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Rasmussen症候群是一种合併慢性腦炎,進行性神經學症狀及癲癇的疾病。於西元1955年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Rasmussen等人首先發現,並於1958年提出報告;之後醫學界才對這個症候群逐漸有所了解,但對其致病機轉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由于化学抗菌疗法的进步,結核性腦膜炎灼現代疗法,已大大的改善了过去認为結核性腦膜炎十分惡劣的予后。大部分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經治疗后皆可获得痊癒,姙振合併结核性腦膜炎者,也有机会能获得姙娠持續,达到正常分娩。因此使我們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姙娠合併結核性腦膜炎,經疗治后的予后問題,兩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問題,以及对新生儿情况等之了解。在世界文献上关于这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发現已很久。1937年湯氏在广东地区报告3例之后,1956年又有鍾氏等的对广东粤中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工作报告,曹氏等的对荷蘭猪鈎端螺旋体病的观察等。浙江地区則在1952年发現一种黄疸兼有出血症狀的局限性流行病,当时王氏診断为Well氏病,并經陈氏等在尸檢切片中找到螺旋体。至1954年多,鈕氏等自患者血液及腦脊液中培养出钩端螺旋体。总起来看,我国学者对本病虽然已有不少貢献,但尚未见有詳  相似文献   

4.
閉生性顱腦外傷病例中,其腦脊液出現乙醯胆碱,濃度甚至高達0.1r/毫昇。此外電解質亦有所變化。其發生機制尚未明了,認爲它與中樞神經系統在損傷狀態下,神經細胞滲透性改變有關,故有乙醯胆碱的彌散。同時,在電解質方在,甲離子自胞内向胞外移出,鈉離子則進入胞內。此種事實見於臨床病例中,即側知腦脊液中乙醯胆碱及钾離子均相應增高;而正常人、或其他腦系疾患(腫症、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均沒有此種現象。過去Cushing氏實驗証明:自腦池或腦室內注入乙醯胆碱,可以引起睡眠或昏迷狀態。 作者企圖應用抗胆素能葯物以中和或生乙醯胆碱,並糾正電解質紊亂的情況,特別是甲離子自胞内移  相似文献   

5.
中毒性消化不良症为婴儿时期最常見的一种疾病,多以胃腸道症狀如腹瀉、嘔吐、發烧等發病,並經常伴有神經系,循环系及脫水酸中毒等嚴重的中毒症狀。中毒性消化不良之病原較多,其主要原因目前多認为因餵养不当,营养不良,腸道內感染,或因繼發于其他肠道外感染性疾病等。据文献之資料,腸道內感染之細菌有沙門氏菌,付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狀球菌,溶血性鏈球菌以及霉菌或病毒等,近年來有关病原性大腸桿菌之研究报導甚多,大家認为病原性大腸桿菌則为腸道內感染最多見之病原菌。我科  相似文献   

6.
我們在八年中间,研究了72例耳源性腦膿腫患者中的53例病人的眼底变化,其中顳叶腦膿腫有36例,小腦膿腫13例,多發性腦膿腫5例。在35例顱叶腦膿腫患者中,并發有其他顳內合并症的有:腦膜炎23人,横竇栓塞3人,有腦膜炎同时并有横竇栓塞者2人。 在手术治疗之前檢查病人之眼底,未發現有任何病理改变者19人,視綱膜靜脉明显扩張郁血者2人,有視神經乳头初期郁血者13人,視神经乳头郁血者61人,有并發症之乳头郁血者2人,神經炎者1人,有并發症之郁血乳头其特征是:一个有多發性腦膿腫的病人,其双眼視力銳敏度有明显的差別;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胃良性腫瘤中平滑肌瘤占第二位,仅次于胃腺瘤样息肉。胃平滑肌肉瘤占胃肉瘤之10%。本文报告9例。2例为平滑肌瘤,7例为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这类病变可不产生症狀,或有嘔血或黑粪、貧血、虛弱、头眩等症狀。有时象胃潰瘍病症状,而胃酸分析无特殊情况。胃平滑肌肉瘤,可偶然发現肝內轉移或肺內轉移。病理檢查常发現腫瘤上的粘膜发生潰瘍。偶尔可发現腫瘤中有鈣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前言 腦靜脉血液囘流的主要途徑,分別經过上矢狀竇、直竇、枕竇匯集于枕內隆凸处,繼沿左、右横竇、乙狀竇而入頸內靜脉。由于上矢狀竇主要收集大腦皮貭的血液,故当其栓塞,尤其右横竇栓塞时,極易發生臨床症狀(趙以成、Wechsleh)。又如横竇及乙狀竇發生变異时,則易造成臨床診断的錯誤(Knott、Wbodhall和Seeds)。故在Waltner对于横竇及乙狀竇之变異  相似文献   

9.
森林腦炎的最初記載見于1930—1936年間,在远东某些林区于春夏季之間所流行的嚴重的神經系統急性疾病,当时除了臨床观察外并未找出什么科学根据。1937年氏等从森林腦炎死亡的患者腦組織中分出  相似文献   

10.
本院內科自1959年1月至4月,僅4个月內收治大叶肺炎115例,此期病例显然迥異于歷年所見,患者常以循环衰竭及休克症狀入院,而引起臨床医师的重視。茲特統計分析之,探討發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以利于卽时搶救。 材料分析 發病率:115例大叶肺炎均經X綫檢查証实。其中收縮血压低于80毫米水銀柱以下,臨床上出現或輕或重的循环衰竭症狀者  相似文献   

