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凌晨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25-126
目的探讨修复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56岁以上老年人牙缺失患者作修复治疗,分析牙缺失及修复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平均缺牙10.0颗。牙缺失数上颌下颌,磨牙双尖牙切牙尖牙。1000例患者中1100例作可摘义齿修复,其中游离端缺失约占60%,50例作固定义齿修复。结论老年修复患者具有缺牙数目多,游离端缺失多,余牙磨耗严重,食物嵌塞多,余留牙松动及残根多等特点;修复以可摘义齿为主,可适当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治疗时尽量发挥尖牙、已治疗的残根及健康第三磨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0岁以上老年患者缺失牙固定桥的修复。方法:根据29例缺牙的老年患者的口腔特点,采取相应的固定桥修复措施。结果:经过1~4.5年的追踪观察,疗效满意。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适应证,满足老年患者对固定义齿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步入老年的顾虑 ,更多是疾病带来的困扰。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损或缺失。如何结合老年人牙齿缺失后口腔的特点 ,进行合理的义齿修复治疗 ,提高咀嚼、消化、语言表情等功能 ,使老年人义齿修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患者年龄 40岁~ 70岁。以复杂义齿为主。包括牙间食物嵌塞、牙周病、缺牙、残根、残冠、牙齿重度磨耗严重 ,面下 1/ 3距离过短而伴有牙齿缺失的患者。1 2 设计要点修复前应仔细检查口内情况、缺牙的时间长短、余留牙有无移位伸长、牙槽嵴的大小形状、颞颌关节的功能状况、龈组织的口腔黏膜的健…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逐渐增长,缺失牙齿的人数随之增长,这种状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咀嚼与消化功能,同时由于前牙的缺失,影响面部外观,对老年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社交活动。为此,笔者随机抽取1998~2001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诊治的52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缺牙和修复设计资料作回顾性的统计分析,并对老年缺牙患者、的口腔修复心理特点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牙列缺损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5例60岁以上牙列缺损患者,根据全身情况及口腔特点,采取相应的固定义齿修复措施。结果经过1-5年的追踪观察,固定义齿疗效肯定。结论60岁以上患者在心理状态良好、身体及口腔条件许可得条件下,可行固定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6.
60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情况及活动义齿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与常人不同的特点。方法:对603例60岁以上镶牙患者牙列缺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初期要求义齿修复的病例较多,此后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例;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其次是牙周病;上颌牙列缺损较下颌牙列缺损多;后牙缺失较前牙多。结论: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全身健康状况及口颌条件提供既照顾患者心理又能满足生理功能的及时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口腔修复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老年口腔修患者中共缺损或缺失牙齿1260颗,其中牙齿缺损患者86例、缺损牙百分率为76.67%,牙齿缺失患者42例,缺失牙的百分率为23.33%,牙齿缺损患者的缺失牙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牙齿缺失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者口腔修复,活动义齿修复105例(75.00%),赝复体修复5例(2.78%),食物嵌塞以及缺牙伴食物嵌塞共70例,其中男性患者占71.43%,女性患者占28.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口腔疾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固定桥修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50岁以上老年患者缺失牙固定桥的修复。方法 :根据 2 9例缺牙的老年患者的口腔特点 ,采取相应的固定桥修复措施。结果 :经过 1~ 4.5年的追踪观察 ,疗效满意。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适当放宽适应证 ,满足老年患者对固定义齿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缺失及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60例及80名健康志愿者,由口腔专业医师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160名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率为61.25%,义齿修复率为41.84%;牙列缺失率为26.87%,义齿修复率为83.72%。80名健康志愿者中,牙列缺损率为30.0%,义齿修复率为62.5%;牙列缺失率为12.5%,义齿修复率为90.0%。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及缺失率高于健康人群,修复情况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义齿修复临床心理学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缺失牙齿后心理状态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牙科医生要为老年患者制作一副合适的义齿,以达到恢复患者因失牙而丧失的生理功能和面部容貌,保护牙槽骨和其它有关组织健康的目的,就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治疗中采用区别了青壮年患者的~般方法,而应用必要的特殊方法,根据老年人缺牙后的不同情况,诱导病人积极配合并选用合适的设计制作义齿。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结合多年来从事口腔修复的体会做一些探讨。1老年人缺牙后的心理特点随着老年八年龄的增甘,组织退行性变逐渐加重,牙齿患龋率、牙周疾病以及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方法:对120例老年患者义齿修复。结果:口腔修复情况,104例(86.7%)患者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齿926颗,平均每位患者缺失8.9颗;16例(13.3%)为固定义齿修复。义齿修复情况:活动义齿修复中,全口义齿32例,占活动义齿修复者总数的30.8%;上半口义齿28例,占活动义齿修复者总数的26.9%;下半口义齿27例,占活动义齿修复者总数的26.0%;赝复体17例,占活动义齿修复者总数的16.3%。固定义齿修复中,共修复牙单位21个,男9例,12个牙单位;女7例,9个牙单位。