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加减金黄膏治疗带状疮疹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中医科自1993年3月~1999年9月运用加减金黄膏外敷治疗带状疮疹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中,男性63例,女性19例;年龄15岁~66岁,平均39.2岁;患病时间2~9天,平均4天。疮疹发生于头颈部者14例,胸背部者22例,腰腹部者35例,四肢部者1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的皮肤丘疹,水疱簇集,疼痛剧烈,局部灼热等症状,伴有发热者19例,疱疹溃破有感染者8例,经用西药治疗无效者21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及配制 根据《医宗金鉴》金黄散方加减:生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姜黄、白芷各200g,天南星…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损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非传染性疱疹性皮肤病。临床以局部刺痛,皮肤红赤,起黄豆大疱疹,聚集成片,好发腰部,向左右蔓延,形如带状。伴神经及局部淋巴结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疮疹消退后常遗留神经痛。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又有一些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买建修 《中医研究》2009,22(7):51-52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以沿一侧体表神经的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为特点,常伴有局部神经疼痛。一般好发于春秋两季,以成人多见,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2000—2007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疱疹性口腔炎由I型单纯疮疹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期的常见口腔疾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口腔病变前有高热,口腔粘膜充血水肿,且有散在或群集之透明疱疹。疱会迅速破溃形成溃疡,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甚剧而流涎、啼哭拒食,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局部涂抹锡类散、鱼肝油、口服维生素等,但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止痛效果差。我科于1996年开始采用中药验方"溃疡糊剂"贴敷脐部加西咪替了涂抹口腔治疗小儿疤疹性口腔炎,井与西咪替了涂抹口腔加用传统治疗药物为对照,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将1996年9月~1998年3月门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治疗带状疱疹患儿时,用中草药外用疗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88年3月至1996年8月共在门诊治疗36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14岁。均表现为皮肤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疼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治疗方法取杠板归15~30g、雄黄5~10g,加入适量白酒炖10分钟,取汁,涂于患处,所涂面积应略大于皮损区,日数次。若用杠板归鲜叶50~100g捣烂加雄黄适量拌匀,敷于患处,以两层纱布包裹尤佳。治疗效果本组36例,经用药2~5天,全部治愈,自觉神经疼痛等症状消失,疱疹逐日减少,干涸结痂,未再出现新的…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者[1]。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约有10%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PHN,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患者常整夜不能入眠。如果未给予有效治疗,病程往往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者持续十余年,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该病在治疗上病势缠绵,胶痼难愈。为探索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自创阶梯针刺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7~83岁,平均66岁;病程疼痛持续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6个月,平均4·5个月。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皮损均已消退,在原发皮损处仅遗留淡褐色斑疹或淡红斑点,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疼痛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11例,颈部神经分布区6例,臂丛神经分布区4例,腰骶部神经分布区3例,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3例。1·2诊断依...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笔者于1989~1997年在门诊收治本病30例,其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9岁。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2天。2治疗方法治宜清泻肝火,利胆除湿,活血止痛。采用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远端取穴:①合谷、血海、太冲;②曲池、阳陵泉、侠溪。上述两组穴可交替选用,进针后采用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局部取穴:沿疱疹分布带,用斜刺法包围病灶围刺,每针间隔距离约2~4cm左右,施捻转泻法,或选取分布于病灶皮肤部位的神经根及神经于附近的穴位。3治疗结果治愈(治疗后疮疹消退,疼痛…  相似文献   

