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期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加予舒适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期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7% vs 66.7%),两组差异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5,P=0.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总日数(7.0±2.3)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总住院日数(13.0±2.7)d,两组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50,P<0.001);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7% vs 8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P=0.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总日数,明显提高遵医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可考虑作为术期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针对实施牙周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牙周病科和牙体牙髓病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开展牙周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15例牙周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常规组57例牙周手术患者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研究组58例牙周手术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牙科焦虑量表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有效性相对于常规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牙周手术治疗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伦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11~2016-10延安市人民医院74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伦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入院时及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依从率比较,研究组94.59%(35/37)高于对照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入院时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0.81%(4/37)低于对照组32.4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研究组94.59%(35/37)高于对照组64.86%(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伦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介入治疗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血管介入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各遵医行为率、各维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嘱行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两组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术后遵医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结束后CD-RISC及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利梅  黄秋霞  张新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26-1528
目的:分析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76例(2018年2月—2019年5月),按建档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遵医率为94.74%(36/38)较对照组的76.32%(29/38)高(P<0.05);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89%(3/38)较对照组的26.32%(10/38)低(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7%(37/38)较对照组的78.95%(30/38)高(P<0.05).结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应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较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05~2016-05我院收治的PFD手术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在PFD术后恢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对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2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简化的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 pain quesion-naire,SF-MPQ)SF-MPQ量表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质量、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HAMA量表及SF-MPQ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7.69%(均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并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按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用SAS、SDS、自制的健康知识问卷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FACT-B量表对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心情状况及一年后回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各指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微信随访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微信随访,比较两组遵医行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SAS、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依从率[93.10%(54/58)]高于参照组[79.31%(46/58)](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55%(56/58)]高于参照组[84.48%(49/58)](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微信随访,可增强遵医行为,缓解或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入院当日)、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比较2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随访期间总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分析影响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比2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情况,对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05,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03±4.7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65±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坠积性肺炎、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7,P<0.05)。 结论 对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20-121,1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药物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监测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丹玲  赵丽萍  陶英群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56-157,160
目的探究并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护理风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术后护理并发症情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定工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数据。结果围术期间采取护理风险干预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20.7±7.8)分]及SDS[(21.5±5.9)分]评分较护理前SAS[(40.9±4.9)分]及SDS[(41.7±5.6)分]评分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护理措施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明显减少了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47-150,154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入院后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33例;采取双盲法,根据患者确诊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5 d、10 d NRS疼痛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0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R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10 d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调查发现围手术期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消化内镜室实施诊疗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10 min,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远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 结论 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柴蓉  魏兴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720-1724
目的探讨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7例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延伸组(49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延伸组出院后给予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出院6个月内护理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出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 < 0.01);延伸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出院时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组出院3个月及6个月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出院后的HAMA及HAMD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 < 0.05);延伸组护理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出院6个月内,延伸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数字化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居家休养病人认知水平,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对门诊癌痛患者全程化疼痛管理的疼痛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2021年1—12月门诊接受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8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40):传统医学模式下无临床药师参与;干预组(n=40):临床药师在药学门诊为门诊癌痛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评分及疼痛影响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服药依从性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ECOG)。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最剧烈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0.001),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疼痛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0.001),疼痛对生活兴趣的影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他人关系和睡眠的影响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ECO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干预前相比,服药依从性评分、E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门诊癌痛患者全程化疼痛管理的服务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雄虎  吴丽娟  李桂兰 《海南医学》2013,24(19):2956-2958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1),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Inventory,STAI)作为焦虑评估工具,予入院后第一天及出院前一天行评估.干预组患者于住院期间在各项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音乐干预,每日3次(晨起、午休前、晚睡前),每次30 min,手术全程音乐干预.对照组给予干预组相同的治疗与护理,音乐干预除外.比较分析两组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 入院后两组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评分在出院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音乐干预可较好改善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55-157+16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达97.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心理、社会及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