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筠  向萍  朱清香 《全科护理》2014,(30):2875-2875
甘露醇注射液作为高渗透降压药,是临床抢救特别是脑部疾患抢救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降低颅内压药物所要求的降压快、疗效准确的特点。遇寒冷天气或久置不用时易产生白色针状结晶,需加热溶解。临床上多用煮沸法加热,由于液体瓶身长时间放置于水中,标签易破损或脱落,造成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甘露醇多为 PP 瓶,我们用微波炉加热用以溶解结晶的甘露醇,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莉多 《全科护理》2012,(20):1906-1906
临床上溶解结晶的甘露醇,常规方法是将瓶装甘露醇置于电饭煲中,将甘露醇完全浸没于水中加热煮沸,此种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加热时间较长,二是加热后甘露醇瓶身标签易脱落、浸烂,影响用药安全。为避免上述问题,本科于2012年1月  相似文献   

3.
避免甘露醇结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娥  刘健美 《护理研究》2005,19(7):1398-1398
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其作用快、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甘露醇遇冷易结晶,需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如室温低于15℃易结晶,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避免甘露醇结晶的新方法,经多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受到了护士的普遍认可和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露醇注射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晶,给抢救治疗带来不便,甚至延误抢救时间。临床上通常使用煮沸法溶解结晶,此法存在工作效率低、煮沸后标签容易脱落及损坏、瓶体易破裂等缺点。我科2005年开始使用全自动电开水器(广东省白县乐意厨具工业生产,型号LY93—30)溶解甘露醇结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甘露醇是一种己六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压、脱水、利尿药。甘露醇在低于20℃的环境中就会出现结晶,所以在冬季或者夏季室内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量结晶,结晶的甘露醇必须在晶体溶解后才可以使用,而一般常温下甘露醇结晶不能溶解,于是如何快速而又安全地溶解甘露醇的结晶体就成了很多临床科室面临的问题。我科室采用加热包加热结晶的甘露醇使晶体溶解,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露醇注射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结晶,给抢救治疗带来不便,甚至延误抢救时间.临床上通常使用煮沸法溶解结晶,此法存在工作效率低、煮沸后标签容易脱落及损坏、瓶体易破裂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丁荣楣  王平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72-1972
20%甘露醇是临床必备抢救药品之一,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等。该药品易结晶,现介绍一种方便、省时省力的溶解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25%甘露醇在20℃以下就会结晶,给临床上带来很多麻烦,在使用甘露醇多的科室,如中心药房可以使用甘露醇溶解用的加温器进行保存,在神经内外科可以使用电热恒温水箱加热保存,但是对于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消化科等大部分科室使用较少,而甘露醇作为抢救物品必须在每个病房至少存放1瓶,即使每天检查和去相关科室调换无结晶甘露醇,拿到病房后又会结晶,另外紧急抢救时去更换时会耽误抢救时间。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有些医院使用微波炉解晶,但是,目前甘露醇包装有很多,我院使用的塑料包装,不适用;有些地方使用办公用电热台板溶解甘露醇结晶,但是对于使用较少的科室太占地方,比较适合使用量大的科室;有些医院使用电炉煮沸法溶解结晶,此法工作效率低、缺乏安全性。为此,笔者自2013年11月开始在心内科使用充电发热保暖鞋保存甘露醇,未有结晶发生,随拿随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飞苑  蓝海  谢冠玲 《护理学报》2009,16(10):77-77
甘露醇熔点高,性质稳定,但冬季容易结晶,细小的结晶易堵塞肾小管,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内压增高,如冬季输注前不加温溶解,会有大量的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可能引起血栓或静脉炎,影响临床应用。故冬季甘露醇应在加温后,无结晶的情况下使用。随着软包装注射液的广泛应用,以往的热水浸泡法溶解甘露醇结晶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2007年起,我科开始应用暖袋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冬娥  刘健美 《护理研究》2005,19(15):1398-1398
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其作用快、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甘露醇遇冷易结晶,需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如室温低于15℃易结晶,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避免甘露醇结晶的新方法,经多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受到了护士的普遍认可和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人拜读了刊登在贵刊2013年第21期由丁荣楣、王平老师撰写的"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1],该文对有结晶的甘露醇用微波炉加热进行溶解,确实给我们临床溶解结晶甘露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该文只针对甘露醇溶解提出了解决办法,如果能从甘露醇的溶解和保存进行综合考虑,便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院设计的甘露醇注射液恒温加热箱[2]既能对结晶的甘露醇进行溶解,又能对溶解后的甘露醇进行保存,愿与作者商榷,不妥之处还望指  相似文献   

12.