8.
耳带状疱疹多因病毒侵犯面神经、听神经引起,常表现为耳部周围区域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和剧烈神经疼痛症状。耳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此文报告了传统赞刺治疗急性期耳带状疱疹1则,在治疗上采用赞刺、拔罐,辅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效佳。患者甲,女,36岁,以右耳周及颈部多发簇集性疱疹6天为主诉就诊。症见:全右耳、右耳周、耳后发际处、颈外侧、颈前多发性簇集性疱疹,自觉耳周灼热伴耳闷感,无耳鸣耳聋,疱疹簇状分布或连成片,各簇疱疹群之间的肤色正常。部分疱疹内含澄清液体,疱疹壁紧张发亮,少数带有脓头,局部红肿。西医诊断:耳部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肝胆湿热证)。治疗上以清泻肝胆实火,燥湿解毒止痛为治则。采用连续赞刺数处小簇集状疱疹,配以拔罐治疗。行赞刺治疗后,因患处疱疹红肿明显消退,且无新发疱疹,故未再行赞刺拔罐治疗。继而选择患处局部针刺,并配以体针。体针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以清泻肝胆湿热,疏利肝胆气机。辅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常规西医治疗10天后,疱疹干枯结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出现面瘫、耳聋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  康希圣  黄飞 《四川中医》2000,18(2):55-56
带状瘤疹是由疮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以身体一侧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群集性丘疮疹以及相应神经支配区的疼痛为特征。癌疹病毒主要累及一个或数个后根神经节,偶尔亦可侵犯某些颇神经,如三叉神经半月节。多数患者经过1-2周的药物治疗后,癌疹逐渐结痴并脱落愈合,但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病损区域的疼痛并不随之减轻,反而加重,甚至延续到皮损完全愈合之后仍不消失。对此,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1996-1998期间所治34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一级资料全部34例诊断均依据1998年总后卫生部《临床疾…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经再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临床上以沿一侧体表神经的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为特征,常伴有局部神经疼痛。妊娠合并带状疱疹较为少见,早期易致流产、畸形,后期易致早产、死胎等。1999年12月-2002年12月,本院共收治妊娠合并带状疱疹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85年2月~1998年12月应用自拟平疱散治疗带状疱疹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12~72岁,平均38岁;病程3~17天。病变部位于腰肋部者33例,胸部者20例,颈部者4例,四肢者1例。治疗方法用蛇蜕10g、蜈蚣10条在瓦上焙干,研细末,入冰片1g混匀即成平疱散,装瓶备用。另取麻油100g烧沸,离火后迅速将紫草10g浸入麻油中,自然待凉,弃紫草过滤即成紫草油。使用时取适量平疱散,用紫草油调为稀糊状,搽于患处,每日2次。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疱疹停止发展,并逐渐完全消退;显效:疱疹消退80%以…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苗医称之为蒋刚欧姓囊,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腹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此病在临床常见,属难治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及时往往出现神经后遗症,疼痛难忍,病程较长,西药治疗尚未有较好的方法。我科10多年来收治1000例,其中肝经郁热证300例,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表现为沿一侧体表神经走向区域的皮肤出现成簇疱疹为特点,伴有局部神经疼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则在疱疹全部消退后仍有明显的神经痛,多发于老年人。2003-2009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退休干部该病3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内服、疱疹散外搽治疗带状疱诊疗效。[方法]对48例带状疱诊患者使用中药内服外搽。龙胆泻肝汤内服(龙胆草、苦参、山栀、泽泻、元胡、赤芍、生甘草各10g,生地、车前子、大青叶各15g,板栏根30g);1剂/d,水煎300mL,早晚服用。疱疹散外用(雄黄、金黄散各50g,明矾、青黛、熟石膏各25g,冰片5g),研末,外搽疱疹皮肤,1日数次,保持皮肤上始终有细末药物。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43例,显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8.00%。[结论]龙胆泻肝汤内服、疱疹散外搽治疗带状疱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并外用青黛散适量涂于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西黄胶囊,10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患处麻木感、烧灼感、皮肤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患处麻木感、烧灼感神经异常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处皮肤刺痒感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疼药物能明显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缩短疱疹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改善患处麻木感、烧灼感、皮肤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直肠肛门部神经分布致密,痔疮手术后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水肿、尿潴留等症。现将临证辨治痔疮术后并发症的体会介绍如下。1术后疼痛疼痛轻者一般不作处理;重者亦不能单纯依靠给予镇痛剂,因其药效一过,疼痛又现。究其原因,疼痛并非完全由创面损伤所致,而因于手术后局部循环障碍,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治以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为主,常用活血散瘀汤加减治疗,药用大黄10g,当归15g,赤芍15g,丹皮10g,枳壳10g,火麻仁10g,茯苓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5g,甘草5g。水煎,日服3次。2术后水肿痔疮术后水肿多为肛缘水肿,初时无明显坠胀感,久之…  相似文献   

17.
老年带状疱疹的发病较为多见 ,在治疗随访中发现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 ,现将我院 1995~ 1999年收治住院患者共 3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 6 2岁。首发症状以受累神经支配区疼痛者31例 ,病程第 3~ 7天分别出现疱疹者 38例 ,其中头面部疱疹 13例 ,胁肋背部疱疹 2 5例 ,伴随疱疹出现疼痛者 7例。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全部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口服阿昔洛韦 ,每次 0 .2 g,每日 5次 ;中药内服龙胆泻肝丸 ,每次 6 g,每日 3次 ;局部疱疹处以季德胜蛇药醋调外敷 ,每日 3次 ;…  相似文献   

18.
针罐药综合方法治疗42例带状疱疹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9岁,病程最长者15天。方法:常规消毒疱疹局部皮肤后,在疱疹局部用皮肤针较重叩刺,叩刺疱壁至液体溢出为度,疱疹呈带状分布者,沿带状分布依次拔罐,疱疹分布呈散在者,有2个或多个集簇者,先拔集簇处,后拔散在的疱疹。留罐至疱壁呈紫色后方可取罐,破溃处涂上自制的“二石青黄散”(煅石膏、滑石、青黛、黄柏、公英、地丁各等分,研为细末)然后用纱布敷盖,每日一次。结果:42例病人中一次治愈者为30例,  相似文献   

19.
具有抗肿瘤、免疫促进、放射保护及抗炎作用的灵芝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皮损和疼痛具有显著作用。日本学者Hijikata Y等对灵芝治疗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将疼痛程度发为0级(无疼痛)、1级(沿神经分布区有不适感,但无损害)、2级(疼痛介于1级和3级之间)和3级(几乎无法忍受的疼痛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将灵芝用热水提取(95℃浸3小时),干燥制备,每17g干灵芝提取1g提取物加2g淀粉。6.4g和12.8g处方干粉相当于36g和72g干灵芝,每日分3次冲服。所观察病例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密集成群的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少见到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烧灼样,拉紧样、切割样及钻孔样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