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6个月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各23例,治疗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提高脑梗死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艳霞  张娟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2):118-118,117
目的探讨文拉法新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干预组(常规治疗加文拉法新),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分别于入院第二天,4周,6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抑郁症状改善,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组由(29.3±6.4)分降至(11.8±6.2),对照组由(28.6±7.2)降至(16.9±6.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新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苗琳  娄百玉  薛荣亮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65-1266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并与55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47.69%,有肯定的抑郁占46.15%.心理干预后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降低.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给予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能否增加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法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具有连续资料的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98例,对53例同时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以及血脂异常多种危险因素的轻症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进行了早期识别和口服药物干预、进行长期随访,并与45例未予以抗抑郁药物的轻症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抗抑郁治疗能提高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轻症脑梗死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结论对高危轻症脑梗死患者予抗抑郁治疗能增加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内科疾病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及临床特点。评价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患者226例,将226例病人按照合并的内科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卒中后抑郁病人。将筛选出的76例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2组:西酞普兰治疗组38例,谷维素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谷维素治疗8周。结合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NFD)及Barthel(BI)指数判定疗效。结果合并内科疾病组与不合并内科疾病组抑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酞普兰治疗组前后HAMD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值及BI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不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合并的内科疾病数目越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越高。西酞普兰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残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患者抑郁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138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单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78例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两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周后,治疗组在改善脑梗死后抑郁伴失眠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伴失眠。  相似文献   

8.
董晶石 《现代保健》2010,(12):79-8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脑梗死住院患者186例并发抑郁发作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26.0%,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较多。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及病变部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何菲 《中国校医》2018,32(3):216-217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4—2016年本院接收的138例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问卷调查,比较普通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焦虑情绪显著降低(P<0.05),抑郁自评表结果显示,患者的抑郁率也显著降低(P<0.05),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内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值得在内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病人、脑梗死伴抑郁者与健康老年人记忆的差别。[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病人(伴抑郁50例,不伴抑郁36例)进行记忆功能测试。[结果]脑梗死病人的各项记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本项结果提示了脑梗死治疗的新策略,改善情绪及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学习与记忆。  相似文献   

11.
徐红梅 《职业与健康》2014,(16):2334-2335
目的研究急性首发脑梗死后抑郁与病变部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2007年6月一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产生抑郁焦虑情况的患者比例;并比较不同脑梗死部位的患者抑郁比例及评分情况。结果48例急性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34例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况,占70.83%;其中脑左部梗死患者中患抑郁焦虑的人数最多,共有16例,占47.06%;不同脑梗死部位的患者抑郁评分不同,其中脑左部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最高,与前、右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部相比差距虽较大,但经组间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的情况不同。结论脑左部急性首发脑梗死的患者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最大,且抑郁程度最严重。性别、年龄、工作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抽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心血管并发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心血管病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并发焦虑抑郁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进一步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并发焦虑抑郁症状的心血管患者中,34例并发焦虑症状、18例并发抑郁症状,16例焦虑合并抑郁症状。经积极治疗后,痊愈4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对于心血管患者,通常会并发焦虑抑郁症状,为了使心血管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既能够消除原有病灶,又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在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给予抗焦虑抑郁方面的药物治疗,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认知疗法和电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F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2个月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娩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和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增强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的1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脑梗死后抑郁组和对照组,同时所有患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抑郁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12.82±2.1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7.10±1.4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轻、中、重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其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情志干预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情志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抑郁改善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志干预可明显提高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抑郁程度,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焦虑和抑郁患者使用黛力新和帕罗西汀加以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轻中度和重度患者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黛力新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的有效了分别是85%和87%,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重度焦虑/抑郁患者的有效率为85%和6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量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黛力新和帕罗西汀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对抗抑郁和中度焦虑的治疗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黛力新相对帕罗西汀的价格更加便宜,所以治疗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其对重度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因此,适合早期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内科疾病住院患者普遍地存在抑郁状态,分析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患者抑郁的发生状况、抑郁发生的不同程度,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降低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方法取101例内科住院病人,采取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01例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抑郁的患者有47例,占47.5%。结论内科住院患者有抑郁发生,其影响因素与月均收入、报销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7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SBI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并按疗程给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6周后,以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通过HAMA和HAMD评定,7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SBI患者经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头晕为主诉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可靠,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科疾病住院患者普遍地存在抑郁状态,分析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患者抑郁的发生状况、抑郁发生的不同程度,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降低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方法取101例内科住院病人,采取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01例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抑郁的患者有47例,占47.5%。结论内科住院患者有抑郁发生,其影响因素与月均收入、报销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梗死灶部位与恢复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20例CT或MRI明确梗死灶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精神状况调查,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研究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概率和梗死灶的数量及所在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结论:梗死灶的数量与梗死后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