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致残率较高。2003年以来,我们应用自拟利湿化瘀解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AS,医护结合,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参照文献[1,2]确诊为AS。按  相似文献   

2.
任金生 《河南中医》2008,28(7):55-56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解毒汤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6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湿化瘀解毒汤治疗,15 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利湿化瘀解毒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向慢性肝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清 《国医论坛》2007,22(3):30-3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痹法配合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作用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组在服用SASP的同时,配服化瘀通痹散(随证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0个月.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1a观察腰骶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指数、扩胸度、Schober试验、枕臂试验、关节指数、功能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骶髂关节X线片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①两组均能获得相似的较高总有效率(P>0.05),但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1a后的随访中治疗组未发现有复发者,而对照组有28.6%的复发率;②两组均能显著改善观测指标,但治疗组在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指数、枕壁试验、ESR及CR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骶髂关节X线片及两组间X线变化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两组均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益气化瘀通痹法联合SASP治疗活动性AS较单用SASP组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而毒副作用并不增加,表明该法是一种治疗活动性AS较好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励 《国医论坛》2018,(2):52-53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佐治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应用替硝唑、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佐治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痹方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DKK-1在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云克治疗,试验组给予SASP加中药风痹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统计并比较2组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Schober试验、指地距(FFD)、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CRP、ESR、DKK-1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Schober、FFD、BASDAI、CRP、ESR、DKK-1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痹方联合SASP治疗AS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4,(12):1628-1629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和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骨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生黄芪、当归、骨碎补、土茯苓、白术)治疗本病;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骨关节炎有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樊平 《陕西中医》2013,34(4):397-399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汤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利湿化瘀汤。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排泄率、血清肌酐(SCr)、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湿化瘀汤治疗IgA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柔筋健步丸联合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分别给予柔筋健步丸口服联合埋线、刺络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88.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有效率占76.6%.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Schober试验、晨僵时间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柔筋健步丸口服联合埋线刺络法治疗AS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生黄芪、当归、骨碎补、土茯苓、白术)联合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利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配合中药组)和对照组(妇乐冲剂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与5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利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1.
谷风  宋卓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01-1602
目的:观察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利湿化瘀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并以中药妇乐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0.00%、36.67%;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使异常升高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以红藤灌肠液灌肠qd联合SASP1.0g qid,对照组予以SASP1.0g qid,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疗效明显优于SAS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化瘀解毒汤联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职业性铅中毒患者21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9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自拟化瘀解毒汤与依地酸钙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用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连用3天停4天,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24h尿铅含量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铅含量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其中观察组所需(2.4±0.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67%,而对照组所需(4.6±0.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瘀解毒汤联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益肾利湿化瘀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益肾利湿化瘀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6例口服益肾利湿化瘀汤,对照组46例口服秋水仙碱片和别嘌呤醇,疗程10 d。结果:疗后两组均能降低血尿酸,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4.78%优于对照组65.21%(P<0.05)。结论:益肾利湿化瘀汤能降低高血尿酸血症,对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方内服联合寒痹外用方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16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脱落7例)和对照组103例(脱落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补肾壮骨方口服+寒痹外用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补肾壮骨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功能指数(BASFI)、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中医证候评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AS疗效评价标准20反应(ASAS20)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SFI、BASDAI、脊柱痛、中医证候评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CRP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BASFI、中医证候评分、指地距、Schober试验及脊柱活动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达到ASAS20有效标准者89例占88.12%,对照组为73例占70.8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补肾壮骨方内服联合寒痹外用方治疗AS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补肾壮骨方,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健脾、化瘀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积分及实验指标变化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肾健脾、化瘀利湿法联合西药苯溴马隆片口服能更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铂  胡胜利 《新中医》2019,51(1):93-96
目的:观察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口服及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浅静脉炎,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黄亦曼 《光明中医》2014,29(1):83-8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周法,辅以清热利湿化瘀,对照组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以红藤灌肠液灌肠qd联合SASP1.0gqid,对照组予以SASP1.0gqid,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疗效明显优于SASP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莫比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方法.将确诊为AS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莫比可+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治疗组45例接受莫比可+SASP+正清风痛宁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各评估参数治疗后前差值的两组比较,病人总体评价(PGA)、医生总体评价(PhGA)、全身痛、ESR、CRP、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BASRI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脊柱痛、夜间痛、晨僵、枕墙距、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治疗前后变化值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终点时两组间莫比可的用量及撤减莫比可的天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联用正清风痛宁组有明显增加抗炎镇痛、缓解病情、改善患者各种体征作用,并具有助减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