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焕萍  刘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07-109
目的:阐述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分类,并介绍具体干预模式和干预训练方法,以期有利于家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习障碍儿童,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与学习障碍有关的文章等,检索词:“学习障碍,训练,学习困难”,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与此相关的书籍若干。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失能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学习障碍,学习不良干预的文献。排除:与干预无关的研究。资料提炼:在共收集到1452篇关于学习障碍的文献,其中以学习障碍为篇名的有446篇。还查阅与此相关的27本书。其中文章中涉及到的10本书籍和4篇文章。资料综合:学习障碍是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个体在一种或多种过程中表现出的落后、障碍或延迟发展,这些过程涉及说话、语言、阅读、书写、算术或其他学科。学习障碍儿童具有5个特点,可分为2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对学习障碍儿童可采取3种干预模式,具体为神经系统功能干预模式、行为干预模式、认知一行为干预模式;可从学习能力、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4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干预训练。结论:对学习障碍儿童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综合训练和培养,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氛围,消除其心理障碍,使之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分类,并介绍具体干预模式和干预训练方法,以期有利于家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习障碍儿童,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与学习障碍有关的文章等,检索词:“学习障碍,训练,学习困难”,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与此相关的书籍若干。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失能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学习障碍,学习不良干预的文献。排除:与干预无关的研究。资料提炼:在共收集到1452篇关于学习障碍的文献,其中以学习障碍为篇名的有446篇。还查阅与此相关的27本书。其中文章中涉及到的10本书籍和4篇文章。资料综合:学习障碍是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个体在一种或多种过程中表现出的落后、障碍或延迟发展,这些过程涉及说话、语言、阅读、书写、算术或其他学科。学习障碍儿童具有5个特点,可分为2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对学习障碍儿童可采取3种干预模式,具体为神经系统功能干预模式、行为干预模式、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可从学习能力、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4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干预训练。结论:对学习障碍儿童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综合训练和培养,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应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氛围,消除其心理障碍,使之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3.
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及早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儿童学习障碍是基本学习技能获得障碍,常常表现为学习困难和情绪行为异常,未经及时干预矫治者,易出现品行障碍、抑郁,甚至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为此,回顾了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及早期表现,阐明引起儿童学习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进而寻求有效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Learning disabilities,Children,Survey document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学习障碍,儿童,综述文献”,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包括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学习障碍早期表现的随机对照实验以及关于学习障碍儿童的预后及矫治方法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关于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及早期表现的文献.其中16篇符合标准,其余9篇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16篇包括3132例学习障碍儿童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10篇文章调查了2081例儿童学习障碍,发现其原因有遗传因素、脑功能失调、脑结构异常、脑损伤、外部环境影响;6篇文章分析1051例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和描写障碍、计算技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提出学习障碍儿童的预后及矫治方法。结论:儿童学习障碍迄今为止原因不明确,可能是内因和外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为阅读障碍、拼写和书写障碍、计算技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矫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学习障碍儿进行教育指导十分有利于改善其学习和行为障碍,这种教育指导若是个别化,即因人施教,则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的:探讨对学习障碍儿进行教育指导的方法和效果,为开发学习障碍儿的潜能积累经验。设计:以患儿为研究对象,配对设计(即将年龄、学习障碍表现相似的对象配成对子),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对象:确定镇江市东吴幼儿园,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8例学习障碍儿为研究对象。此8例患儿存在动作笨拙、性格孤僻、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差4种类型,随机将8例患儿分为教育指导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对照组的患儿施以常规的教育方法,无特殊干预措施。对教育指导组患儿进行针对性地个别化教育指导。在干预3个月后观察其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学习障碍儿动作笨拙、性格孤僻、语言障碍及学习能力差等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教育指导组学习障碍儿经个别化教育指导,其心理和行为等障碍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学习障碍儿进行分类个别化教育指导,是开发学习障碍儿潜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40例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评定 ,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分析。