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肾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移植肾穿刺标本,用波形蛋白抗原免疫组化试剂盒对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慢性移植肾。肾病和正常肾组织病理标本检测肾小管波形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同时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法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图像分析仪分析波形蛋白和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比较波形蛋白表达与移植肾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无波形蛋白表达。在5例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穿刺病理切片上,。肾小管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2.3%,间质纤维化率为0.5%±0.1%;检测20例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标本,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12.5%,间质纤维化率为6.5%±112%;两者差异显著。肾小管波形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越严重,两者具有相关性(r=0.876)。结论肾小管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慢性移植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尸体肾移植20%~50%,活体肾移植4%~10%^[1,2]。移植肾活检是准确评估移植肾状态及制订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手段^[3],一旦出现ATN及DGF应及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4]。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月79例DGF患者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7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合并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情调整免疫抑制、抗病毒和保肝治疗。结果: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移植肾脏摘除后肝功能改善,余68例肝功能均恢复正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76.1%,而肝炎病毒感染则与重度肝损害密切相关(P〈0.05),发生率为21.1%。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肝损害可危及移植肾脏的功能发挥和患者的长期存活,加强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肾移植术后因免疫抑制剂应用所致的肝损害(DILI),本组发生率为18.6%(23/124),其中21例治愈,2例死亡。结果提示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保证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受体接受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基础上输注供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后嵌合体形成情况及其与肾移植的相关性。方法5对供受体进入本研究。供体平均年龄40岁,受体平均年龄27岁。HLA-A、B、DR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供体的PBSCs动员使用瑞雪新,150μg/d,共5天,PBSCs采集和输注共2次,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的第4、7天。术后应用PCR-SSP检测外周血嵌合体阳性率和持续时间。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和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及GVHD等。结果供体经5天的G-CSF动员后,采集的PBSCs平均数为34×106。移植术后1个月5例受体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供体的HLD-DR抗原成分。2个月后4个HLA抗原错配,其中HLA-DR均错配的受体外周血中嵌合体PCR检测阴性,3个月后HLA-DR均错配和1个HLA-B错配的受体外周血嵌合体检测阴性,受体3、4和5的外周血中供体DNA仍为阳性。PBSCs输注后没有发生GVHD,没有任何感染发生。观察期内没有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结论非清髓性的TLI治疗可以促进供体PBSCs植入受体造血系统,诱导产生造血嵌合体,而造血嵌合体的形成可以减少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PBSCs的采集和输注简便、有效,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造血干细胞输注源。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患者由于长期的尿毒症状况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术后由于使用Lsa、Aza、CTX和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 ,患者处于低免疫状态 ,特别是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的MP和CTX冲击治疗 ,使机体对各种感染因素抵抗力减低 ,对细菌、病毒的易感性显著增加。因此 ,肾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7年 4月~ 1 999年 1 1月共完成肾移植手术1 0 7例 ,男 76例 ,女 31例 ,年龄 1 6~ 6 5岁。 2次以上移植者 9例 ,其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狼疮性肾功衰竭等 ,术后保护性隔离 2~ 4周。通过我们对 1 0 7例肾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性诱导治疗能否提高肾移植术后1年内的人、肾存活率。方法以1996年10月~2004年12月进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且术后使用单克隆抗体(OKT3)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h内预防使用OKT3,每日5mg。其中111例术后5~10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 25~50mg,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环孢霉素(CsA)、强地松(P)、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另外40例在5d内因出现排斥反应的征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同位素肾血流图和同位素肾胶体显相及彩色超声均提示排斥反应,使用OKT3总量60~100mg。确诊排斥反应的当日及第二日使用OKT3每日10mg。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h内出现经病理证实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肾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年,只有12例(7.9%)因再排斥而住院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OKT。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肾移植术后即便用OKT3作诱导性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达36%(40/111)。但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较轻,且可完全被加量的OKT3逆转。OKT3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另外本文也对OKT3常见的副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13岁。以“肾移植术后2个月余,血肌酐升高1周”入院。行肾彩超示:移植肾动脉主干中段流率升高,最大〉300cm/s;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移植肾下部萎缩,动脉近端显示不清。临床考虑移植肾动脉狭窄,遂在DSA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首先用Cobra导管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主干中段有一狭窄,DSA分析软件测量狭窄段长约0.9cm,狭窄率约80%(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价值,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75名肾移植术后需要排除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CDUS及SLEEK扫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两名放射科专家对SLEEK 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评估,并将SLEEK结果与CDUS及手术记录进行对照。