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锋  林尧  郑肖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73-3974
目的:分析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探讨病因和防治措施。方法:住院新生儿血糖紊乱136例监测和处理。所有患儿监测至2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糖代谢紊乱136例,其中低血糖症81例,高血糖症38例,二者兼有17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出生体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血糖恢复时间与窒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异常与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7);糖尿病母亲婴儿易患低血糖症。结论:高危儿尽早进行血糖监测,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453例住院早产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对血糖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53例早产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55例,常见原因为感染、医源性因素、窒息等.高血糖及混和性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并可影响疾病的预后,故应加强早产儿的血糖监测,以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糖代谢平衡的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 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 (1)重度组生后1 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 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 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 h血糖[(5.8±2_3)mmol/]L]明显高于3 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早期监测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180例不同窒息程度的新生儿入院48h内4个不同阶段的血糖水平,并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入院即刻与12h的微量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76.7%,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为33.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4.76,P<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发生率为65.1%,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临床不易纠正;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为26.3%,低血糖持续时间短。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易出现糖代谢紊乱,窒息程度越重血糖水平增高越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窒息早期血糖水平的监测对判断病情和提高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942例新生儿,取足跟血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6例,高血糖12例,新生儿血糖紊乱以低血糖多见。②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③新生儿出生72h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⑤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易出现低血糖,而高血糖多见于有窒息史的危重新生儿。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h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高危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儿科住院77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发现血糖代谢紊乱174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4例糖代谢紊乱者中低血糖115例,高血糖27例,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32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有关,窒息对高血糖、高血糖/低血糖兼有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感染对高血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并积极处理糖代谢紊乱,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窒息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29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出生后1~6 h、7~12 h、13~18 h、19~24 h及24 h以后各测定患儿指、趾端末梢血血糖1次,进行统计学分析。新生儿血糖值在2.2~7.0 mmol/L之间为正常,<2.2 mmol/L为低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结果:出生后1~6 h 3组新生儿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重度窒息组血糖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q=3.91、4.46,P<0.05、0.01),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q=3.52,P<0.05)。窒息新生儿6 h内血糖值与窒息程度间呈正相关(r=0.574,P<0.01)。在1~6h和7~12 h内,血糖类型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分别为H=15.291、6.401,P<0.05、0.01),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05)。其他时间段内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及时处理高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对于减少血糖异常引起的脑损伤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窒息新生儿早期监测微量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对5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5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的7个时段(1、2、4、6、8、12、24小时)进行微量血糖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微量血糖平均值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减现象,而轻度窒息者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则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增现象,3组均以生后6小时内血糖平均值递减递增现象表现突出.在生后6小时内重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高血糖的比率较轻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9.22、17.25、7.97、5.38,均P<0.05);相反轻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低血糖的比率则较重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8.21、12.58、6.29、5.18,均P<0.05),而且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越高.随着小时龄的增加和治疗的作用,3组新生儿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均出现递减现象.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因此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窒息新生儿2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124例作为观察组,窒息复苏后未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出生时基本情况、窒息复苏后监测指标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判断性别、日龄、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复苏抢救方式、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 H值及血乳酸水平是否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出生时基本情况比较,日龄、Apgar评分及复苏抢救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窒息复苏后监测指标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 H值及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日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 H值及血乳酸水平均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受到多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密切监测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温、动脉血p H值及血乳酸水平等,并积极采取措施使其维持稳定水平,有效减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妮  赵孟陶  李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36-4837
