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DM)4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3例及健康对照者(NC)30例。测定血清超敏CRP,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HbA1C。观察各组间hsCRP变化与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DN组较NC组HbA1C、TC、TG、LDL-C、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较DM组CRP、TG、APO-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中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钙化(CA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引起CAC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40例MHD患者经螺旋CT扫描,了解合并CAC的患者比例,并计算其钙化积分以评估CAC程度。应用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心脏形态、功能及颈动脉斑块,进一步分析MHD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CAC的关系。 结果 25例MHD患者(62.5%)合并不同程度的CAC,平均钙化积分为672.3。钙化组(CAC组)与无钙化组(NCAC组)心脏形态及左室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竭发生率均以CAC组为高。4例死于心脏疾病患者均存在CAC。颈动脉斑块阳性组IMT平均为(0.86±0.15) mm,钙化发生率为8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867±198,均明显高于斑块阴性组[分别为(0.73±0.14) mm,42%,437±176,P < 0.05]。CAC组年龄、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比例、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钙磷乘积、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均高于NCAC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与CAC密切相关。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CAC。CAC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比例、钙磷代谢及脂代谢异常、透析时间、CRP、动脉粥样硬化是CAC的相关因素。年龄和透析时间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在继发性慢性肾脏损害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包括轻度肾功能减退在内的继发性慢性肾脏损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6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有慢性肾损害的患者年龄、BMI、TC、TG、尿酸水平均高于无慢性肾损害患者,而HDL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损害患者。(2)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慢性肾损害的患病率明显增高。(3)存在2、3、4个代谢综合征成分的病例其慢性肾损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且有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增多而上升的趋势。(4)糖尿病、高血压、BMI≥25、脂质异常等相互并存,出现较各成分单独存在时的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增加,且危险度随着合并成分数量的增加而上升。(5)BMI≥25、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慢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6)轻度肾功能减退组BMI、TC、TG和尿酸较无肾损害组明显增高,BMI≥25、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发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1)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轻度肾功能减退在内的继发性慢性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2)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的增多慢性肾脏损害的危险随之增加,糖尿病和BMI增加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指标。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TG、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HDL2-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HDL3-C和LDL-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VLDL-C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L-C、HDL2-C明显增加(P〈0.01),而TC、HDL3-C和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降低血清TG、VLDL-C水平,提高HDL-C、HDL2-C浓度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糖尿病肾脏病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40例,为糖尿病肾脏病组(D组),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N组)。采用PAP酶法测定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直接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Lp(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与N组相比,D组TC、TG、LDL-C、Lp(a)、ET-1升高(P<0.05),HDL-C、NO降低(P〈0.05)。结论血脂紊乱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糖尿病肾脏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检查并住院的56例子痫前期孕妇、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健康孕妇108例,检测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水平,依据GSM诊断标准计算各组孕妇的GMS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子痫组和GDM组在FPG、TC、LDL—C等糖、脂代谢指标上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组和GDM组GM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前BMI和TG构成两组GMS发生高危因素,其中TG则构成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糖和脂代谢异常等多重代谢异常集中出现在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孕期BMI、TG等构成妊娠合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4例老年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症,运用多排螺旋CT(MSCT)检测冠脉钙化积分和总积分,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他影响冠脉钙化的因素.将所有患者按冠脉钙化总积分值分为TCS>50组和TCS≤50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数据和骨密度,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偏相关法分析有关因素与冠脉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年龄、腰椎BMD、血Ca、TC、TG、HD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重指数、血清LDL、P、ApoA、ApoB等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吸烟及骨质疏松对冠脉钙化有影响,其中年龄、吸烟及骨质疏松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因素,偏相关分析得出骨质疏松与冠脉钙化之间存在正相关,腰椎BMD与冠脉T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MSCT检测的TCS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关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规律血液透析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海昆肾喜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疗程2个月。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24h尿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b、尿量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尿量较对照组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可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 测220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组,测量体质量(kg、腰围(WC)、血压 (B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酷(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两组骨密度、T值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LogSc回归 分析代谢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与非MS组相比,MS组患者BMI、WC、SBP、FPG、TC、 LDL-C水平明显增高(P <0. 05 ),MS组BMD、T值均明显降低,OP患病率明显增高(P <0. 05 )。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 = 1.75,95CI 1.09 - 2.82)、代谢综合征(OR = 1.92,95CI:1.24 - 2.97)均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 <0. 05 )。结论老年男性MS与OP关系密切,须重视 MS患者中OP的筛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BPH的相关性。方法i将伴有下尿路症状的246例老年BPH患者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成两组:I组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139例,Ⅱ组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07例,测量体质指数(BMI)、血压、腰围,根据下尿路症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所有患者检查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水平(F1Ns)、糖化血红白水平(HbAlc)、餐后血糖(PBG)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经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三径计算前列腺体积(PV)。