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homas  G  Brott  Robert  D  Brown  Jr  Fredric  B  Meyer  David  A  Miller  Harry  J  Cloft  Timothy  M  Sullivan  冯东侠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42-554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用于颈动脉闭塞患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临床试验资料提示,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CEA对有症状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更加显著。然而,如果CEA治疗与单独内科治疗相比,颈动脉狭窄≥60%但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将来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包括致残性脑梗死。最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技术地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已明显降低,正在逐渐接近所报道的CEA风险。CEA相对于CAS的益处和作用持续时间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2.
David  W  Dodick  Irene  Meissner  Fredric  B  Meyer  Harry  J  Cloft  苏克江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20-528
颈内动脉狭窄(ICAS)是约30%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在50-79岁人群中,约有4%~8%存在〉50%的颈内动脉狭窄。自然史研究和临床试验均已证实,患者的卒中风险随ICA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尤其是当颈动脉直径减小超过80%时。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已经发现,在治疗近期有症状的严重ICAS患者方面,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比内科治疗更有效。然而,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CEA治疗的几项随机对照试验并不支持对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实施CEA;同时,无创性筛查在这些患者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而且存在争论。此外,在避免非致残性卒中方面的益处是否在统计学上超过手术操作的总体成本和风险还不确定。临床医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无症状ICAS患者的治疗决策。只有那些狭窄程度≥80%、病情稳定且预期存活至少5年的无症状ICAS患者才应该考虑进行CEA治疗,而且只能在具备已经证实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很低(〈3%)的外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实施手术。本文对ICAS的患病率和自然史、CEA治疗无症状ICAS患者的证据、对ICAS进行筛查和监测的作用、评价ICAS的方法以及对执业医师的建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J  Max  Findlay  B  Elaine  Marchak  David  M  Pelz  Thomas  E  Feasby  杨芳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03-519
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的治疗专家已经在病例系列研究中报道了极好的结果,大量的随机试验正在对CAS和CEA进行比较。然而,目前把CAS列为替代CEA的常规治疗手段还为时过早。审核:业已证实,通过定期向手术医师反馈对CEA适应证和结果的审核情况能够显著改善这种手术的操作。推荐同时在当地和地区水平对CEA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的一种重要病因。最常见的颈动脉狭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这种损害的发病机制包括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斑块形成、纤维蛋白,血小板和凝血酶。根据研究人群的不同,颈动脉窄占脑梗死病例的10%-20%。尽管经过选择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够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成功的治疗并且其他实验性疗法已经展现出希望,但预防始终是降低缺血性卒中影响的最佳途径。高危或易卒中患者能够被识别并以其为目标进行特异性干预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治疗靶点和座中预防的支柱,有2种主要策略可以用于干预动脉狭窄的治疗。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纠正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来稳定或阻止预动脉斑块进展。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高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和卒中紧密相关,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斑块形成和进展的危险。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消除或减轻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重度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主要措施,但不属于本文的范围。 在颈动脉狭窄的内科治疗中,抗凝药即使有作用。业已证实,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减少危险因素能够导致颈动脉狭窄减少,颈动脉狭窄的内科治疗应该以减少危险因素,患者教育和应用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一旦发生脑卒中将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下降,20%的存活者需要专人照料,15%~30%遗留永久性残疾[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008年我国国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疾病[2],而颈动脉狭窄( carotid stenosis,CS)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CS的发生率也有所增长。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不同引起的卒中类型和卒中部位也不尽相同[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其年卒中率高达13%[4],2年卒中发生率更高达26%,这与狭窄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arterectomyd,CEA)+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或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能够更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5-6]。近年来,伴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介入器械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有望成为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另一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手术风险的患者[7]。现通过对CEA的研究资料以及CEA与CAS展开的几项随机对照研究,对CEA与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程度具有显著关系,如果狭窄的颈动脉存在形态不稳定的斑块及溃疡型斑块,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显著降低术后几年内发生卒中的危险。近20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 placement,CASP)为代表的微侵袭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附5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血管病是高死亡率、高病残率的一类疾病。缺血性卒中占其中的70%~8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方面优于药物治疗.曾被认为是金标准。但近2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迅猛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低、康复迅速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对CEA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