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 ,矛盾性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等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 ,需要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男护士就读在职研究生的学习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参与障碍普适量表对167名在职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护士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得分为(79.91±28.09)分,脱离接触维度得分最高,为(17.89±8.59)分;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影响男护士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结论浙江省男护士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处于中等水平,最大障碍为脱离接触。建议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督促在职男护士保持持续学习状态,增强其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儿童学习障碍是基本学习技能获得障碍,常常表现为学习困难和情绪行为异常,未经及时干预矫治者,易出现品行障碍、抑郁,甚至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为此,回顾了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及早期表现,阐明引起儿童学习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进而寻求有效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Learning disabilities,Children,Survey document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学习障碍,儿童,综述文献",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包括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学习障碍早期表现的随机对照实验以及关于学习障碍儿童的预后及矫治方法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关于儿童学习障碍原因及早期表现的文献,其中16篇符合标准,其余9篇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16篇包括3 132例学习障碍儿童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10篇文章调查了2 081例儿童学习障碍,发现其原因有遗传因素、脑功能失调、脑结构异常、脑损伤、外部环境影响;6篇文章分析1 051例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和书写障碍、计算技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提出学习障碍儿童的预后及矫治方法.结论儿童学习障碍迄今为止原因不明确,可能是内因和外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为阅读障碍、拼写和书写障碍、计算技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矫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医教结合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综合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尝试将医疗与教育相结合 ,总结一套实用、有效的可行性措施 ,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不良表现 ,提高综合素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家长、教师 )及标准测验法调查有学习障碍儿童 2 4例 ,通过全面了解其神经心理机能、行为表现、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 ,实施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心理咨询与改善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相结合干预学习障碍儿童。结果 :干预后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均得到显著提高 (P <0 .0 0 1) ;焦虑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冲动 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学习问题及智商前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医疗与教育 (学校、家庭 )的有机结合 ,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步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 ,增强其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 ,提高学习成绩 ,减轻或消除其不良行为 ,不失为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特定学习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学生以传统方式教授的阅读、写作、拼写、推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特定学习障碍症状可持续终生,可能在教育、就业、经济、社会、情感等方面对儿童和成人产生不利影响。几十年来,特定学习障碍一直是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热点,但对其认识仍是局限的,特别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国内尚无特定学习障碍的诊疗规范或共识。本文就特定学习障碍的流行病学、社会影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在职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学习障碍的现状,分析不同背景的在职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障碍的差异,为提高护理继续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参与障碍的普适量表 (DPS-G)对北京某三甲医院18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DPS-G问卷总分为2.00±0.96,6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课程缺少相关性(中位数为2.17);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职务、健康状况、工作年限的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障碍有差异。结论:在职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障碍水平中等偏下;外源的学习障碍比内源的学习障碍多且程度深;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职称、职务、健康状况、工作年限是影响参与继续教育学习障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学习障碍儿进行教育指导十分有利于改善其学习和行为障碍,这种教育指导若是个别化,即因人施教,则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的探讨对学习障碍儿进行教育指导的方法和效果,为开发学习障碍儿的潜能积累经验.设计以患儿为研究对象,配对设计(即将年龄、学习障碍表现相似的对象配成对子),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对象确定镇江市东吴幼儿园,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8例学习障碍儿为研究对象.此8例患儿存在动作笨拙、性格孤僻、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差4种类型,随机将8例患儿分为教育指导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对照组的患儿施以常规的教育方法,无特殊干预措施.对教育指导组患儿进行针对性地个别化教育指导.在干预3个月后观察其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学习障碍儿动作笨拙、性格孤僻、语言障碍及学习能力差等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教育指导组学习障碍儿经个别化教育指导,其心理和行为等障碍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学习障碍儿进行分类个别化教育指导,是开发学习障碍儿潜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数字与字符加工的特征.并与正常儿童作比较。 方法:于2005—06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对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进行数字与字符识别实验。