结果:老年BP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代谢综合征组患者BMI、SBP、FBG、PBG、LDL-C、TG、FINS、HbAlc及P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PH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可能促进BPH。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对预防BPH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湖北地区慢性肾脏疾病(chornic kidney diseases,CKD)3~5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CKD中晚期出现血管钙化的患者的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方法将123例患者按CKD不同分期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和CKD5期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并评估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KD3期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高于CKD4期组和CKD5期组(P〈0.01,P〈0.05),而血钙水平低于CKD4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KD5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血钙与CKD4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在CKD各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有无腹主动脉钙化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钙化组和非钙化组,2组的年龄和hs—CRP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腹主动脉钙化为因变量,将年龄、高血压病史发病率及hs—CRP三项因素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腹主动脉钙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为CKD3~5期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而hs—CRP和高血压发病率也是影响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三组:肥胖的T2DM组68例(A组)、非肥胖的T2DM组86例(B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68例(C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血压、糖脂代谢参数、空腹胰岛素(FINS),以稳态模式(HOMA)公式评估胰岛索抵抗(HOMA-IR),并对导致血清CRP改变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A和B组血清CRP显著高于C组(P〈0.01),A组的CRP也明显高于B组(P〈0.01)。(2)A组患者血清CRP与SBP、WHR、BMI、TG和HOMA-IR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变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肥胖的T2DM患者血清的CRP水平升高与MS、胰岛素抵抗(IR)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1次/d)治疗;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末患者的ADMA、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结果治疗后6个月末,2组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CRP、IL-6、TNF-α、MDA和ADM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降低ADM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同时设42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TNF-α、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HDL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②治疗6个月后,辛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升高,辛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下降的水平与治疗前及非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同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56例T2DM患者HbA1c、TC、HDL-C、TG、LDL-C水平,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比较不同HbA1c水平的T2DM患者血脂代谢情况。结果 HbA1c与TC、TG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LDL-C关系不明显。结论随HbA1c水平升高,T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DL-C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MHD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组21例、非糖尿病组69例。检测2组透析前、后血压、心率、相关血生化指标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1,84-PTH、25一羟一维生素功,比较2组血管钙化情况,探讨糖尿病组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透析前血肌酐较低,三酰甘油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5)。糖尿病组iPTH达标率高于非糖尿病组,而钙磷乘积低于后者(P〈0.05)。糖尿病组钙化发生率和钙化积分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对糖尿病MHD患者,血管钙化积分与糖尿病病程、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0499、0.652、0.727和0.564,P值均〈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MHD患者有较高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及较重的血管钙化程度;其中糖尿病病程、CKD病程、透析时间、iPTH、ALP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谱、24h尿白蛋白等。应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MDRD)。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生进行眼底摄片。按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的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组(NCKD)、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组及DKD组。结果:(1)共入选患者2225例,男1184例,女1041例;平均年龄为(60.5±11.7)岁。本研究人群中,DKD的发生率为15.4%,NDRD的发生率为18.5%。(2)DKD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肌酐、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水平(LDL-C)、24h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NDRD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77,95%CI为1.059~1.096,P〈0.01)、收缩压(OR=1.039,95%CI为1.032~1.047,P〈0.01)、糖化血红蛋白(OR=1.092,95%CI为1.032~1.156,P〈0.01)、TC(OR=1.171,95%CI为1.050~1.306,P〈0.01)、HDL-C(OR=0.558,95%CI为0.369~0.844,P〈0.01)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有效地延缓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与血清胎球蛋白A及冠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对38例ESRD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清胎球蛋白A及相关因素检测,对其中的29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钙化评价研究。所有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个月。22例非ESRD慢性肾脏病(CKDⅡ~Ⅲ期)患者人选对照组。结果38例ESRD初始透析患者在18个月随访期内出现心血管事件30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者6例,占15.79%,而非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仅3例次(P〈0.01)且无一例死亡(P〈0.05)。ESRD血清低胎球蛋白A组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ESRD血清高胎球蛋白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与血清胎球蛋白A(P〈0.01)、C反应蛋白(CRP)(P=0.0014)及低密度脂蛋白C(LDL-C)(P=0.008)密切相关。18/29例(62.07%)有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心血管事件比无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显著增多(P〈0.01)。冠脉钙化的ESR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无冠脉钙化的ESRD患者明显下降(P〈0.01)。冠脉钙化与胎球蛋白A下降及高血磷有关(P〈0.01,P〈0.01)。结论ESRD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或)心血管事件死亡可能与血清胎球蛋白A下降及冠状动脉钙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6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蛋白(U-pr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TC、LDL-C、L卜Pro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治疗前、后比较,TG、HDL-C、ALT、AST、CK、CK-M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TC、LDL-C、U-pro水平。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其中A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片(10mg/d);B组45例,除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外,加用百令胶囊(1.0g/次,3次/日)治疗。比较二组在治疗12周后24h尿蛋白定量(UTP/24h)、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酶)、肾功能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UTP/24h、NAG酶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改变。A、B组治疗后血脂(T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更为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有效降低NS患者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