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进胃肠道病人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方法.方法 将2010年在胃肠外科住院行胃肠道手术的3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96人,术后6小时行足三里、合谷、上臣虚、内关等穴位交替按摩,每次5min,每天3~4次.温水足浴,每天睡前1h进行,每次30min.腹部桥式运动,每日上下午各1次,也可酌情增加.对照组194人,按胃肠道疾病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0.01.结论 足三里、合谷、上臣虚、内关等穴位交替按摩,温水足浴,腹部桥式运动对促进胃肠道术后病人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铲。方法:对腹部术后病人随机选择34例作足三里穴位注射并随机选择30例作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人可提前1~2天排气,肠功能恢复,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小承气汤加穴位按摩对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腹部术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小承气汤口服,并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穴交替按摩促进肠蠕动恢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肠蠕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承气汤组方加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为中医药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进胃肠道病人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方法。方法将2010年在胃肠外科住院行胃肠道手术的3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96人,术后6小时行足三里、合谷、上臣虚、内关等穴位交替按摩,每次5min,每天3~4次。温水足浴,每天睡前1h进行,每次30min。腹部桥式运动,每日上下午各1次,也可酌情增加。对照组194人,按胃肠道疾病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0.01。结论足三里、合谷、上臣虚、内关等穴位交替按摩,温水足浴,腹部桥式运动对促进胃肠道术后病人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1~2003年将新斯的明用于足三里穴位注射.在促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减轻患者不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针穴位治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治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影响。方法:将所选32例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电针穴位治疗,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方英  马兰 《吉林医学》2011,(17):3541-3542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于术后6 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经足三里穴位注射(实验组)和臀大肌肌肉注射(对照组)维生素B1,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两方面来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完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对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的患者,术后应用穴位注射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治疗组患者手术后4小时,立即给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术后胃腑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提前恢复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按摩足三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术后5小时开始取双侧足三里穴按摩,每日三次,对60例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与60例术后常规治疗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实验组比非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提前约8小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明显优于非实验组。结论按摩足三里能加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于术后6h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尽早排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的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黄芪注射液组(A组)、新斯的明组(B组)、对照组(C组)。分别记录3组临床疗效、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的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胃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选择51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组有26例,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进食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穴位注射治疗组进食的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安、维生素B6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14.
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按摩足三里、合谷穴位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按摩组(n=60)和对照组(n=60)。按摩组除按照术后常规护理外,术后6h护士用大拇指交替按摩双侧合谷、足三里穴位,每次10~15min,每3~4h1次,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结果按摩组较对照组提前恢复肠蠕动且较先出现肛门排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穴位按摩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党提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团结中西医的伟大政策后,广慈医院外科于1954年与针灸科合作完成了对腹腔手术后患者,应用针灸促使肠蠕动早期恢复共150例,在观察中发现针灸对促进肠蠕动有良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曾应用针刺特殊穴位治疗麻痹性肠梗阻6例,也得到良好效果。从1959年1月起我们曾在病人进行剖腹手术时,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来观察胃赐蠕动的变化,在5例胃手术和1例肠梗阻手术中,见3例在针  相似文献   

16.
将84例腹部手术病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以观察外气对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手术后8小时开始向实验组病人的丹田、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发放外气.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治疗后肠呜音恢复快且持续时间延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高了29.4小时,外气对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有助于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厚朴粉穴位敷贴足三里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448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在术后30 min内即给予厚朴粉穴位敷贴双侧足三里,每6 h更换1次药物,直至患者排气为止;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穴位敷贴。观察2组患者排气排便的时间和肠鸣音等。【结果】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的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的分析结果一致,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通过穴位敷贴厚朴粉,能明显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鸣音恢复正常和排气。而厚朴粉穴位敷贴足三里不能改善排便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足三里能明显恢复胃肠功能,促进肠鸣音恢复正常,促进排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加开塞露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加开塞露肛注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术后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术后第一天即采用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加开塞露肛注,对照组(40例)按腹部手术后一般常规处理,观察2组病人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加开塞露能有效防治腹部手术后腹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易发生肠胀气的原因以及实施穴位按摩排气操、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肠功能的外治方法。方法将200例同期住院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采用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2小时常规遵医嘱肌注维生素B1针。观察组术后2小时常规遵医嘱肌注维生素B1针,6小时后给予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委中等穴位,12小时肛门未排气者给予做排气操。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始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肛门排气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未发生肠胀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取穴位按摩排气操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肠功能,有效预防肠胀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对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针灸组同时配合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针灸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采用针灸辅助治疗有助于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