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rhBNP组[不用负荷剂量,只用维持剂量0.0075μg/(kg?min)]和硝酸甘油(NTG)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血清钠、钾、肌酐、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TG组相比,rhBNP组患者心率下降的更明显(P<0.05),尿量显著增多(P<0.01),呼吸困难的程度显著改善(P<0.01),且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P=0.048)。治疗24h后rhBNP组血NT-proBNP水平下降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r,hBNP组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NTG组有升高的趋势(P=0.24)。结论与NTG相比,低剂量rhBNP能更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对肾功能没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宁 《药品评价》2010,7(22):39-41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0)和对照组(n=20)。rhBNP组以rhBNP1.5μg/kg静脉注射后,再以0.0075μg/kg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观察治疗前、治疗48h后心肌酶水平、心脏超声指标、每小时尿量的变化。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8h后rhBNP组心肌酶水平、LVEF、每小时尿量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或P〈0.01)。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rhBNP能显著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临床状况.其安全性与硝普钠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89 例,分别对用药前和使用rhBNP 后的15min、1h、3h、24h、72h 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排血指数(CI),24h 尿量,72h 的心率、呼吸困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测量和记录.结果 89 例DHF 患者均完成了72h 的治疗.采用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后PCWP 明显下降(P < 0.05)、CI 明显增加(P < 0.05);治疗前收缩压为(150±25)mmHg,治疗后收缩压(120±10)mmHg,(P < 0.05);治疗前舒张压(96±13)mmHg,治疗后舒张压(85±10)mmHg,(P < 0.05);治疗前心率(90±12)次/ 分,治疗后心率(80±15)次/ 分,(P < 0.05);治疗前呼吸频率(30.12±2)次/ 分,治疗后呼吸频率(21.12±3)次/ 分(P < 0.05);治疗前24h 尿量(1400±220)mL,治疗后24h 尿量(3500±800)mL,(P < 0.05);数据显示rhBNP,有效的改善DHF 患者的心脏功能.结论 rhBNP 能有效的改善DHF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DHF 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住院用rhBNP治疗的15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法为:先给予rhBNP1.5μg/kg负荷剂量,于1~3min内静脉推注,继以0.007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泵入25.9~46h,用药总剂量1.0mg。回顾性比较患者用药前后,BP、HR、R、尿量、血清肌酐(SCr)、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分析rhBNP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结束用药时15例患者的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呼吸由(35.2±6.1)次/min降低至(24.4±5.0)次/min,但P>0.05;尿量由(1452.7±1611.9)ml/d增加至(2149.4±1279.6)ml/d,呋塞米用量由(86.0±77.2)mg/d减少至(40.0±28.2)mg/d,HR由(97.4±29.9)次/min减慢为(79.8±15.0)次/min(均P<0.05)。停药24h,上述症状进一步改善(均P<0.05)。2例患者使用rhBNP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患者血压轻度下降,但用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BNP、LVEF亦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心室颤动);8~32周随防期间11例存活,1例死亡(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rhBNP能迅速缓解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作心力衰竭急性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D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rhBNP连续给药治疗组,B组为rhBNP间歇给药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心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BNP水平、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心肌纵向应变率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rhBNP连续给药治疗组的疗效稍强于rhBNP间歇给药治疗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84.4% vs 73.3%)(P>0.05),但B组在血流动力学等参数(24 h尿量、心率、平均动脉压、BNP、LVEF、SV、CI)改善方面不亚于A组。结论: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重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rhBNP间歇给药的治疗方案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孟晓京  李晓刚  杨红梅 《河北医药》2013,35(16):2405-2407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远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程度、整体临床状况、尿量的变化。监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24 h、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变化。结果用药后24 h rhBNP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EF值、Te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8 h时,rhBNP组的血浆rh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好转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EF值及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6个月时,rhBNP组Tei指数、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ΔLVEDV%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并且可以延缓远期心室重构,改善远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重组B型利钠肽(rhBNP)治疗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收住的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配到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rhBNP治疗组(rhBNP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抗心力衰竭规范治疗,rhBNP组每天再给予rhBNP 0.5~1.0 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以0.007 5~0.015 0μg.kg-1.min-1速度经泵持续静脉输入10~15 h。疗程均为13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4、8、14天的呼吸困难评分、水肿评分、净水分丢失情况、心率、血压和血肌酐水平。结果:常规组男性3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8±4)岁;rhBNP组男性3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86±5)岁。2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临床特征和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hBNP组患者治疗第4天呼吸困难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和14天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rhBNP组患者水肿评分第4、8和14天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净水分丢失量第4、8和14天均明显多于常规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263.5(-793,2184)ml比-129.0(-1249,3636)ml,239.5(-754,1370)ml比-29.5(-1364,2242)ml,386.5(-564,1490)ml比71.0(-2274,1660)ml,均P<0.05]。心率第4、8天均明显低于常规组[(73±13)次/min比(81±17)次/min,(70±10)次/min比(79±16)次/min,均P<0.05]。2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血压和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加用rhBNP对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佳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普钠(S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差异,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将8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采用rhBNP治疗,B组患者采用硝普钠治疗,均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连续用药后72h的心率、血压、血肌酐、尿量、呼吸困难指标变化,比较组间疗效、不良反应差异及生活习惯、健康认知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均有明显差异,A组优于B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生活习惯均明显改善,取得了较高的健康认知加深率及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率均呈较低水平。结论配合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饮食习惯的纠正等针对性护理措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比SNP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使用前应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配制、使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结果23例患者中,有效20例,有效率达87%。结论在严密的监护下,合理的用药和护理,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48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BNP组和硝酸甘油组,各74例。