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络酮抢救酒精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急诊83例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利尿、补液、补充维生素及洗胃等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对比两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清醒时间有差异。结论: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络酮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自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我院就诊的6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停止用药,比较两组患者青紫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判断纳络酮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87.10%优于对照组53.33%(P<0.01),且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络酮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性好,临床疗效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纳络酮治疗和常规治疗各60例.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醒脑静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均为中成药制剂,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急救。醒脑静注射液醒脑开窍,多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变或其他中毒性脑病、昏迷等;生脉注射液益气固脱、多用于抢救心源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休克,血压不升、四肢厥逆等情况。其疗效确切,被列入中药急诊必备药品之一。临床上在急诊抢救病人时,常常碰到在运用醒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1年1月-10月急诊抢救的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急救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采取迅速、果断、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21%,死亡率为1.79%。结论:早期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8例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58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护理和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熟练掌握宫外孕的急救护理流程,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抢救患者成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熟悉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措施,提高抢救宫外孕破裂出血并发休克的成功率。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入院治疗的宫外孕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20例,分析急救措施。结果:2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有4例破裂部位发生在输卵管伞端、6例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3例发生在输卵管峡部、3例发生在输卵管间质部、4例发生在卵巢部,此2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后治愈出院。结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需要同时配合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及时手术治疗、术后调理等多种救治方式,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注意治疗窗,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去除各种顾虑,这也是急救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樊湘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70-17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常见中毒之一。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急诊科共抢救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急诊积极抢救治疗,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18~48岁;其中轻度中毒1例,中度中毒3例,重度中毒10例,1例死亡,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急救  相似文献   

9.
盐酸纳络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可竞争性地结合阿片受体而发挥药理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阿片类中毒及应用麻醉剂与非麻醉剂 (安定等 )过量、休克、婴儿窒息、急性酒精中毒、脑血管病等应激状态 ,用以拮抗体内 β-内啡肽增多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我省为白酒消耗大省 ,饮酒量及饮酒人数逐渐增多 ,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急诊常见病之一。笔者使用纳络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8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与常规治疗组 4 0例比较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88例 ,均排除脑…  相似文献   

10.
对盐酸纳络酮一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抢救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及休克昏迷、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稞应用、毒副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纳络酮治疗,而治疗组给予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注射静滴。对比观察两组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P0.05)。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具有催醒快、疗程短、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是目前救治急性酒精中毒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充分发挥中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酒厥"的中医药特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及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急救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伤情进行准确判断并制订合理的急救方案,对患者急救措施及临床抢救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抢救成功率97.1%;患者经急救后各项体征指标比抢救前得到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伤情制订合理的急救方案,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急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并保持患者体征,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38例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要点。结果:在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止痛、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本组患者中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有效、合理的早期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是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较为常见的急诊之一,几年来通过用纳络酮对76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观察认为,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起效迅速,疗效满意,可作为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纳络酮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安眠药中毒4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增海  黄可 《四川中医》2005,23(7):59-59
目的:观察纳络酮与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安眠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97例安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纳络酮和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纳络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安眠药中毒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纳络酮为羟氯吗啡酮衍生物,足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吗啡中毒,但近几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该药在洒精、CO、苯二氮茁类等药物中毒及休克、脑卒中、重型颅脑损伤、眩晕等瘴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骨盆骨折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重症骨盆骨折病人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抢救休克、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保守治疗护理,特别是加强了尿道膀胱损伤、肠道损伤的急救与护理,同时也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结果:40例重症骨盆骨折患者除3例死于重度休克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正确的急救及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减轻重症骨盆骨折患者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策略.方法:对我科90例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异位妊娠破裂的急诊救护中,要求护士在接诊时要认真细致地询问病史;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果断而紧急的急救处理能力;抢救时分秒必争,医护配合密切,使患者转危为安,所以采取准确、快速、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21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同时实施紧急气管插管与插管洗胃等综合治疗。结果:20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同时实施紧急气管插管与插管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抢救的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其人院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休克期间应用相应急救及护理措施以及对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经积极救治及综合护理后,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预后情况为:好转62(75.6%),无变化15例(18.3),恶化5例(6.1%)。结论准确判断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早期症状,及时有效进行临床救治,以及综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