甘露醇使用过程中加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是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20%甘露醇为高渗脱水剂,熔点166℃~172℃,在低温下易析出结晶,需要加热溶解使用,如不加热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血管硬化,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本组试验证明:20%甘露醇加热使用特别是在冬季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使患者减少疼痛、增加舒适度,提高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注射液属高浓度液体,遇天气寒冷时易产生结晶.在药房时,由于保持有稳定的温、湿度不易产生结晶,而领到各临床科室后则易形成结晶,且有多次溶解又多次再结晶的现象,给临床使用带来了不便.为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发明了一种方法,应用于未结晶甘露醇或结晶后已溶解的甘露醇,取得了良好的预防结晶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预防甘露醇结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注射液属高浓度液体,遇天气寒冷时易产生结晶.在药房时,由于保持有稳定的温、湿度不易产生结晶,而领到各临床科室后则易形成结晶,且有多次溶解又多次再结晶的现象,给临床使用带来了不便.为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发明了一种方法,应用于未结晶甘露醇或结晶后已溶解的甘露醇,取得了良好的预防结晶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甘露醇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高渗组织脱水剂及自由基清除剂,是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常用药物[1].由于甘露醇注射液为饱和灭菌溶液,常温下存放一段时间易析出结晶,温度越低存放时间越长,结晶越严重[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临床用药前需融化结晶,为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对于急诊急救脑血管意外病人,如果因为甘露醇结晶未能及时用药则会延误抢救时机.2011年1月起我院采用冰包存放甘露醇防止甘露醇结晶,经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露醇注射液遇冷容易结晶,在临床上使用带来很不方便。为了能把结晶甘露醇快速溶解。又能避免在溶解过程中易出现标签破损、字迹模糊或瓶体破裂等现象,现将我院一种简单方便、又不需成本支出来溶解结品甘露醇的妙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顾建华  陈江  雷敏会 《护理研究》2008,22(20):1874-1874
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其作用快、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甘露醇遇冷易结晶,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现介绍一种自制甘露醇溶解仪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甘露醇结晶的溶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英文名:Mannitolum),为六元醇呈白色结晶性粉末,d型mp.165-169℃,Ⅰ型mp.164℃,d1型mp.170℃。5.07%水溶液为等渗溶液,临床上常用20%甘露醇高渗溶液作为组织脱水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等,是抢救药品必需之一。冬季甘露醇易结晶,现将一种省时、省力、方便的溶解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甘露醇(mannitolum)为六元醇,呈白色结晶性粉末,5.07%水溶液为等渗溶液。20%甘露醇高渗溶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组织脱水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等,是抢救药品必需之一。甘露醇熔点高、性质稳定,但冬季容易结晶,影响临床使用。2000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巧借开水器散热,溶解甘露醇结晶,较之以往的煮沸法、供暖暖气片放置法简洁实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世琼 《全科护理》2012,10(15):1426-1426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有结晶的甘露醇,使用时必须经沸水加热、微波炉烘烤等方法溶解结晶甘露醇,然后取出用力摇,稍有不慎引起瓶身炸裂,既损瓶体及标签,又危险、耗能、费时。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医院病房的开水间大都用的是电热水器,利用电热水顶部的高温加热甘露醇,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