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智明 《淮海医药》2013,31(2):147-148
目的研究运用美式整脊手法整复寰椎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X线摄片和手法触诊,观察临床2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治疗前后其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寰椎手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美式整脊手法整复寰椎有即刻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X线、CT、MRI及腰椎管造影)变化特点。结果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非手术治疗29例,优良率33.3%,手术治疗46例,优良率90%。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增生狭窄型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方式以破解游离型为主,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平 《哈尔滨医药》2002,22(1):13-13
目的 通过对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摄片、TCD检测资料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CD常规检查及部分患者转颈试验检查。X线摄片。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较为复杂,有颈椎退变骨质改变本身的症状,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不足,缺血所产生的脑部症状。结论 X线的摄片是诊断椎动脉颈椎病的基本手段。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提供了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为临床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某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颈椎病患者89例,对其分别展开X线平片和CT检查,而后对比分析X线与CT的诊断结果。结果:经对比发现,CT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检出率较X线平片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螺旋CT技术对颈椎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普通X线平片更高,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卞容民 《上海医药》2014,(8):35+43-35,4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丁片(6.0 mg,3次/d)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90例吉林省桦甸市中医院门诊和疗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和对照组(牵引组)进行治疗,每组45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89%和95.56%,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和71.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能够有效的改善或者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应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痛点阻滞,臭氧注射为主,配合牵引、中药、西药、针灸等方法,治疗颈椎病300例。结果 300例颈椎病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有效率为96.4%。颈型124例,有效率为99.2%。脊髓型18例,有效率为83.3%。混合型102例,有效率为98.0%。特别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安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患者痛苦小、效果快、疗效满意,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手法和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78.34%,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显效率61.66%,总有效率93.33%.两组在治愈显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型颈椎病X线片的影像学特点,探讨X线片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X线片特点进行全方位分析。结果经过X线片分析,50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线改变43例,椎体骨质增生4例,钩椎关节增生1例、椎间孔改变1例、颈部韧带钙化1例。X线片检查分析对于明确诊断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青年型颈椎病X线片可以较为精准地显示颈椎状况,主要表现类型为颈椎生理弯曲程度、椎间孔改变、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和颈部韧带钙化等,确诊后可为青年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 SP)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8-01收治的118例SF的临床资料.其中行X线检查118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4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79例,优良率为78.48%.手术组39例,优良率为79.49%.结论: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及浮肩损伤等应强调手术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江惟明 《中国药业》2012,(22):87-88
目的观察颈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自拟颈眩定汤治疗,对照组56例予以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4%,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颈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  相似文献   

12.
李桂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66-66,68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特点,诊断依据和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颈椎双斜位为主,其中48例有正侧位,双斜位进行X线征象分析。结果临床弓型有神经根型98例占65.33%,脊髓型:22例占14.67%;椎动脉型:19例占12.67%;交感神经型2例占1.33%。结论对诊断颈椎病拍片的要求:颈椎正位片、侧位片、动态摄影(颈椎过曲与过伸侧位片),左右斜位X线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三步八法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三步八法"治疗及针刺治疗,通过治疗4周,客观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8.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率为36.0%,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结论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该手法在临床应用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4.
文亚 《贵州医药》2007,31(8):742-743
椎动脉型颈椎病(arterial cervical spondylopathy,CS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病。临床将颈椎病分为6型[1],CSA是其中一型,临床症状较复杂。本文总结我院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与X线平片、CT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讨其X线平片、CT影像上的各种表现及诊断价值,并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椎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6例经临床证实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MRA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和比较。结果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MRA显示椎动脉迂曲88例,折角形成26例,椎动脉狭窄17例,椎动脉闭塞5例。结论颈部MRA可清晰地显示椎动脉全貌,与颈椎MRI相配合是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推拿结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45-145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推拿结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40例为治疗组,并随机设针刺治疗4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总有效率90%,治疗组与对照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推拿结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收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5例行MRI检查。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有18例;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12例、食管型颈椎病9例;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小/分隔的有12例、混合型颈椎病54例。结论 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职业相关性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规律方法把720例罹患颈椎病的特定体位作业人员和340例患颈椎病的普通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椎X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比,诊断鉴定。结果720例职业相关性颈椎病异常影像表现主要为生理曲度异常(88.9%),15年以上工龄组患病率最高(73.6%)。结论颈椎病系一退行性变性疾病,颈椎病的发病与职业因素和从业工龄相关,X线平片为目前临床上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补充MRI检查能够更加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随机选取50例采用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给予常规药物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并进行记录同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治愈率为6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而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在这两项的比较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所受痛苦,改善其临床病症,增加其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组合手术组,各42例。手术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非手术组Ⅱ型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4.1%,Ⅲ、Ⅳ优良率为60.0%;手术组Ⅱ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3.3%,Ⅲ、Ⅳ优良率为85.2%;两组Ⅱ型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Ⅲ、Ⅳ型优良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创伤严重程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应根据骨折分型合理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于Ⅰ、Ⅱ型患者应尽量选择非手术治疗,对于Ⅲ、Ⅳ型患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