11.
病史 病患為一49歲男性,於三年前(46歲時)即偶有眼睛黑矇、暈眩,並有數次於開車時失神。這些症狀因有次數增加的現象,且其症狀最易發生於忙碌或睡眠不足或擁擠的環境下。病患於三年前到神經科求診,因發現兩侧手臂血壓相差太大,而接受進一步檢查。病患向來無高血壓及糖尿病,但有高血脂症且每天抽煙一包半達20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月經的机制及無月經的原因为何?为什么無月經的妇女仍能生育?据說猿猴类也有月經如何解释? 答:月經由于子宮內膜週期性的改变——子宫內膜的增生与脱落所形成。此种变化是受着卵巢所分泌的內分泌素:求偶素(激情素)及黄体素的作用所致。卵巢之变化又受腦下垂体所分泌的濾泡激素及黄体激素的影响。这些变化都要受大腦皮質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腦溢血的保守治療公認爲對腦水腫與植物神經系統的失調有所改善,外科手術的選擇治療是解除由積血所致之壓迫。 本文報告的例子是腦溢血爲主要病變,不包括由外伤、顱内新生物或血管畸形所致之顱内出血。 外科治療腦溢血的進展可分三個時期:在初期只有少數個案研究,1903年Gushing特別注意到腦溢血水腫的嚴重性,并且著重指出神經纖維受壓迫的危害,1908年後Lewandowsky及Stcedelmann描述到本病的外科适應症與手術之時間;第二個時期是Bagley的研究,他指出了腦出血的類型及外科治療之价值,并描述了很多臨床與解剖的發現,如顱内壓高漲的症狀顳枕部定位以及發病后第二週外科處理等,但總言之,除了个別的例子成功而外,外科治療腦出血在10-15年間是危險的,第三個時期是在1945年後,腦溢  相似文献   

14.
外傷性腦水種的預防、治療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到目前說來,仍是神經外科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 曾經說過:“誰掌握腦水腫預防及治療的技巧,誰就掌握著神經外科患者的生命”。根据目前觀念,腦水腫與急性血液循環障碍應該看作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引起顱腦損傷刺激物的一種複雜而合理的生物學反應。广義說來,這些損傷包括開放性、閉合性顱腦大器傷及手術損傷。 根據神經病理學的研究,外傷後局部腦組織可發生坏死、營養不良、血液循環及腦脊液循環障碍、水分代謝失調等現象。這些现象雖然亦可單獨存在。但是,它们之間是相互連系而制約的。 到目前爲止,對腦水腫、腦腫脹的問題還沒有統一的見解。有人說這二種腦水分代謝障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前言 血管粥狀硬化所導致的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以及周邊血管疾病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主要死因。國人由於生活习慣的改變、速食文化入侵,胆固醇攝取量的增加、營養過剩、缺乏运動、勞動力減少或肥胖等問題,更加劇血管粥狀硬化的形成。其中,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更是造成心肌梗塞、心衰竭甚至於心因性猝死的主因。有關如何治療及預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眾說紛纭,莫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因組織之缺氧可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嚴重中毒者可致死亡,若病人得以恢复,亦常导致后發症之產生,特別是神經系統的后發症。一氧化碳中毒神經统后發症之發生率在國內并不少見,据鍾氏等氏(1950)分析的26例一氧化碳中毒中,有神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种罕見之血管病和血液病,它的神經系統症候是很显著的。本病有三个基本过程:(1)小血管的血栓;(2)溶血性貧血;(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系統症候的产生乃由于血栓性血管损害所致,大部分位于大腦半球和腦干的灰質部。本病11例中,10例有意識的改变如精神錯乱,嗜  相似文献   

18.
隱球菌病在深部霉菌病中不为少見,多侵犯腦膜,引起腦膜炎,近年來在國內文献中屡有报告,而侵犯皮肤者则較少,在已报告的17例中,具有皮膚損害且經霉菌檢查証实者僅一例。我们于1958年8月診治一例全身型隱球菌病具有皮肤损害的患者,初在汉口某医院診治,前后診断为肺門淋巴結結核病及肺原發性結核病性結合征。十月前在用鏈霉素、異菸肼及对氨水楊酸等抗癆藥物的治療过程中,在顱皮及上唇左側出現皮膚損害,繼而扩展至他处,该院轉介至  相似文献   

19.
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士·巴金森描述震顫性麻痺(paralysis agitans)的典型症狀為動作遲緩、震顫及身體僵硬等,之後便稱之為巴金森氏病。但他的描述只强調動作方面的表現,並未提到精神方面的改變。直到1886年才開始陸續出現有關合併精神症狀的研究報告,但對於引起這些症狀的確切原因、特徵及盛行率,尚未有一致性的答案。尤其自左多巴(L—DOPA)引進臨床治療以來,巴金森氏病病人壽命延長,而有更多與疾病本身及治療有關的精神疾患發生,並導致更多的功能障礙。之所以容易產  相似文献   

20.
小兒麻痹后遺症为急性傳染病之一种,为嗜神經細胞性病毒所引起,过去多認为僅侵害于脊髓及大腦个別部分,近來發現对大腦运动区,腦干,以及脊髓后角前角均有侵击,其發病季节多于夏秋季节,根据近年來文献报導我國亦有流行趋势,祖國医学內經生气通天倫記載之“瘻病”及“癱痪”症可能亦包括此病,对于該症之治療除針灸外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方法,各地在党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