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桂枝汤可谓医圣张仲景群方之冠,笔者以为,其中寓有顾护卫阳之意,故不揣浅陋,试论如下。1病机:卫阳不足,邪风入侵 《伤寒论》第12条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95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又载:“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妙用颇大。本文就桂枝汤的双向治疗作用,试作如下肤浅讨论。一、发汗与止汗桂枝汤具有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发汗作用,以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舌苔薄白之太阳表虚证,此已为人所共知。然桂枝汤尚具有滋阴和阳、谐调卫气之止汗作用,以发汗之法,奏周表止汗之功,更属妙绝,令人回味。如《伤寒论》54条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自汗证  相似文献   

3.
高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湖北中医学院主编1979年7月版)一书,在54条(本文所用条文序号及文字系教材中采用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的序号及文字)“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的释义中指出:“本条言卫气不和,上条言营气和,二者各谈一个侧面,实则均为营卫失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人认为:桂枝汤不是发表剂而是补益剂。笔者对此颇有同感,借此从桂枝汤的作用机理及其属于哪一类补益剂两方面,略陈管见,不妥之处,希同道指正。《伤寒论》桂枝汤主证第12条云(以下只列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53、54条中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就是说,桂枝汤证是人体卫气虚弱,“不共荣气和谐”而引起的荣卫不和之证。即《灵枢·荣卫生会》所云:“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悍慓滑疾,见开而  相似文献   

5.
一、营卫不和因于卫辨治析疑《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宣桂枝汤。”两条皆云营卫不和因于卫,故同宜桂枝汤调和为治。但原文不明之处有三:一是病因有无风邪?二是营卫不和因卫虚还是卫强?三是两条分述之意义何在?审症求因,见自汗出,不兼气虚之里症,不去止汗复取汗法,是风邪在表无疑。原文言“病常……”和“……不愈”,指病程日久;风邪恋表,故必卫气不足。笔者之所以分述两条,除说明卫虚之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外,还有鉴别诊断之意。如卫气虚衰,无力抗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和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汤为《伤寒论》的首方。一般方书皆置其于“汗法”门下。但就笔者学习与临床体会,感到此方对“和法”的体现,其实并不亚于“汗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现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探析。从桂枝汤的适应病证看,除了主治太阳中风证外,还可治其他多种病证。如治疗“病常自汗出者”,“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伤寒论》53、54条),治疗“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的病证(《金匮·妇人妊娠脉证并治》)。柯琴还以其治疗“自汗盗汗虚疟虚痢”,叶天士也以其治疗咳嗽、疟疾、泻、喘、痞、诸痛和发疹等证。今人桂枝汤应用之广泛,几乎遍及内、妇、外、儿、皮肤、五官各科及人  相似文献   

7.
李芝萍 《中医研究》2007,20(10):58-59
未明热,用西医的理论,依靠检查、化验去寻找病因,往往病因未明之前,医生束手无策,患者痛苦不堪。而中医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第54条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李素云教授在临床中将未明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并结合现代检查、化验,有针对性地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择时服药方法,古来已有。(《伤寒论》中:“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里指给药时间,应当在汗出休止时,效果才好。此与通常的不论何病、何药,一天皆分二次(早、晚)或三次(早、中、晚)的服药方法不同,是一种颇有发展前途的服药方法。而此法在当前中医药的研究及运用中还不多见,研究方法也较局限,更未形成系统的治疗学科。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探讨思路与方法,以求抛砖引玉,供深入研究时参考。针刺按时开穴法,值得借鉴。它是根据  相似文献   