结果:75名肾移植患者均成功进行了 SLEEK 扫描及CDUS扫描。3名患者移植了2个肾脏,总共有78个移植肾进行了图像评估,所有患者的图像质量都是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的占85%(66/78),良好的占10%(8/78),一般的占5%(4/78)。在检查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方面, SLEEK检查结果与手术记录完全吻合,发现72个肾脏被移植在右侧髂窝,6个肾脏被移植在左侧髂窝。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的有43个,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的有35个,所有78个移植肾静脉均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结果与CDU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记录显示78个移植肾中有9个有副肾动脉,SLEEK发现了其中的8例,超声只发现了2例,SLEEK在检出副肾动脉方面明显优于CDUS(P<0.05)。结论:基于SLEEK 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被证明是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的一种可靠方法。SLEEK 可以作为评估移植肾血管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张龙江  沈文 《放射学实践》2015,30(5):502-503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和术后检测措施的进展,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已经大为改善,1年存活率高达90%[1],已有文献显示移植肾存活时间长达8.8~11.9年[2]. 随着我国正式全面禁止尸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势必在国内日益增多并成为常规肾移植方式.活体肾移植术前需要对供肾进行全面精准地评估,术前应尽可能考虑供肾者余肾的功能,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MSCT的快速扫描能力、容积数据采集以及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已成为肾移植术前一站式评估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术前了解供体肾肾实质、肾动静脉和集尿系统的解剖和功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本期重点号陶舒敏等[3]通过回顾性分析174例供肾者的MSCT表现并与进行手术者进行对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MS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微嵌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微嵌合现象(microchimerism)的存在及其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大段股骨干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和组织学切片检查,并对不同组织器官进行性别决定因子Y(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对照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移植骨被大量骨痂包绕,以及畸形愈合等排斥反应征象。Sry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器官组织的微嵌合发生率及嵌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术后期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的一些器官组织存在着微嵌合现象,且微嵌合发生率与受体对移植骨组织相容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切换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直接使用他克莫司组(Ⅰ组,8例);术后1年内切换他克莫司组(Ⅱ组,9例);术后2~4年切换他克莫司组(Ⅲ组,9例);术后5年以上切换他克莫司组(Ⅳ组,7例)。观察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12、24个月后各组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肾移植术后1年内切换他克莫司的患者,切换12个月时血肌酐由切换前的(133.21±40.92)μmol·L-1降至(116.86±35.41)μmol·L-1,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术后2~4年切换他克莫司的患者,切换24个月时,患者的血肌酐由(138.00±15.72)μmol·L-1降至(109.76±9.68)μmol·L-1,下降较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以上切换他克莫司患者,切换12个月时,血肌酐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泌尿造影在肾移植病人术后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泌尿造影(MRU)对监测肾移植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序列对15例患移植肾进行冠状位扫描,将图像按最大强度投影(MIP)法重建出MRU图像。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尿路梗阻2例,尿漏2例,吻合口动脉瘤1例,经临床及化验室检查证实为排异反应4例,环孢素A毒性反应2例。移植肾正常4例。结果:各例的MRU均清晰显示移植肾在盆腔内的位置及形态,对梗阻的尿路、肾盂积水及尿路梗阻部位显示良好,解剖结构清晰,结合MR与其它影像资料,可对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对肾周积液存在的位置及积液量显示清楚。结论:MRU是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判断移植肾的大小、肾周积液是否存在及移植肾集合系统是否扩张,对尿路梗阻定位、定性准确,是一种新的安全的术后并发症影像监测手段,最适合于肾移植后输尿管并发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刘煜  朱雄伟  王毅  刘航  沈中阳 《武警医学》2015,26(7):677-679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4至2013-12武警总医院28例DCD和5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DCD属于国际标准Maastricht Ⅲ类,共获取肾脏52个并实施肾移植52例。热缺血时间为(11.2±9.1)min,冷缺血时间为(4.1±2.2)h。1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发生率23.08%,均于术后20~72 d肾功能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85%(2/52),分别于术后1、2周因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受者死亡3例(术后3个月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死亡1例,术后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并肺部真菌性肺炎1例,肾破裂术后感染性休克1例)。移植肾存活的47例受者,随访13~2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DCD 供体可以扩大供体来源,缓解器官短缺困难,但应注意并发症发生,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甘油三酯(TG)代谢对其移植肾早期功能(EGF)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70例在解放军309医院接受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54例受者,其中男124例,女30例,年龄31.9±8.4岁.根据受者术前TG水平分为TG正常组(0.40<TG≤1.70mmol/L,n=107)及TG异常组(TG>l.70mmol/L或需服用降脂药控制血脂者,n=47),观察两组患者中移植肾功能恢复不佳(PEGF)、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肾功能缓慢恢复(SGF)的发生率,进一步比较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IGF)的两组受者术后3、7及30d的肌酐(Scr)水平.绘制以TG为诊断指标的ROC曲线,以获得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PEGF、SGF、DGF风险的最佳TG值.结果 与TG正常组相比,TG异常组的受者术后PEGF及DGF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的受者中,TG异常组术后7、30d的Scr值高于T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G预测PEGF、SGF及DG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04、0.818,均明显大于机会参考下面积(P<0.05),最佳临界值均为1.37mmol/L.结论 受者术前TG代谢异常对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可能具有负性影响.