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受体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70%再障患者存在CD4/CD8比例倒置及CD8~+%异常增高;50%再障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及其在T淋巴细胞总体中所占比例均显著增高;而αβT细胞亚群及TirA~+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半数以上再障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多的γδT细胞及Ts细胞亚群。并可通过其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造血,从而导致再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δT 细胞及其亚群γδ和γδT 细胞在慢性HCV 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 细胞及其亚群γδ和γδT 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 感染病人外周血中酌啄T 细胞及其亚群γδ和γδ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CV 感染患者γδT 细胞数目与肝脏损伤成正相关而与病毒滴度不相关。慢性HCV 感染病人γδT 细胞处于活化状态,CD107a 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γδT 细胞亚群参与慢性HCV 感染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细胞免疫主要功能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了解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免疫功能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在肺癌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肺癌患者DNT(double negative T cells)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新生儿的细胞免疫状态如何,与成人有何异同之处,这些对决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Ficoll分离淋巴细胞需血量较大,且新生儿取血较难,加上传统的荧光显微镜计数费工耗时,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少有报道。我们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微量全血OKT染色的新生儿T细胞亚群20例,观察了正常新生儿各T亚群的均值、变异及与正常成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妊娠17~37周正常和感染胎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妊娠17~37周正常及宫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弓形虫(Toxoplasma gorut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时胎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旨在探讨胎儿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孕周的关系和宫内感染时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变化及不同感染状态下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差别,为研究宫内感染致畸的机制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在使用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我们比较了全血溶解法与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法分析人T细胞亚群的结果,证实二法确有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微量全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MRC W/OX系列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Epics C型)首次建立了微量全血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方法,并报告了正常成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n=60):OX-19+细胞占65.45±5.98%(SD),W3/25~+细胞占47.17±6.45%,OX-8~+细胞占24.26±6.18%。W3/25~+亚群和OX-8~+亚群比值为2.12±0.11(SEM)。部分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和荧光显微镜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抗体染色条件方面,发现当温育温度过高(30℃)时,染色阳性细胞率有明显下降(P<0.001)。实验证实,用微量全血染色不仅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且用血量少。同时避免了常规Ficoll分离法时种种弊病。因此用本法可动态观察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在药理、病理和免疫学实验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CV感染患者Vδ2 T细胞数目与肝脏损伤成正相关而与病毒滴度不相关。慢性HCV感染病人Vδ2 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CD107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Vδ2 T细胞亚群参与慢性HCV感染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通量(28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差异。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搭建并优化28通道针对T细胞的流式染色方案。收集ax-Sp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PBMC细胞。28色流式抗体共同染色,并上机检测。结合FlowJo和R语言对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进行大数据处理。结果:CD4~+ T细胞可以分为10个细胞亚群,但在ax-Sp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D8~+ T细胞可以分为14个细胞亚群,其中亚群8在ax-Sp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表达CD103。结论:CD103~+CD8~+ T细胞在ax-SpA患者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高滴度慢病毒载体并探讨不同感染方式T细胞及其亚群的感染能力。方法使用有限稀释的慢病毒感染HT1080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感染率,建立慢病毒滴度检测方法。比较不同转染试剂(磷酸钙、PEI、PEI-pro、Xfect纳米颗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制备的慢病毒载体滴度。使用制备的高滴度慢病毒直接感染T细胞或使用Polybrene和Retronectin促进慢病毒感染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的感染率。结果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滴度的方法。4种转染方法中使用Xfect纳米颗粒制备的慢病毒滴度最高。慢病毒直接感染和加入Polybrene促进感染T细胞感染率均可达50%以上,未观察到Polybrene明显促进T细胞感染作用。高滴度慢病毒对各分化阶段T细胞亚群的感染率均在5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高滴度慢病毒载体,且对T细胞各亚群感染能力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为慢病毒感染定向分化T细胞亚群的细胞回输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反映了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检测T细胞亚群的方法很多,我们利用S-P一步染色法测定了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比较,同时还分析比较了Ficoll分离液本身对T细胞表面标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注不同γδT 细胞亚群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及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中的变化,为探讨γδT 细胞组织学分布的生理学意义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与PCR 技术检测胸腺、脾脏、淋巴结、肝脏、皮肤以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 细胞及其不同亚群的比例;通过PMA 与离子霉素体外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织酌啄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鄄酌与IL-17a 的差异;通过灌胃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不同酌啄T 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γδT 细胞富含于小肠上皮内、皮肤与肝脏中,而在胸腺、脾脏与淋巴结中比例较低。不同亚群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皮肤主要存在V 5+ γδT 细胞亚群,小肠中主要存在V 1+ 、V 4+与V 7+ γδT 细胞亚群。肝脏γδT 细胞主要分泌IL-17a,而小肠上皮内γδT 细胞主要分泌IFN。