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多种手术方法,包括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但均不同程度出现了螺钉松动退钉、切割股骨头、断钉、断板以及骨折再移位等手术并发症,尤其对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更加困难.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是AO/ASIF为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设计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我院骨科自2006年11月~200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取6副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远端骨折(AO分类的A1型),采用DCS(股骨动力髁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顺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应用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28例患者。骨折按AO/ASIF分类:A1 5例、A2 6例、A3 17例。结果 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最佳,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远端骨折刚度较差(P〈0.01)。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平均手术时间92m/n,平均出血量400ml,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7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艮27例(93%),可2例。结论 股骨动力髁螺钉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 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上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有增多趋势,尤其是老年患者。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同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HS)、滑动髋螺钉(SHS)及加压髋螺钉(CrIS)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髋部髓内钉(IMHS)及Gamma髓内钉系统。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稳定。作者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对本院63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和Gamma3髓内钉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心拉力螺钉组32例,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组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接受射线幅射次数、骨折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内固定物脱出率等相关因素,评估股骨近端锁定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与空心拉力螺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25.00±1.97)min与(40.00±2.72) min,t=21.73,P<0.05)]、接受放射线幅射次数少[(15.00±2.59)次与(25.00±2.17)次,t=15.20,P<O.05)]、脱出率低[0与65.2%(15/23),P<0.05)]等优点.结论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辐射少、稳定性好的特点,对于Garden Ⅰ型、Ⅱ型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外侧皮质强度不够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对于GardenⅢ型、Ⅳ型骨折初时稳定良好,但存在一定缺点,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因患者年龄大,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并发症、致死率较高,而手术治疗又因其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临床上常见的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较大手术。我科2005/2007年使用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DHS、DCS和髓内固定系统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手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包括:髋内翻、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头颈螺钉位置异常、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等。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头颈螺钉位置错误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不稳定骨折、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严重粉碎骨折骨缺损未一期植骨等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选择金属植入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围手术期状态、骨折类型等多因素进行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进行骨折修复,动力髋螺钉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Gamma 钉组和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 〈0.05),内固定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 钉组(P 〈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组和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内固定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误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现多用动力髋螺钉(DHS)及伽玛钉内固定。1998-2006年我院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疗效不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6—10/2008—07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患者。结桌:平均随访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断钉及钢板折断,无头钉脱出及侧板远端骨折,2例髋内翻畸形。结论:髋螺钉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因手术操作简单,以及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设计,适合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目前缺乏两者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目的:比较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干预:髓内加压螺钉组110例,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105例,通过观察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行走能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髓内加压螺钉组35例能够独立步行,57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18例无法行走。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28例患者能够独立步行,48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29例无法行走。髓内加压螺钉组活动功能优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表明髓内加压螺钉相对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能方便、准确、稳定的进行骨折内固定,并且提供术中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其中 22例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PFN组),21例采用动力髁螺钉手术内固定治疗(DCS组).术后随访12~2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CS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颈干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N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5.93)分,明显高于DCS组(84.09±9.38)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动力髁螺钉,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荆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9,(11):828-83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合并症的预防。方法:对1991年-2008年期间,348例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选用螺钉、动力加压钢板(DCS)、角钢板、动力髁部螺钉(DCP)、股骨髁钢板、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骨折不愈合等相关问题。结果:1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钢板断裂,需要重新固定植骨手术。8例延误愈合。二期植骨。其余骨折均愈合。14例术后伤口感染,18例晚期出现肢体短缩,范围1~4cm。52例因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屈曲小于90°需要行松解手术。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解剖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与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手术指标,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目前多主张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7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董英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4-6605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DC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DHS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DHS组术后出现单纯髋内翻2例,PFN组1例为股骨远端锁钉过长,引起行走痛,取出锁钉后症状消失。结论 PFN系统比DHS系统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但适应证应掌握在经粗隆骨折、粗隆间下骨折,而且价格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