娠期对以上指标进行密切观测有助于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2月住院诊治的80例COPD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片10mg,每日晨起口服1次;试验组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1次/日,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TNF-α、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变化,检测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清脑钠肽(BN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降低(P<0.01),MMP-2、MMP-9水平降低(P<0.01),FEV1、FVC、FEV1/FVC升高(P<0.01),LVEF、6min步行距离升高(P<0.01),血浆BNP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IL-6、TNF-α、CRP水平较低(P<0.01),MMP-2、MMP-9水平较低(P<0.01),FEV1、FVC、FEV1/FVC较高(P<0.01),LVEF、6min步行距离较高(P<0.01),血浆BNP较低(P<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能够显著下调TNF-α、MMP-9表达,并显著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炎性因子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脑梗死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脑梗死组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39例、中度44例和重度1 7例,评估患者30 d后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生活基本自理59例和生活依赖41例。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3,r=0.41 9,r=0.497,r=0.304,P<0.01)。脑梗死组生活依赖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生活自理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影响病情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阿卡波糖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1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是否伴餐后高血糖,将患者分为伴高血糖组89例和高血压组11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伴高血糖组患者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1 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和伴高血糖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伴高血糖组hs 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hs CRP、TNFα和IL-6与血压、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治疗前比较,阿卡波糖治疗后,患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反应较单纯高血压者严重,阿卡坡糖可减轻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