rhBN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硝酸甘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困难状况及整体临床状况,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值,用药前与用药后72 h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rhBNP组用药后0.5、6、24 h的呼吸困难状况及整体临床状况均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组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WCP)、收缩压差值分别为(+0.36±3.68)%、(+1.22±2.03)mm Hg(1 mm Hg=0.133 kPa)、(-7.68±1.06)mm Hg、(+0.21±5.03)mm Hg,rhBNP组分别为(+4.07±1.25)%、(-2.87±1.60)mm Hg、(-4.21±1.03)mm Hg、(-3.53±1.44)mm Hg。rhBNP组用药后24 h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程度,肺动脉压、PCWP、收缩压的降低程度均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用药后72 h心率降低,室性早搏、配对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均优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能明显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和整体临床状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对比左西孟旦(Levo)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 选取 75 例 ADHF 患者, 随机均分入实验组(Levo 组、 rhBNP 组)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观察并比较 3 组患者用药 72 h 后心率、 呼吸频率、 24 h 尿量、 6 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用药 1 周后血浆脑利钠肽 (NT-proBNP)、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 72 h 后各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降低、 24 h 尿量及 6 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 (P < 0.05); 用药 1 周后各组 NT-proBNP 均下降、 LVEF 均上升 (P < 0.05), 但治疗前后 LVEDD 无明显改变 (P > 0.05); 治疗后, Levo 组与 rhBNP 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 (P < 0.05), 但 Levo 组与 rhBN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室性早搏, 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 Levo 与 rhBNP 治疗 ADHF 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rhBNP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rhBN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冻干rhBNP(新活素)1.5μg/kg静脉冲击,0.0075μg/(kg·min)持续静注24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24h后血流动力学、尿量、心功能改善情况,血肌酐及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rhBNP组治疗后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血NT—proBNP分别是(99±6)bpm、(121±8)/(80±4)mmHg、(8.15±1.89)cmH2O、(3426.95±590.02)pg/ml,较治疗前的(135±10)bpm、(169±18)/(105±11)mmHg、(15.07±3.71)cmH2O、(5989.44±983.48)pg/mL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rhBNP组治疗后的24h尿量、LVEF分别是(1.8±0.4)L、(58±8)%,较治疗前的(1.0±0.2)L、(29±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肾功能恶化。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是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Hcy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70.17±5.34)mm Hg(1mm Hg=0.133 kPa)、收缩压(120.35±8.50)mm Hg及Hcy(8.74±1.5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4.04±5.10)mm Hg、(137.47±10.24)mm Hg、(13.58±1.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中推行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AMI伴AHF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与rhBNP组相比,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血压下降的程度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每24 h的尿量均显著增多(P<0.001);明显改善呼吸困难(P<0.001);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2)用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LVEF明显升高[(42.2±3.70)%vs(35.8±4.56)%,P<0.01];LVEDD有轻度减小[(53.2±3.2)mm vs(57.8±3.8)mm,P=0.026];总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2 vs 6,P=0.108).(3)与rhBNP组相比,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1 vs 8,P<0.05);在保证SBP 130~90 mmHg及DBP 80~60 mmHg的情况下,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结论 (1)rhBNP能有效抑制AMI伴A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改善血流动力学;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难的程度,控制心衰,更有助于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能降低AMI并AHF患者总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参附联合rhBNP治疗AMI伴AHF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住院时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看护时长以及药物治疗2 d后心率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长及ICU看护时长分别为(10.02±1.09)、(1.54±1.09)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1±4.23)、(2.55±1.13)d,药物治疗2 d后心率恢复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韩燕  ;钱向阳 《中国医药》2014,(9):1274-127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 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1例,完全随机分为rhBNP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另加用rhBNP,给药方法为rhBNP按1.5μg/kg静脉负荷量后,继之以7.5~10.0 ng/(kg? min)持续泵入48 h。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心脏功能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rhBNP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67.7%(2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BNP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18±466)、(590±81)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03±603)、(990±99)ng/L,2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 rhBNP组治疗后1周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rhBNP组治疗前后LVDD:(68±8)、(59±7)mm,对照组治疗前后LVDD:(66±8)、(61±8)mm,rhBNP组治疗前后LVEF:(34±7)%、(45±7)%,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35±7)%、(40±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间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病人血浆N末端人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心室收缩期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慢性充血性心衰失代偿住院病人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的心衰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冻干重组人脑钠肽静脉应用7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NT-proBNP、LVEF、肺动脉压力(SPA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肌酐、血K+、血Na+、24 h尿量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LVEF升高、NT-proBNP下降及尿量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肌酐、血K+、血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冻干重组人脑钠肽在标准化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LVEF,降低血浆NT-proBNP,增加尿量,改善病人心功能分级,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王霞  陆红 《中国药房》2012,(28):2652-2653
目的:比较西尼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西尼地平组和尼群地平组,西尼地平组给予西尼地平,起始剂量为5mg,qd,根据血压可调整至10mg,qd;尼群地平组给予尼群地平,起始剂量为10mg,qd,根据血压可调整至20mg,bid。比较2组的降压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西尼地平组与尼群地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8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尼地平组和尼群地平组收缩压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4.2±3.8)和(29.2±2.2)mmHg,舒张压最大降幅分别为(23.8±2.6)和(19.4±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群地平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西尼地平组治疗后(P<0.05),但西尼地平组患者心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尼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疗效与尼群地平相近,但其对患者的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取心脏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12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脏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