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压住穿刺点.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且应压于静脉穿刺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用手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拔针前应在针两侧绷紧皮肤,此法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疼痛和出血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压住穿刺点。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且应压于静脉穿刺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用手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拔针前应在针两侧绷紧皮肤,此法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疼痛和出血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应用浅静脉小角度直刺法对门诊患儿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静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为10~15°角沿血管方向行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对照组是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呈30°角左右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成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直刺法在浅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1 0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50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进入血管,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操作简单且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慧  牟静 《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目的 为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对照组 5 0 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 ,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头与皮肤成 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 ,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进入血管 ,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 ,操作简单且易固定 ,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般护理     
901191难穿静脉穿树的体会/向继兰/护理学杂志一1989,4(4)一17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先定位剃发,从静脉正中与血管走向平行缓慢进针,见回血即停止,因定。细小花纹状血管,应选择马蹄口斜面小细针头,穿刺时充分压迫或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宜采用二度进针法。脆性静脉穿刺时,选同土针头,取旁侧进针法,若穿刺时血管下沉变扁,看不见,摸不着时,可通过触摸觉察血管和针头的平行方向,经证实在血管腔内才可缓慢推药。空虚血管穿刺时,针头应向下或向上,正面挑起进针,也可采用二度进针法。水肿静脉穿刺应选择斜面较小细长针头。穿刺时将肢体拾高,压迫…  相似文献   

7.
1静脉穿刺经验①穿刺前应根据小儿静脉特点及静脉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头。②正确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根据动脉、静脉的外观、手指触摸感及抽回血和推注药液几个方面进行区别。③根据头皮静脉分布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进针角度。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如额正中静脉:针头与皮肤呈15度角进针;颞静脉:针头与皮肤呈20度角进针;头皮深静脉:针与皮肤呈30度至40度角进针。④进针手法:头皮要绷紧,进针要快,进血管要稳、准,由浅入深。握锄式进针容易进针过深。…  相似文献   

8.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改变(增大)输液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快速穿刺皮肤及血管,并对快速静脉穿刺与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进行了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压住穿刺点。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且应压于静脉穿刺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用手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拔针前应在针两侧绷紧皮肤,此法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疼痛和出血就越严重。讨论: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血管壁并不相接触,若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输液速度就会减慢或停止。当常规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急诊室和输液中心每年静脉输液人数约20万例,其中超过一半采用头皮静脉通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点及技巧如下。1穿刺前准备按压目标区静脉8~10s[1,2]。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降低了因静脉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难。2穿刺2.1进针的角度传统的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为与皮肤呈15~20°角迅速刺入皮肤,以血管深浅调整进针角度[3]。采用针头与皮肤呈80~90°角快速穿…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常见原因1 1 穿刺技能及静脉保护意识差 选择穿刺点无计划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部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渗血。特别是对一些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和角度没有把握 ,进针后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 ,造成血管损伤致皮下瘀血。1 2 缺乏对个体差异血管特点的了解[1]  如消瘦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 ,血管活动度大 ,弹性差且不易固定 ,穿刺时极易穿透血管 ,使血液外渗造成瘀血。1 3 拔针按压部位不当 因静脉穿刺针头和皮肤呈 2 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后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刺入血管[2 ] ,所…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接受静脉注射输液的清醒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65岁之间。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操作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操作,两组均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7号针头。选择的穿刺对象全都是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均选用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为穿刺点,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2.1 实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的皮肤约成6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行走,见回  相似文献   

14.
减轻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健 《现代护理》1999,5(12):3-4
本文通过对两种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比较,认为增大增大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从血管侧方进针,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减少药液漏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额静脉和眶上静脉具有位置较固定、管腔较粗的特点,穿刺部位多在发际处,容易固定穿刺针头,且小儿头部活动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但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肥胖或皮肤偏黑的小儿,因静脉走行不清易导致穿刺失败。作者根据额静脉及眶上静脉的解剖特点,探索出一种运用两手示...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否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急救和治疗的关键。穿刺常因患者年龄、疾病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现将疑难静脉穿刺体会报告如下。1末梢循环不良血管穿刺此类患者因休克、大量失血失液,血液浓缩、循环衰竭、血容量减少,血管充盈度差、血管弹性低,呈扁平空虚的静脉血管易被针头刺穿管壁。因此进针时要特别小心,穿刺前将肢体下垂,并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如血管仍不扩张,可以采取挑起进针法,方法是先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向上挑起,沿血管肌层缓慢由浅而深进入管腔。必要时,可用空针抽回血。如自觉针头仍不牢,可注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5例.实验组使用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成45°角在血管上方快速穿刺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穿刺法.比较2种进针方法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静脉留置针进针法对患者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留置管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疾病     
9,l 12刁3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头皮针保留/韩桂兰…//山西医药杂志一1993,22(5)一392 穿刺前向家长做好解释,固定患儿头部,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光线明亮涕叮光穿刺部位头发,选择直而少弯静脉,绷紧穿刺部位皮肤,手法轻、稳,穿刺针入皮下后改作与血管平行方向,见回血向前再推进3~smm固定针头。穿刺点宜在一条静脉的远心段开始。如无回血但有空虚感,可推少许液体或在接管上端稍加压或回抽,无鼓起现象或有回血,说明针头已在血管内。当输液完时(指输液瓶内)加50ml0.9%的生理盐水点滴,将输液器内药液及葡萄糖液全部冲净,用线把针头连接输液管部位…  相似文献   

19.
张立新  陈萍 《护理研究》2008,22(20):1826-1826
临床上发现,静脉输液穿刺于关节处静脉或血管走向偏斜处静脉后,液体滴速太慢或不滴,多为针头斜面紧贴在血管壁的缘故.一般处理多在穿刺针的针柄下面垫上棉球,但往往由于肢体活动致使棉球脱落.现介绍一种液体滴注不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 ,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如何运用最佳的进针手法以减轻患者点滴的疼痛及对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 ,并确保穿刺一针成功 ,这是广大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近三年来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 ,并总结经验 ,应用了新的静脉穿刺手法 ,穿刺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方法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 ,食指持针柄的上面 ,使针柄与皮肤垂直 ,针头与皮肤成 30°~ 45°角 ,针头斜面向左 ,用腕力刺破皮肤。当针头行于皮下时 ,角度逐渐变小 ,刺入血管时 ,角度改为 10°~ 15°角 ,进入血管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