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安市淮阴区自1983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由计划免疫前的563/10万下降到计划免疫后的4/10万左右,1999年后无麻疹病例报告。为了解该区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后的免疫水平,评价免疫效果,2004年4月开展了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淄博市高新区三种水痘疫苗免疫策略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方法选取2007-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现住淄博市高新区水痘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不同水痘免疫策略的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率、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自费期、免1期、免2期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1.29/10万、35.27/10万、20.44/10万,免2期较免1期、自费期冬春季发病高峰均有削弱,15岁小年龄组人群水痘病例构成比逐渐下降,15岁人群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地区发病率逐渐下降。免2期与免1期相比,4岁~年龄别发病率、构成比较1岁~下降更明显。结论高水平水痘疫苗接种率可降低适龄儿童水痘发病率,2剂次水痘免疫策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曾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高发地区,50年代平均发病率14.68/10万,最高年份达46.03/10万。自1960年应用脊灰疫苗免疫以来,脊灰流行逐步得到控制,70年代发病率降至1.38/10万,实行计划免疫后降低到0.13/10万。1988年开展消灭脊灰活动,发病率控制在0~0.06/10万,近4年无野毒株病例。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现把几年来消灭脊灰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回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自 1954年有疫情记录以来 ,至 1992年累计报告脊髓灰质炎 (脊灰 ) 6 36 6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2 77/ 10万 ;死亡 56例 ,死亡率为 0 0 2 3/10万。最高发病年份是 196 5年 ,报告发病率为33 57/ 10万 ,死亡率为 0 6 2 / 10万。自 1973年石家庄市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特别是 1985年装备冷链以后 ,增加了免疫接种次数 ,提高了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效果 ,使脊灰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1993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1991~ 1999年石家庄市开展了对 4岁以下儿童 9次 17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服苗人数共计70 82 4 38人 ,接种率始…  相似文献   

5.
何俊  速存芬  钱晏飞  钱瑞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88-6491,6494
目的 系统了解曲靖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方法 根据全市AFP病例监测481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各年主动监测旬报表,用ACCESS2002开发的数据库“AFP病例管理系统”及Excel 200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曲靖市1995~2010年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48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2/10万、2.47/10万、1.86/10万、1.74/10万、1.25/10万、1.79/10万、1.87/10万、1.70/10万、1.83/10万、1.34/10万、1.51/10万、1.94/10万、1.21/10万、2.15/10万、1.39/10万、2.39/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其他各项监测指标逐年提高,于2000年全部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结论 AFP病例趋于小年龄组,易感人群依然存在;16年出现无病例报告的县11县次,初次就诊报告率低(42.83%),提示必须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同时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克服厌战情绪;消灭脊灰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AFP病例监测为该工作提供监测资料和证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合肥市2005~2008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情况,为巩固无脊灰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合肥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5~2008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10万、3.00/10万、5.50/10万、4.00/10万,分布于全市7个县区,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未全程免疫和不详者只占8.20%。结论合肥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措施落实,有效地支持了无脊灰状态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贵州省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利用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收集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 P)免疫史,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贵州省报告百日咳病例136例(0.13/10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报告32例(0.09/10万)、42例(0.12/10万)和62例(0.18/10万)。0岁婴儿报告发病率最高(6.18/10万)。7-8月发病数占33.09%。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市(州)为六盘水(0.29/10万)、毕节(0.21/10万)和遵义(0.20/10万)。本省和外省报告病例分别占47.79%、52.21%。0剂、1剂、2剂、3剂、4剂DTa P免疫史的病例数分别占48.28%(56/116)、13.79%(16/116)、13.79%(16/116)、18.97%(22/116)、5.17%(6/116)。结论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提高百日咳病例临床诊断和监测报告能力,完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经逐步完善,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从1995年的0.94/10万上升至2001年1.01/10万.在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已连续开展了8次17轮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的提高,高邮市乙脑已处于较低发病水平,1990年以来发病率均在0.24/10万以下,2002年以来无乙脑病例报告.为掌握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于2006年5~7月对高邮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台州市2004-2008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更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麻疹流行状况。结果2004-2008年,该市麻疹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26例、1 734例、189例、677例、2 12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27/10万、33.65/10万、3.67/10万、13.14/10万、41.16/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分别为208例、484例、75例、278例、607例。2005年开展“消除麻疹专项强化免疫活动”,2006年麻疹发病率最低,为3.67/10万。发病高峰月份为每年的3~5月份。在麻疹高发的2008年,病例年龄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和10~40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82%(1 799/2 121)。结论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可明显控制麻疹发病率;应继续加强<2岁和10~40岁人群的常规免疫及其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