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研究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8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45种组分。其中有19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结论:醇类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花蕾中,而花中含有大量的酯类化合物,说明醇类化合物在结香花开放的过程中可能逐步被植物体内的酶催化形成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枇杷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枇杷花和花蕾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技术,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质量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从枇杷花花蕾和花中鉴定出10和13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8.63%和97.18%。结论:枇杷花花蕾和花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苯甲醛,是枇杷花的赋香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桂花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的花中共鉴定出66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9.96%、71.83%和83.61%。结论:首次分析了不同品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桂花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从其根中共分离和鉴定了32个化合物,以硬脂酸含量最高达6.39%;茎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1个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含量低于1%;叶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3.30%;花蕾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达8.22%。结论通过对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供药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为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根、茎、叶、花蕾4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其根中共分离和鉴定了32个化合物,以硬脂酸含量最高达6.39%;茎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1个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含量低于1%;叶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3.30%;花蕾中共分离和鉴定了28个化合物,以棕榈酸含量最高达8.22%.结论 通过对聚花荚蒾根、茎、叶、花蕾4个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供药用、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降香及其伪品挥发性成分的异同点,为降香的真伪优劣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降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降香及其伪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70种成分,鉴定出38种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和醛酮类,从降香挥发性成分中检测出42个峰,鉴定出25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6.54%;从其伪品中检测出28个峰,鉴定出19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0.7%.结论 降香及其伪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两者共有的成分有6种,含量差异大,降香的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占挥发性成分的61.47%,其伪品的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9.04%.本实验为降香真伪优劣的鉴别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为降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蒺藜炒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脂肪油进行分析,为科学评价蒺藜炒制意义提供相关化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实验室炒制装置收集蒺藜炒制过程中挥发出的成分,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生、炒品挥发油及甲酯化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从生蒺藜挥发油中鉴定出14个化合物,炒蒺藜中鉴定出13个,炒制中挥发出的成分鉴定出11个。3类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亦发生变化,生、炒蒺藜中脂肪油含量相近,两者脂肪油中均检出了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反-9,12-十八碳二烯酸、山嵛酸。结论:蒺藜生、炒品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炒制对蒺藜脂肪油的含量和其中的脂肪酸组分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粉碎前后连翘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连翘挥发油中检出33个组分,鉴定出粉碎组23个成分,未粉碎组28个成分。结论:GC-MS对连翘挥发油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山东地产连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砂仁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药效各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冷冻干燥新鲜阳春砂仁的果实和根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燥种子团、果皮以及根茎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按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性成分中总共分析鉴定了120种组分,包括种子团30种、果皮63种、根茎70种,三者共有成分仅有10种;种子团和果皮中酯类成分百分含量最高,分别为52.5%、42.09%;根茎中的烃类成分含量最高,为39.32%;种子团、果皮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分别为52.46%、40.35%和18.34%。结论: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为三者的药效各异性以及根茎和果皮的资源再利用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南产高良姜叶和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高良姜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高良姜叶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3.94%,主要是由萜类、酚(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13.97%)、3-氯苯基-β-苯丙酸酯(10.33%)、石竹烯(9.85%)、苄丙酮(8.26%)、β-蒎烯(7.63%)和棕榈酸(3.44%)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从高良姜花中鉴定出16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4.99%,主要由酚(醇)类、萜类和酸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20.61%)、石竹烯(10.93%)、棕榈酸(9.15%)、3-苯基-2-丁酮(5.92%)、苯丙醛(2.74%)、β-水芹烯(2.71%)和芳樟醇(2.28%)等化合物含量较高。结论良姜叶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本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珍珠梅中提取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槲皮素的收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媒用量、回流时间及回流温度对槲皮素提取的影响,筛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所用乙醇浓度为950mL/L,乙醇用量为药材的5倍量,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60℃.[结论]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化的条件可靠,适用于提取珍珠梅中的槲皮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癌前病变大鼠抗氧化活力的影响。方法 给动物灌胃给药,用DEN制备大鼠化学致癌初期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肝匀浆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结果 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升高DEN致癌初期大鼠血清、肝匀浆SOD、GSH—PX的活性,升高GSH及降低MDA的含量。结论 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EN致癌前病变大鼠的抗氧化活力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珍珠梅提取物对S_(180)荷瘤小鼠肿瘤增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珍珠梅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增长抑制作用.[方法]取60只小鼠制作S180荷瘤模型,观察给予珍珠梅提取物后小鼠S180荷瘤的增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变化;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率.[结果]珍珠梅提取物对小鼠S180荷瘤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VEGFmRNA在珍珠梅提取物大、中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珍珠酶提取物改善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下调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肿瘤增长.  相似文献   

14.
珍珠梅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珍珠梅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方法 ]将 16 0只小鼠随机分成 4个组 ,即对照组及珍珠梅大、中、小剂量组 ,珍珠梅提取物灌胃给药 ,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 ,测定各组小鼠耳片的重量差 ;观察给予冰醋酸后小鼠的扭体反应及其次数的变化 ;采用常压耐氧法记录小鼠耐缺氧时间 ;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游泳 4 5min后小鼠的肝糖原及血清乳酸含量 .[结果 ]珍珠梅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 ,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 ,延长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时间 ,且使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增加、乳酸含量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珍珠梅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毛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W ILLEY138.L谱库自动检索。结果: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共鉴定出29个组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为毛银花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槐花、槐米和槐叶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槐花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6.73%,从槐米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55.74%,从槐叶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66.5%。结论:有7种化合物:硬脂酸、肉豆蔻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山嵛酸和植醇是槐花、槐米和槐叶所共有的。  相似文献   

17.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