结论:对于就诊的口腔修复的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病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老年口腔修复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口腔修复的特点和修复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人老年修复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7.5颗。40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活动义齿265例,17.4%的病例无咬合接触关系。17.4%的病例修复时需要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4.8%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老年目前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及防止食物嵌塞、预防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及调查老年人牙齿缺失的原因及修复情况,根据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289例老人、缺牙病因及义齿修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结果289例老人中,缺牙者有264例,缺牙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及外伤。已修复者197例,其中33例为不良修复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当前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的主要修复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口腔科诊疗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60岁以上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50例分为A组与B组,对应为固定义齿修复方案、活动义齿修复方案。比较两种手段对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上颌、下颌以及全口义齿修复需求方面,组间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用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效果相对良好,但部分患者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需求等选择固定义齿修复或者活动义齿修复,全面保障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并观察修复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42例口腔修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纳入对象一般资料、修复处理类型等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2例(患牙172颗)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缺损牙齿122颗(70.9%),牙齿缺失50颗(29.1%);活动义齿修复32例(76.1%),固定义齿修复10例;随访修复效果良好.结论:老年口腔问题多为牙齿缺损或牙齿缺失,临床需要对其进行口腔修复处理来恢复牙齿正常咀嚼功能,其处理方式主要是活动义齿修复,其次是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患者正确保养义齿并注意口腔卫生,能辅助提升修复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方法:方法依据本院门诊修复科就诊的826例老年人缺牙特点、病因及义齿修复情况。结果:826例老年人中,缺牙者760例,占总数的92%,缺牙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曾做义齿修复者393例,占51.72%,其中96例为不良修复体。结论:积极开展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根据老年人的口腔特点行义齿修复,以提高义齿的修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l对象754名调查对象均为江西省省直机关干部。其中男性699人,占92.7%,女性55人,为7.3%。年龄45~93岁。将体检者分为三组,45~59岁为老年前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2结果和分析本组病例均以28个牙统计。牙列缺失:指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牙列缺损:指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牙齿部分缺失。754名干部中患有牙列缺损、缺失者共有511人,失牙率为67.8%;其中牙列缺损患者455人,占缺牙人总数的89.04%;牙列缺失患者40人,占7.83%;上或下牙列缺失伴牙列缺损者16人,占3.13%;其中已作各类修复者307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行口腔修复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120例行口腔修复治疗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口腔疾病特点,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特点指导其术后保养,同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20例患者共缺牙484颗,人均缺牙约4颗,其中活动义齿修复患者83例(69.2%),固定义齿修复患者37例(30.8%)。结论:老年口腔修复主要以活动义齿,而固定义齿则为老年患者次要口腔修复方式,口腔修复后,老年患者应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保养义齿及预防口腔疾病,便于提高义齿修复效果及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缺牙及修复状况。方法:对245位就诊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60人,女性85人;年龄50~80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失牙率81.63%。受检人群中,全牙列缺失率3.5%,牙列缺损率78.78%。单颌牙列缺失(伴牙列缺损)率5.71%。人均失牙5.50颗。缺失牙以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多,其次是第二双尖牙、第一双尖牙和前牙。失牙数最少的是尖牙。失牙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失牙原因首先是龋病45.16%,牙周病次之33.38%,龋齿病合并牙周病占11.87%,其他8.92%。失牙人群义齿修复率为60%,活动义齿占91.5%,固定义齿占8.45%。修复体平均使用年限6.23年,最长30年。结论:老年患者缺牙状况值得关注。需重新制作义齿的比例很高,为被检人群的75.92%。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了427名离退休老干部的缺牙与义齿修复的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受检者的缺患病率为74.7%,牙齿缺失率为18.2%及平均缺牙数为5.1颗/人,义齿修复率为71.2%。调查表明,牙周病是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提高整体素质,及时修复缺牙是维护老年人健康,促进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