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人员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方式,必须在各方面得到提高、锻炼。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单纯护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发展,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现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进一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护理学也已经并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护理工作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并进一步转变为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因此,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改变护理模式必须提高护士心理素质解放军大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6017)王东耀刘慧韩玉兰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护理工作正在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逐渐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渡和转变。...  相似文献   

4.
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勤与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强调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对病人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护士工作的行为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人性化方向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促使护理工作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院整体护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2004年始我院启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模式,对整体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7年美国学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疗卫生界引起了医学认识和观念的大变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以人为本,强调以患为中心,以患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把患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化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它是对患系统、全方位的护理。然而,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以疾病为中心、治疗为中心以及技术至上的观念对临床医疗的影响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方法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护理制度的改革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变护理模式的必要性已得到共识,整体护理的推广已赢得了社会、病人、医生三满意。然而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浅析“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珍 《护理研究》2007,21(6):1658-1659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护理工作由护理“疾病”转向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已不再单纯是医嘱的执行者,而是护理工作的决策者。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执行医嘱向以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身心的、全面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转变。医护关系模式由主导-从属型逐步形成并列-互补型的新型医护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影响已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疼痛、失血等诸多因素,心理问题更为明显突出,故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观察及心理护理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持续质量改进在深化我院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麦苗  常香莲  翟丽丽 《护理研究》2006,20(15):1398-13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护理服务向高质量、人性化方向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促使护理工作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院整体护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2004年始我院启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模式,对整体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1成立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骨干组成,明确职责。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温馨服务是护理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们干休所这种保障对象群体老龄化的环境中,护理人员更应了解并掌握新趋势下护理工作的特点,适应整体护理与温馨服务的需要,做好老干部的卫生保健及护理工作。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老干部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的晚年更加健康、幸福、长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理模式的改变对护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护士人文素质修养与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护理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在新的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中,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基层护士绝大部分是在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对象从单纯为病人扩大到社会人群,工作性质从疾病的护理延伸到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工作范围也从临床护理发展到康复和健康保健,从而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整体观念,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所以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医情志护理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发展。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理由单纯的治疗性服务与疾病护理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集治疗护理与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浅谈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不断升华,护理模式也相应地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医学发展。我院自2004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开展规范化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获得了医生和病人的好评,满意率达到100%,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理由单纯的治疗性服务与疾病护理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集治疗护理与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疾病谱的变化,促使护理的领域和护士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位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使得护士从思维方法到工作方法都有了科学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变化,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之外,更多的是注重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谈护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护理工作的仙容由单纯的疾病防治护理扩大到全面预防保健护理,护理工作进入了质的飞越。如何做好“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几年来在整体护理工作中体会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