9.
1桂枝汤有广泛的适应证而非仅用于解表仲景虽首用枝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但综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难发现,桂枝汤是两书众方之中的一首重要方剂,它是一大类相关方剂的代表方和基础方,由桂枝汤而变生之类方在书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适应症也颇为广泛,桂枝汤除用治中风表虚之外,还用治“病常自汗出”及患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等非外感之杂病,《金匮要略》中还用原方治疗孕妇“尺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说明仲景已不将此方限于解表。至于以桂枝汤为基础而化裁之类方大多与外感无涉,诸如小建中…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与玉屏风散据有人撰文称:已故名医程门雪先生曾经认为桂枝汤与玉屏风散的主要区别在于桂枝汤适用于“有邪”,玉屏风散适用于“无邪”。反复呤咏,似觉得欠妥。桂枝汤固属太阳中风之正方,功用在于解肌调营卫,而营卫不调,多由外邪侵犯人体而引起,这样,“有邪”之说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否有不因外邪而致的营卫不和呢?《份寒论》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54条云“病人脏无他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乃《伤寒论》之首方,以调和营卫被古今医家所习用。在《伤寒论》中,从病理角度说明桂枝汤调和营卫最为醒目的要数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余临诊近30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治愈难症与不测之证,常获良效。现就叙几例陈述于后,意欲抛砖引玉,倡同道共鸣,拓桂枝汤调和营卫一法广用之。 1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郝某,女,51岁,1997年11月7日初诊。患者更年期综合征已3年,经常感到周身发热,然后自汗出,烦躁不宁,多次医治,但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伤寒论》中,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是一定之法,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一提到麻黄汤、桂枝汤,人们就往往联系到太阳病。如236条(按:本文所引条文序号,据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与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认为是病邪初传阳明而太阳表证未罢的证治。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认为是太阴与太阳同病而病偏于表的证治。甚至把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伤寒论》第24条说:“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为何先刺风池、风府?有何理论根据? 答:桂枝汤为解肌发汗之轻剂,适用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之表虚证。初服桂枝汤(即  相似文献   

14.
一、桂枝汤证分类《伤寒论》第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后世称“桂枝四症”,凡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问中风伤寒或杂病,均当选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大抵有如下分类: 1、六经表桂枝汤证《伤寒论》六经病证,虽各有其特点,但每一经都囊括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的内容。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解肌散风故凡六经经表之证,多用此方治疗,诸如第12条为太阳中风经表证,第234条为阳明经表证等。 2、表里同病桂枝汤证《伤寒论》表里同病而使用桂枝汤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证挟有里实者,治当先解表后攻里,如44条云:“太  相似文献   

15.
桂枝湯治自汗,根据《伤寒論》的記載,大体可应用在三种情况下: 一、营弱卫强,太阳病发热汗出,此方作为外感風寒解肌发表之剂; 二、营卫不和,病常自汗出者,此方作为复发其汗而調和营卫的止汗剂; 三、卫气虛弱,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以此方先其时发汗,作为解除表虛的止汗退热方剂。  相似文献   

16.
<正>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但其应用范围广泛,外感、内伤许多疾患均可用其施治,浅析如下。1桂枝汤的适应证根据《伤寒论》第2条、13条、54条经文,发热、自汗为各条所共有,均主以桂枝汤,说明发热、自汗是应用桂枝汤的主要症状,其发热特点既不同于阳明病的蒸蒸大热,又不似少阳  相似文献   

17.
汗法的运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汗调和营卫之说,首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病篇中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  相似文献   

18.
试析桂枝汤     
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之经典巨著之一,它为中医学术奠定了理法方药基础,对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桂枝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可谓《伤寒论》113方之首。古人对桂枝汤亦多有论述,本文试述学习桂枝汤的几点意见。一、桂枝汤主证及其病机《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从上述两条原文中可以看出,太阳中风的证治是桂枝汤的主要适应证。“太阳中风”概括了上述两条内容。桂枝汤证即是头痛、  相似文献   

19.
李桂萍 《光明中医》2014,(7):1536-1537
历史研究《伤寒论》的医家都认为,论述桂枝汤禁忌有3条: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9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于是依次总结出桂枝汤禁忌证有三:一曰表实无汗者禁;二曰嗜酒之人,内多湿热者禁;三曰阳热内盛服桂枝汤吐者禁。其中尤其强调了第16条无汗禁桂枝。  相似文献   

20.
<正>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但对本方的归属问题,古往今来,争议未休,有认为属解表剂者,有认为属和解剂者,亦有认为属补益剂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桂枝汤的主治证、立法、功效等方面分析,应属解表剂。一、桂枝汤的主治证,属表证《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