目的:对确诊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观察血糖异常发生率以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宫内感染儿97例,其中TORCH感染IgM抗体阳性48例,细菌感染49例。对照组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81例。观察对象在生后24h和72h各采血1次(距哺乳时间4~6h),感染组随着病情进展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采血样24h内未输血和使用激素。葡萄糖输注浓度7.5%,补糖量为6~7.5mg.kg-1.h-1。血糖检测用氧化酶法,由专人操作。结果: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不同成熟度感染儿差异不明显(χ2=1.79,P>0.05;χ2=0.53,P>0.05);但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5,P<0.01;χ2=11.71,P<0.01)。②重度感染组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轻中度感染组(χ2=29.43,P<0.01;t=25.2,P<0.01);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血糖降低值重度感染组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明显(χ2=0.02,P>0.05;t=6.75,P<0.001)。③重度感染组中的死亡病例,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病例(t=17.6,P<0.001)。④低血糖病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多见,高血糖病儿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结论:胎儿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扩散,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发生紊乱;感染愈重机体内环境紊乱愈重,最终导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因而对感染的新生儿监测血糖对预防高渗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和判断预后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及动态监测血糖,评价其临床意义及防治效果。方法4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组,120例)、轻度窒息(轻度组,315例),测定两组生后1、3、24、48、72h血糖,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无窒息新生儿3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血糖变化。结果(1)重度组生后1h高血糖12例(15%,12/81),轻度组生后1h高血糖5例(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2例生后1h出现低血糖外,其余血糖正常。(2)重度组生后1h血糖[(5.8±2.3)mmol/L]明显高于3h血糖[(3.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且出生时间越短,血糖波动越大。提示窒息新生儿血糖紊乱有一定规律,加强血糖监测,系统的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窒息新生儿微量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因素以及病程中血糖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其中静脉输糖14例,复苏用药18例,未用药6例。结果微量血糖平均值随日龄增加呈不断递升现象(经方差分析,F=10.46,P〈0.01);生后24 h剖宫产组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分娩组(P〈0.01);生后12、24h窒息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生后48、72 h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2.74,P〈0.01)。结论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血糖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输糖或用药,会对机体糖代谢产生影响,应慎重应用;血糖动态监测对窒息新生儿尤为重要,窒息复苏及后续治疗中均应重视血糖监测及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及我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窒息患儿的160例临床资料,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102例和重度窒息58例。结果:轻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血糖值为3.37±0.45mmol/L,重度窒息组血糖值为7.17±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轻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窒息以高血糖为主。血糖值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血糖可监测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血糖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77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分析。结果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的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紊乱的发生率高。结论糖代谢紊乱常是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和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新生儿期血糖的常规管理,有助于发现和治疗新生儿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布拖县医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56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135例,窒息发生率为15.77%,其中轻度窒息93例,占68.89%;重度窒息42例,占31.11%;宫内窘迫95例,占70.37%。胎儿孕周、产时体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发生窒息有明显影响(P<0.01)。107例窒息儿母亲作HIV抗体检测,其中阳性4例,占3.74%,母亲HIV抗体阳性对新生儿发生窒息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彝族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因素多,普及和提高助产水平,提高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临床防治依据。方法:对528例新生儿入院后用微量血糖测试仪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的49例低血糖症,早产儿发生率和足月儿、过期产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和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窒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单纯喂养困难儿低血糖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67%、14.55%、25.44%、15.38%;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率8.62%。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母亲、围生期窒息、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对存在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早期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  相似文献   

17.
523例新生儿血糖水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出生72 h内新生儿血糖水平。方法:对523例母婴同室出生72 h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①男性与女性新生儿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②新生儿出生72 h内血糖逐渐升高;③随着体重和胎龄的增加,血糖值呈上升趋势;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异;⑤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有窒息史或为低体重儿。结论:应加强对有窒息史新生儿、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70例早产儿和50例足月儿进行血糖及C肽、胰岛素和皮质醇监测.结果 早产儿和足月儿发生血糖紊乱的比例分别为44.3 %和6.0 %;孕34~37周早产儿出生后24 h血糖水平高于其它两组早产儿,但低于足月新生儿;孕32周~、34~37周早产儿出生后24 h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孕周<32周早产儿出生后24 h及出生后3 d皮质醇水平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与足月儿C肽、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早期皮质醇水平可能是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窒息新生儿早期动态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235-223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特点,为监护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126例窒息新生儿于生后1h输液前取静脉血测定血糖,随后采用微量血糖监测法监测生后(108±84)h血糖。重点记录生后1、3、24h血糖变化。结果:窒息新生儿在生后1h重度组的血糖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轻度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后3h血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生后1h血糖显著高于3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度组生后1h血糖高于3h血糖,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窒息儿早期血糖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应注意动态监测,有针对性调整输注葡萄糖的浓度、速度,并注意其他能量的供给,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从而降低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可能造成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水平的交互作用,并分析其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为GDM的血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将GDM患者分为空腹血糖增高型、餐后负荷增高型、空腹和餐后负荷均增高型3种亚型,再根据不同时点胰岛素水平,将各亚型分为胰岛素分泌减少型和胰岛素抵抗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胰岛素不同指标与出生体质量(分类变量)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胰岛素不同指标与出生体质量(连续变量)的关联及GDM与胰岛素交互作用对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465例孕妇,其中血糖正常1 192例,空腹血糖增高型88例,餐后负荷增高型154例,空腹和餐后负荷均增高型31例。GDM不同亚型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胰岛素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