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MRI平扫T2WI、DWI呈明显高信号,T1WI低信号,FLAIR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无强化.6例信号不均匀,T1WI、T2 WI及FLAIR呈高信号、混杂信号,DWI呈等、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脂肪抑制示多发低信号;增强边缘或局部轻、中度强化.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多样,信号复杂,综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10-11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30例,Rathke囊肿18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垂体脓肿2例,空炮蝶鞍5例,鞍旁囊性听神经瘤、蝶鞍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RI)扫描。结果:垂体腺瘤以囊实性为主,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液因高蛋白或出血呈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呈单囊,多位于鞍上,无强化,垂体受压变形;空炮蝶鞍垂体呈线样受压改变;囊性颅咽管囊壁伴钙化,囊内信号混杂,垂体受压变形但均可显示;垂体脓肿常累及整个垂体,边界不清,见液平面,呈环状强化;动脉瘤血管检查可见病变与相应动脉相连;囊性听神经瘤位于鞍旁,内耳道扩大。结论:根据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多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卢占兴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80-81,84
目的 分析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以揭示其核心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男性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6,2岁)的MRI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由囊肿的占位效应引起,如视力下降、垂体功能紊乱、头痛等。结果 7裂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病变大小约2.2—3.5cm。MRI信号强度因囊内容物不同而有区别。增强扫描囊肿内容物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I未显示囊肿壁钙化。囊肿内可移动颗粒2例,呈等T1短T2信号,无强化。结论 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呈多样性,认真分析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囊肿内颗粒状可移物是RCC少见但特征性表现。应与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或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3):323-324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表现。结果14例肿瘤中,发生于胸段11例,T1WI和T2WI为等信号11例,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中等程度均一强化。结论脊膜瘤易发生于胸椎,T1WI及T2WI呈等信号,中等程度强化、均匀强化是脊膜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三春  沈龙山 《淮海医药》2012,30(6):511-512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典型及非典型MRI特征.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15例,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15例均为平扫后增强.结果 12例病灶表现典型,T1WI及T2WI均为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呈匍匐式生长.3例MRI征象不典型,呈类圆形,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显著强化.结论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表现存在部分征象不典型,充分认识不典型征象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寒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8,131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MRI诊断及相关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6例骶管囊肿患者的MRI特征,并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36例骶管囊肿呈囊袋形、串珠状、圆形、卵圆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囊壁呈均一菲薄,囊壁无结节。结论骶管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骶管囊肿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11例CNSL患者进行CT、MRI及增强检查,并追踪复查。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均经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白血病细胞。结果:CT表现为脑池、脑沟消失,脑皮层区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斑片状及脑回样强化3例。脑实质内呈结节状及肿块状高密度影,桥脑区略高密度影,周围伴水肿8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MRI发现为T1WI为略低信号影,T2WI为略高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为明显强化;脑脊液和血涂片检查均可见幼稚细胞。本组有1例表现为脑白质病,在T2WI上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内斑片状高信号。结论:影像学检查(CT,Mm)对诊断CNSI_~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的MRI表现。方法采集在我院经MRI诊断为髓外硬膜下脊膜瘤10例和神经源肿瘤17例。研究其MRI表现。结果 27例病例均为单发,其中脊膜瘤10例,神经源肿瘤17例。10例脊膜瘤,3例为T1低信号,7例为T1等信号;4例为T2均匀等信号,6例为T2高信号,其中不均匀3例,均匀3例。3例T1、T2均为等信号。T1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轻度强化、中等均匀强化分别3例、1例、6例。17神经源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分为为14例和3例。其中5例引起椎间孔扩大,2例为神经纤维瘤,3例为神经鞘瘤,部分向椎外生长,呈哑铃状,12例邻近椎间孔区。T1WI呈等信号3例,呈低信号14例,17例全部为T2WI高信号,T2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1例。Gd-DTPA增强T1加权成像17例均呈明显强化,其中11例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影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呈类圆形、椭圆形10例,呈不规则状、生姜状5例。肿瘤直径范围4~12 cm,平均6.4 cm,15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11例行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明显低信号1例,3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强化程度稍有增加,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伴有盆腔积液8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丽亚  刘涛  郝海庆 《河北医药》2009,31(20):2712-2713
目的评价MRI对41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31例,余10例经CT扫描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皮样囊肿(3例)及表皮样囊肿(20例),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影,两者MRI不易鉴别。畸胎瘤(5例),MRI可同时出现脂肪信号、骨质信号及软组织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好发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淋巴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7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颈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1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37例中2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累及部位包括鼻咽、鼻腔、扁桃体、舌根、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16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在CT图像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其中2例病变内出现坏死样低密度区。MRI扫描T1WI呈等高信号,T2WI及抑脂序列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颈部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12年诊断的20例VH患者资料,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的横断面、矢状面扫描。其中14例行矢状位、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病程3周~36个月,平均(8.7±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6例表现为局部疼痛,余14例出现局部疼痛伴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共检出胸椎受累6例(30%)、腰椎9例(45%)、颈椎5例(25%),其中多发性4例(20%),病灶达27个。17例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17例可见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神经根受压12例,脊髓受压17例。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14例患者做MRI增强后,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推测VH组织学类型、评价其活动性或潜在的侵袭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分析三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表现.结果三例Rathke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三例均位于鞍上池内,三例均行平扫和增强,薄层2MM扫描.三例均有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病变,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合其他影象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侧脑室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磁共振扫描和64排螺旋CT扫描成像,比较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磁共振扫描可见2例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13例患者呈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 FLAIR可见患者囊内有絮状稍高信号影。15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在DWI上囊肿均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且高于脑实质。增强扫描后反有2例患者的囊肿壁存在轻微的环状强化。CT扫描可见,14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的脑脊液样低密度。2例患者的囊肿壁存在钙化影,1例患者的囊肿周围存在片状低密度水肿影。患者经CT增强扫描,2例囊肿壁有强化。结论经磁共振扫描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具有特征性,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与鉴别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及MRI资料并进行总结。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7例增强扫描。X线平片检查8例。结果 X线表现:平片8例中均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其中6例跨关节生长,2例未见骨质异常,4例合并邻近骨质压迫性缺损。MRI表现:13例平扫肿块位于骨旁、关节旁或肌腱旁, T1WI呈均匀低信号4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等低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7例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结论手足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汪兰  周国平 《安徽医药》2014,(8):1513-1515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治疗。结果 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上分三型:囊肿型8例(8/22),囊肿伴结节型12例(12/22),实体型2例(2/22)。18例(18/22)肿瘤全切,3例(3/22)肿瘤次全切,1例(1/22)大部切除。肿瘤囊性部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结节及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4例。增强扫描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及结节,部分强化或完全强化。囊壁明显强化20例,轻度强化2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I对放射性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早期症状体征特征不突出,极易误诊。中晚期临床症状多变,MRI特点是在不同时期,T1WI和T2WI信号多变,主要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结论结合放射治疗病史,MRI能够对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