术前受者TG在正常高值时(>1.37mmol/L),其发生PEGF、SGF和DGF的风险便已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术后自控镇痛对肾移植病人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肾移植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将 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PCEA组 (P组 )和非PCEA组 (N组 ) ,每组 2 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 2 4、48、72h抽取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结果显示 ,两组病人术后第 2 4h平均动脉压、血浆内皮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明显下降 ,于术后第 72h达到各自的最低水平 ,但N组各时点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同时点P组的测定值 (P <0 0 1) ;内皮素与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肾移植病人术后应用PCEA能有效消除术后刀口疼痛引起的焦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少尿 ,从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肾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活体肾供者的选择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161名亲属活体肾供者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20~29岁(n=52),第2组30~39岁(n=44),第3组40~49岁(n=38),第4组≥50岁(n=27);同时以55岁为界,分为老年供肾组(>55岁,n=24)和中青年供肾组(≤55岁,n=137).利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法定量测量供肾者GFR,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间GFR的特性.结果 亲属活体供肾者双肾GFR为(89.55±12.87)ml·min-1·(1.73 m2)-1,不同年龄组(1~4组)GFR分别为:(88.27±12.29)ml·min-1·(1.73 m2)-1、(91.85±14.51)ml·min-1·(1.73 m2)-1、(89.25±11.26)ml·min-1·(1.73 m2)-1和(88.24±13.20)ml·min-1·(1.73 m2)-1,各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P=0.10);老年供肾组与中青年供肾组GFR分别为(88.57±13.14)ml·min-1·(1.73 m2)-、(89.44±10.34)ml·min-1·(1.73 m2)-1,两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P=0.25).经相关性分析,亲属供肾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033,P=0.69).活体肾移植后供肾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均于短期内恢复正常水平,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亲属活体肾供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指导活体供体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evaluate renal allograft vessels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3D CE MRA) using a parallel imaging technique.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three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3D CE MRA and integrated SENSE technique (Sensitivity Encoding) 2 to 21 day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MR angiography studi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presence of arterial stenosis. The degree of renal transplant artery stenosis was graded qualitatively as <50% = mild, 50–70% = moderate, 70–99% = severe, and occlusion. Four patients (6.3%) with moderate (n = 1) or severe (n = 3) arterial stenoses on CE MRA underwent selective intra‐arteri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wo patients, selective 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Results

Twenty‐seven (42.9%) of the 63 patients had normal CE MR angiograms, 29 (46%) showed mild, 3 patients (4.8%) moderate, and 4 patients (6.3%) severe stenoses of the donor artery. In three patients, the severe stenosis of the graft artery was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intra‐arterial DSA. One patient with suspicion of severe arterial stenosis on MRA had moderate vessel narrowing on DSA. Twelve month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stenoses from those without (P > 0.19)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ith severe stenos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mild and moderate vessel narrowing at the arterial anastomosis is unexpectedly high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is most likely due to surgery‐related tissue edema.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9;29:909–916.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9.
研究70%肝切除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影响。分离孕3周SD大鼠胚胎肝细胞,将其移植入70%肝切除大鼠脾内,分别于移植后7天和3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切除大鼠残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用图像分析法检测脾内移植肝细胞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胎肝细胞移植后7天,肝切除鼠残细胞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z/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其牌内移植 胎肝细胞面积密度则显著升高(P<0.05);30天后,残 细胞再生状态与移植胎肝细胞的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70%肝切除的肝再生有利于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陈顺平  陈斌  赵亮  刘景云  陈丽霞  胡元平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90-129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时肾动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在移植肾中的意义.方法:对632例移植肾共1960次Doppler频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其中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结果:22例移植肾患者表现为舒张期反向血流,其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12例)、肾小管坏死(5例)、肾动脉血拴(1例)、肾静脉血栓(2例)和感染(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形态分为舒张早期(8例),舒张晚期(2例)和全舒张期(12例).全舒张期血流频谱形态可再分为平台型(4例)、反M型(6例)和V型(2例).结论:对舒张期反向血流连续观察有助于判断移植肾预后,但移植肾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形态不能区分其病因,超声造影有助于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