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提高小脑囊性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囊性肿瘤42例,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血管母细胞瘤11例,转移瘤12例,髓母细胞瘤1例。分析不同性质肿瘤的CT图像特征。结果:描述各类肿瘤的一般CT表现,认为以下几点有鉴别诊断价值。(1)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发病年龄几乎无重叠(2)星形细胞瘤的壁结节以低密度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则为略高或等密度,本组未见低密度者;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小,密度均匀,显著强化,有助于和星形细胞瘤鉴别。(3)星形细胞瘤体积大,半数在5cm以上,这在其它肿瘤少见。结论:性质不同的小脑囊性肿瘤之间有着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CT查对此可做出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分析39例成血管细胞瘤的CT、MRI及DSA影像特征。方法39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0例,女19例;年龄13~54岁。10例血红蛋白高于15g/L,6例红细胞计数高于50×1012/L。10例均行CT、MRI、DSA检查,19例行MRI、DSA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18例,小脑蚓部3例,延髓13例,小脑半球伴延髓4例(多发)和桥小脑角1例。单发28例,多发11例。囊腔型24例(包括多发),实质型15例(包括多发)。28例MRI表现有血管流空。29例DSA表现肿瘤染色早、染色浓和染色时间延长。CT平扫低密度6例,等密度4例,增强扫描全部肿瘤结节明显强化。结论成血管细胞瘤在CT、MRI、DSA上有特征性表现,多种影像学手段结合检查可避免病灶数目遗漏。  相似文献   

3.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囊性肾癌9例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分析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右肾6例,左肾3例,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CT呈囊性低密度区,MRI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区。CT及MRI的特征性表现:(1)肿瘤囊壁厚薄不均,可伴有囊内壁结节;(2)单囊腔多于多囊分隔;(3)肿瘤由肾实质向外生长,肿瘤与肾脏构成“8”字形;(4)肿瘤压缩肾向腹腔  相似文献   

4.
囊性肾癌的CT诊断(附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囊性肾癌9例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分析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右肾6例,左肾3例,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CT呈囊性低密度区,MRI的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区。CT及MRI的特征性表现:(1)肿瘤囊壁厚薄不均,可伴有囊内壁结节;(2)单囊腔多于多囊分隔;(3)肿瘤由肾实质向外生长,肿瘤与肾脏构成“8”字形;(4)肿瘤压迫肾脏向腹腔移位及肾脏代偿性增大。结论:本研究总结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为囊性肾癌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发胶质瘤4例,其中恶性室宫膜瘤3例,表现为脑室内及额顶叶脑实质内实质性肿块或囊性病变,多发星形细胞瘤1例,病变分别位于额叶及小脑蚓部;双侧听神经瘤及多发脑膜瘤各3例、CT和MRI表现均较典型;脑膜瘤合并胶质瘤3例、脑膜瘤合并听神经瘤1例和垂体瘤合并胶质瘤1例。结论:结合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可对大多数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作出正确诊断,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6.
胸腔入口区肿瘤影像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X线、CT及MRI等影像检查在胸腔入口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肺上沟癌、甲状腺瘤、支气管囊肿、脂肪瘤等肿瘤。所有病人均有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28例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结果:42例经X线发现肿瘤阴影。28例行CT检查,定位正确者27例;定性正确者25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40例MRI定位均正确;定性正确者36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0%。结论: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CT检查对组织成分的显示优于X线检查,显示钙化、骨质破坏、坏死及脂肪等均较满意。非侵袭性的MRI检查对胸腔入口区肿瘤诊断准确性高,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应列为首选检查。MRI显示血管及臂丛神经受侵是其特有表现,显示钙化及骨质受侵不如CT扫描。  相似文献   

7.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此瘤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如下特点:①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稍长T1、等T1、长T1与等T1混杂信号或是长T1与短T1混杂信号,在W2Wi上大多表现为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注射对比剂后肿瘤的强化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五种:非强化性的囊壁及显著强化的壁结节、强化的囊壁及显著强化的壁结节、环形强化的囊壁、实性肿瘤的均匀强化、肿瘤大部分为实性成分的不均匀强化;②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分叶状,不伴出血时,瘤周水肿少见或是轻微可见;伴出血时,可见明显水肿;③肿瘤多为囊性、囊实性或是呈大囊小结节型,可伴出血。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MR/特点,结合患者的年龄及临床发病特点,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及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结论:MRI及CT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但MRI除能直接形成三种位置图像外,其他方面并不优于CT;超声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样脑炎的MRI表现和Gd-DTPA增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报告9例肿瘤样脑炎的MRI所见,并与1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样脑炎的非增强磁共振成像(NC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缺乏特征性,其CEMRI表现为(1)斑片状高信号,大小不一,强弱不一,散在分布。(2)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增强,(3)脑膜线状增强。(4)血管壁套状增强。脑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表现为结节状增强或为伴有中心坏死的不规则花环状增强。结论:CEMRI能反映肿瘤样脑炎的炎性渗出、肉芽肿形成、硬膜充血和血管周围炎的病理特点,对肿瘤样脑炎和脑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行CT和(或)MR检查;男16例,女8例;10岁以下9例,11~20岁6例,20岁以上9例。结果:部分囊性型21例,好发于顶叶,肿瘤部分为囊性,实质较少,囊液在CT平扫时稍高于脑脊液密度,MRT1加权像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加权像似脑脊液高信号。肿瘤实质在CT平扫时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MRT1加权像信号稍低于脑实质,MRT2加权像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实质内常有条状或点状钙化。瘤周一般无水肿或仅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及囊壁轻到中度强化。完全实质型多见于年长的成人,肿瘤好发于额叶,且常累及双侧,CT平扫时肿瘤多呈稍高密度,出血和钙化多见,瘤周水肿明显,多呈显著不均质强化。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可分为部分囊性型和完全实质型,部分囊性型CT和MR表现很有特点,常能提供准确诊断,完全实质型与胶质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