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时,小肠上皮内酌啄T 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其中V酌1+ 酌啄T 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显著;肝脏总γδ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V 1+ T 细胞比例降低,V酌4+ 酌啄T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γδT 细胞富含于小肠、皮肤与肝脏中,且其不同亚群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不同组织的酌啄T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小肠与肝脏γδT 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调节性B细胞(Breg)对其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小鼠脾脏CD5+CD1 dhighBreg与CD5-CD1 dlowB细胞亚群,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激活24 h,再与纯化的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后的Breg及对照CD5-CD1 dlowB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共培养抗CD3抗体联合抗CD28抗体激活的CD4+T细胞的增殖与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激活的CD5+CD1 dhighBreg亚群与CD4+T细胞共培养时能明显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的增殖,同时IFN-γ的水平降低;而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对照B细胞亚群则不能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与IFN-γ分泌。CD5+CD1 dhigh Breg亚群在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24 h,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5-CD1 dlowB细胞亚群。结论体外CpG-ODN联合抗CD40抗体刺激后的CD5+CD1 dhighBreg亚群通过分泌IL-10抑制CD4+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Mst1 KO、WASp KO、Mst1-WASp DKO和野生型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究Mst1和WASp共同作用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发育和功能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特别是Treg细胞的比例、数量及其相关分子的表达,并通过构建DKO骨髓嵌合小鼠验证表型变化是否为自发性。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DKO小鼠胸腺的T细胞各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而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细胞数均降低,除活化T细胞和Treg的比例升高外,其他各T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DKO小鼠脾脏Treg中的NRP-1表达减少,CTLA-4的表达增加。骨髓嵌合动物模型中Treg的检测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 Mst1与WASp以细胞固有方式共同影响Treg细胞外周稳态和功能,其机制可能涉及NRP-1和CTLA-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注不同γδT细胞亚群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及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中的变化,为探讨γδT细胞组织学分布的生理学意义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与PCR技术检测胸腺、脾脏、淋巴结、肝脏、皮肤以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及其不同亚群的比例;通过PMA与离子霉素体外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与IL-17a的差异;通过灌胃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不同γδ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上皮内、皮肤与肝脏中,而在胸腺、脾脏与淋巴结中比例较低。不同亚群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皮肤主要存在Vγ5+γδT细胞亚群,小肠中主要存在Vγ1+、Vγ4+与Vγ7+γδT细胞亚群。肝脏γδT细胞主要分泌IL-17a,而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主要分泌IFN-γ。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时,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其中Vγ1+γδT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显著;肝脏总γδ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Vγ1+γδT细胞比例降低,Vγ4+γδ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皮肤与肝脏中,且其不同亚群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不同组织的γδ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小肠与肝脏γδT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双平台法(流式细胞仪和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绝对数及相对数的流式方法 ,分析更精细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全面评估被测者免疫功能。方法取人EDTA抗凝外周血500μl,200μl用于血细胞计数仪测得淋巴细胞绝对数;300μl用于流式细胞分析,测得所需淋巴细胞亚群相对数。各淋巴细胞亚群相对数(百分率)×淋巴细胞绝对数,即得到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此方法用同一标本的全血和PBMC进行分析,评价用微量全血进行精细免疫分型的可行性。结果利用双平台法,采用微量全血标本分析了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14个细胞亚群,得到其绝对数和相对数。用本方法对同一标本的全血和PBMC进行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使用微量全血检测精细淋巴细胞亚群的多色流式分析方法,较全面地评估被测者免疫功能,为免疫相关疾病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与T细胞亚群、EBV血清学检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功能变化,免疫酶法检测鼻咽癌患者VCA-IgA与EA-IgA变化,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法(DTER)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①鼻咽癌组、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T细胞亚群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1);②与肺癌组相比,鼻咽癌组DTER与CD4明显下降,ICR明显升高(p<0.05或<0.01);③鼻咽癌组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高、低滴度之间未存在明显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T细胞亚群功能变化(p>0.05);④鼻咽癌组Ⅱ与Ⅳ期、Ⅲ与Ⅳ期之间T细胞亚群功能指标及DTER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T细胞亚群功能低下,且随着病情进展而进一步降低,但与EB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高低无关;与肺癌组相比,鼻咽癌者免疫功能可能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患者CD178 T淋巴细胞的本质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对56份HFRS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CD178在HFRS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结果HFRS发热期和多尿期CD4 CD178 及CD8 CD178 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FRS发热期和多尿期CD178在CD4 HLADR T淋巴细胞群及CD8 HLADR T淋巴细胞群表达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热期与多尿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RS的发病过程中CD178表达于活化CD4 淋巴细胞亚群,主要表达于CD8 T细胞亚群,且病程早期和后期均有高表达。推测在发病早期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通过CD178介导的细胞调亡清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疾病末期则通过清除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维持机体免疫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A治疗GVHD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霉酚酸酯 (MMF )联合环孢素A (CsA )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分析了 6例GVH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活化T细胞标志。发现在MMF治疗后患者的CD3+ CD4+ T细胞明显降低 ,CD3+ CD8+ T细胞明显增高 ,CD4/CD8比值下降 ;CD2 5 + CD4+ 和CD6 9+ CD8+ T细胞均升高。结果初步显示 ,MMF可能主要作用于CD3+ CD4+ T细胞 ,并与CsA在治疗GVHD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