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在引起肺部病变的同时,常合并肺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1].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12例,其中肺外损害表现1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尤其多见于儿童,可占小儿肺炎10%-20%,流行年份可达30%。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轻,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根据流行病史、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片常常不容易将其与一般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别。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对该病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enumoniae,MP)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MP主要侵犯呼吸道,随着检测手段的改进和对病原的不断认识,MP引起肺外损害也逐渐增多,为探讨肺炎支原体对心肌的损害,笔者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9例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支原体肺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发现婴幼儿及新生儿发病并非少见,现将笔者在进修期间收集的26例新生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肺MP既是感染原,也是一种特异性的过敏原,MP感染后,可促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最终导致哮喘发作。本文探讨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的改变,并观察联合使用哮喘治疗药物普米克令舒、顺尔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有咳嗽、气喘,甚至呼吸困难。x线片表现多种多样,54例患儿有发热。60例患儿治愈4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结论:支原体不仅可引起肺部的原发感染,亦可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要采用综合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可以引起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MP感染可以发生于人的各个年龄段,且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较为常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其中小儿MP感染主要累及呼吸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可伴或不伴发热,其他伴随症状偶有出现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等。从中医角度来讲,本病属于"咳嗽病"范畴,属儿科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是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 是指 MP 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之一,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低龄儿童感染的报道 也逐渐增多。长时间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每隔3~7年 MP 感染会出现周期性社区流行,可持续 数月到数年不等2]。2023年夏季开始,我省儿童肺炎支 原体感染发病率持续增高,因早期抗体检测常呈假阴 性,导致部分病例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且国内大环内酯 类抗菌药物耐药的 MP感染较普遍,从而导致肺炎支 原体感染大面积流行,重症率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由于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 MPP大量存在,而新型四环 素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受限,中医在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学龄前儿童MP感染有逐年增加趋势,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损伤。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西医治疗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较长,且短期内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特别在预防复发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血清抗-MPIgM、IgG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导致患儿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只根据临床症状很难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作出鉴别诊断.通过对MP感染患儿血清抗-MP-IgM、抗-MP-IgG检测,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治疗,缩短病程.笔者对本院儿科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血清标本中抗-MP-IgM、抗-MP-IgG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童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明显增加且有流行趋势,已是儿科一种常见病。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多样性,与临床体征常不一致。现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原学确诊的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X线特征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支原体肺炎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害,在肺外损害中,心肌损害是常见的,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35例心电图、心肌酶异常的怀疑有心脏损害的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除肺部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系统肺外表现。结论大环内酯类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首选抗生素.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近10 a来,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以学龄期儿童多见。2004年1月—2005年8月,本校门诊部应用阿奇霉素转换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校门诊收治的肺炎患儿64例,均常规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10岁。随机分为A、B 2组各32例,2组患儿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无细胞壁,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常造成小范围内流行,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和研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niae,MP)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咽拭子MP—DNA检测,然后用被动凝集法对呈现阳性的患儿进行血清MP—IgM滴度检测。并记录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对120例患儿检测及临床记录,MP—DNA阳性数为64例(占53.3%),其中MP—IgM阳性数为34例(28.2%),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应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尽早进行MP—DNA、MP—IgM检测、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据统计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约占CAP病例的10%~40%[1]。MP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咯痰、喉中痰鸣,若治疗1周以上临床症状仍未改善、肺部X片或CT加重者,合并胸腔积液,出现坏死性肺炎表现,可进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2]。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肺炎为临床常见病,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可伴有气喘、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肌痛及耳痛多系统并发症[1].该病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作者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肺炎感染会导致人体呼吸道损害以及多种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一般对抗生素治疗敏感,效果良好,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或者是对抗感染治疗反应不良,同样会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年龄提前,肺外并发症多等特点,甚至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所以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展开相应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