33名学习障碍儿童中阅读障碍儿童17名。数学障碍儿童16名。实验分组为:阅读障碍组(n=17)、数学障碍组(n=16)、正常组(n=17)。实验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实验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中的程序和项目,实验材料分为数字和字符2种。实验过程中通过增加数字或字符的长度来增加难度,长度为1个、2个、4个数字或字符,呈现时间为0.5s,间隔时间为1s。实验方法为再认法,被试对测试项目(数字或字符)进行识别并按键回答。整个实验分为条件1(测试项目包含在学习项目中:肯定回答)和条件2(测试项目不包含在学习项目中:否定回答)2种情形,其结果分别以各组儿童对数字和字符的反应正确性和时间2个指标来衡量。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17名学习正常儿童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数字再认任务中: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其再认正确性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63,P(0.05;条件2:F=3.79,P〈0.05);在字符再认任务中与正常组成绩差异不明显。②在反应时成绩表现中: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阅读障碍组和数学障碍组儿童的反应时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条件1:F=3.93,P〈0.05;条件2:F=9.04。P〈0.05);在字符识别任务中二者差异不显著。 结论:①学习障碍儿童在熟悉的数字判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不如正常组儿童,反映出其短时记忆容量不足和工作记忆加工缺陷。②在字符序列实验中的成绩差异不大。本组结果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字符的相对不熟悉性,学习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均采取了猜测方式进行识别与判断,说明改进实验手段是今后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学习障碍综合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4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综合干预方案,3个月为1个周期。分别用学习障碍儿童特征评定表和感觉统合量表做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除理解能力外,干预后学习障碍儿童特征评定表其他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视觉运动统合和感觉统合量表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升高(χ2=5.64,P<0.05;χ2=13.82,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4.
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吴汉荣  姚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00-2202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小学1—6年级儿童1151名,采用修订的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YG-WR性格量表和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资料。依据PRS量表得分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障碍组、一般组和优秀组。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0.25%。同一般和优秀组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品行、学习、多动指数,F=7.11,28.48,3.30,12.31,P&;lt;O.01)和不良性格类型发生率(χ^1=6.53,P&;lt;O.01)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低、E型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差是儿童学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儿童心理门诊主要就诊的病种之一。因为长期困扰着家长和老师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儿童学习障碍以往利用心理调节行为干预疗效并不理想,本文利用数码听觉治疗学习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科2004-06~2006-05收治学习障碍患儿94例,均经《儿科学》(第5版)确诊。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阅读书写及计算能力极差,厌恶学习,脾气急躁,常常强词夺理,丢东落西,学习成绩不良。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48例,男30例,女18…  相似文献   

16.
螺旋藻改善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  任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390-391
目的:探讨螺旋藻改善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口服氯化铝方法建立小鼠铝中毒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用螺旋藻多糖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用跳台试验和避暗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海马nNOS表达下降。实验组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海马nNOS表达增加。结论:螺旋藻对铝中毒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问卷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师问卷对75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所有家长及教师的调查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多居于中等水平。结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应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感觉统合训练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在感觉统合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58例儿童由专人进行训练,1-3疗程不等,时间1-3月,结果:通过训练,学习障碍儿童在运动协调、情绪稳定,注意力、完成作业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个案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春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373-7375
在临床心理咨询的来访中,学习障碍是一种存在于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些学习障碍的背后隐藏的是情绪问题,这些可能来自于不良的家庭互动。因此解决这类学习障碍从家庭人手,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一个学习障碍的个案的3次咨询,系统介绍了家庭治疗的过程及家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小学1~6年级儿童1151名,采用修订的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YG-WR性格量表和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资料。依据PRS量表得分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障碍组、一般组和优秀组。结果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0.25%。同一般和优秀组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品行、学习、多动指数,F=7.11,28.48,3.30,12.31,P<0.01)和不良性格类型发生率(χ2=6.53,P<0.01)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低、E型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差是儿童学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