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ation简称RAU)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根据我院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角度对本病的研究及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又鉴于麝香熊羚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取得的效果,为了探索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对36例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筱娟  沈璐  阎晓萍 《陕西中医》2004,25(3):207-208
目的 :探讨中药血府逐瘀汤对 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36例患者经糖尿病饮食和药物降糖 ,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后 ,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 1月。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 P<0 .0 1 ,P<0 .0 5 )。结论 :提示中药血府逐瘀汤有明显改善 2型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粘血症又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 BloodHypervisicosity Syndrome简称 HBS)是指血液粘度较长期处于升高状态所致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微循环不良。由于 HBS是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的生理病理过程 ,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1〕,所以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和改善微循环障碍 ,防治 HBS,进一步减少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 ,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非常重视的课题。祖国医学中 ,虽没有 HBS的病名 ,但现临床上多将 HBS归于“血瘀证”范畴〔2〕,或将其列入“中风”、“头痛”、“眩晕”…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在临床表现中存在着血管炎性结  内蒙古汽车齿轮厂职工医院 (0 10 0 5 0 )  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 (0 10 0 31)   2 0 0 0年 12月 1日收稿节、雷诺氏现象、紫癜、瘀斑及内脏出血、冻疮样狼疮性皮损、月经量过少过多或闭经、色紫暗或血块较多。〔1〕这些临床表现均属于中医血瘀证范畴。我们查阅了近2 0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文献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在这二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SLE的微循环改变郑志忠等在分析了 50例经临床和实验…  相似文献   

5.
高粘滞血症临床十分常见 ,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潜在的危险因素〔1〕,自 1996年至 1998年 ,我们采用降粘健脑丸治疗高粘滞血症 90例 ,另设对照组 10 0例 ,观察其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探讨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等中医证型与高粘滞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内在联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血栓病与中风防治》一书中对高粘滞血症的标准〔2〕,选择 30岁以上 ,总胆固醇 (TC) >6.0mmol/L ,甘油三酯 (TG) >1.70mmol/L ,血液流变学提示血粘滞度高的住院和门诊病人 190人 …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方药是针对血瘀证而设的。血瘀证的形成 ,或由气滞日久 ,不能行血所致 ;或由外伤肌肉血脉 ,恶血内留所致 ;或由寒邪侵犯 ,血液凝滞所致 ;或由热熬伤阴 ,血液粘稠 ,流动不利所致。治疗上中医的手段为“活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粘度 ,改善组织器官供氧 ,最终达到“化瘀”的目的。下面就近几年来对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和运用概括综述如下。1 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近况1.1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 ,丹参 〔1〕、川芎 〔2〕、赤芍 〔3〕、当归 〔4〕等 ,可以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
藏药70味珍珠丸对心绞痛疗效微循环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藏药 70味珍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影响。以冠心病心绞痛 50例患者应用 70味珍珠丸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0味珍珠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为 77% ,心电图有效率为 60 %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定量指标前后对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70味珍珠丸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和变性特性的一门学科.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原因和基础.青紫舌患者常有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因此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对于青紫舌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中青紫舌病人和非青紫舌病人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5例经Judkins法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 ,给予杏丁注射液 30mL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1次 /d ,连用 2周 ,用药前后观察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用药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杏丁注射液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医药理论认为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而且见之于肿瘤病程的各个阶段 〔1〕;现代研究也证实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表现为高凝、高粘状态 ,并有外周微循环障碍〔2 ,3〕。血瘀证与肿瘤密切相关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抗突变作用 ,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分化 ,能减弱血小板凝集 ,可以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粘附、聚集、种植 ,从而减少转移 ,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能影响微循环 ,增加血管通透性 ,以改善瘤组织局部的缺氧状态 ,提高放化疗敏感性 ,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