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娟平 《医疗装备》2023,(9):107-109
目的 探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内瘘血流改善情况、内瘘使用时间、生命质量、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头静脉壁厚度和动脉瘤横经均小于对照组,内瘘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延长内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握力圈锻炼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长期血液透析患者7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予局部热敷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握力圈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透析血流量、透析充分性、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和动脉阻力指数(R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AVF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透析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透析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瘘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动脉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内瘘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8和vWF水平较...  相似文献   

3.
魏群 《医疗装备》2020,(6):171-172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透析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单一远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初次透析血流量、术后3周透析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透析内瘘患者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透析血流量,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远红外线照射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2021年12月,共包括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采取kp-b220远红外线照射仪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透析血流量、血管内径、壁厚、生化指标、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UN、Cr、UA、Ca浓度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生命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显著比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8%,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仪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血流量,确保透析疗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孙媛媛 《医疗装备》2022,(12):143-145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12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初次透析血流量、术后4周透析血流量、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初次透析血流量及术后4周透析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增加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杨旺华  戴锐 《医疗装备》2022,(2):100-102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江西省临川区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远...  相似文献   

7.
顾鸣燕 《医疗装备》2022,(20):136-138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沭阳铭和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风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干预前,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预防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温磊 《医疗装备》2021,(4):100-101
目的探讨多功能艾灸仪对血液透析期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CRF患者,均建立AVF,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比较两组内瘘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血流量、动静脉端压力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试验组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艾灸仪可预防血液透析期间CRF患者AVF失能的问题,并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赖燕灵 《医疗装备》2022,(20):175-177
目的 分析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3—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8月该院收治的4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均行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透析时的血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可有效提高透析时的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外敷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外敷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血管弹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弹性轻型、中型、重型分别为11.63%、6.98%、2.33%,均低于对照组的32.56%、23.26%、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外敷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与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时机与方法.方法 分析11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情况,分为内瘘组(49例)、直接穿刺组(38例)和留置导管组(28例),观察各组血管通路建立原因、使用期限、血流量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5例患者为先透析后进行内瘘手术,手术成功率75.38%(49/65).内瘘组血流量(231.71±19.73)ml/min,并发症发生率42.86%,使用期限(28.50±2.87)个月;留置导管组血流量(210.96±20.28)ml/min,并发症发生率46.43%,使用期限(8.30±1.36)个月;直接穿刺组血流量(194.63±19.65)ml/min,并发症发生率76.32%,使用期限(25.70±3.38)个月.三组比较内瘘组血流量最大且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糖尿病肾病首选的血管通路,应于氮质血症期提前做好内瘘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295例,按照有无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分为血栓组60例和非血栓组2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血栓组分为观察组(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和对照组(尿激酶)各30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的效果。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 0.05)。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糖尿病,SBP降低,LDL-C、D-D升高,超滤率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血液透析患者需早期预防,严格把握超滤率。尿激酶溶栓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糖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淤积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岁治疗组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晚上一次,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早一次涂患处,对照组仅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早一次外涂患处。分别在第1、2、4周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第一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50.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22%和59.3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91.67%和71.88%,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淤积性皮炎远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儿童冻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儿童冻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组给予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和S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儿童冻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6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VF血流量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量不足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7.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的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健康状况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能够有效保护静脉内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健康状...  相似文献   

16.
林卓珊 《中国校医》2017,(5):373-37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热康谱照射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10月在本院经动静脉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6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栓形成(21.74%)、内瘘狭窄(13.04%)及内瘘闭塞(13.04%)发生率方面均高于观察组血栓形成(8.70%)、内瘘狭窄(4.35%)及内瘘闭塞(4.35%)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非热康谱照射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施莉莉 《医疗装备》2022,(18):132-133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南通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6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热敷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穿刺疼痛程度、局部血流状况及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头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头静脉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热敷护理可有效减轻MHD患者的穿刺疼痛感,改善局部血流,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珊 《医疗装备》2022,(2):152-153
目的 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内瘘...  相似文献   

19.
陈良英 《医疗装备》2021,(1):155-156
目的探讨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热康谱治疗仪,护理4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浅表化术对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建立AVF后存在穿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均接受静脉浅表化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4周的内瘘自然血流量、内瘘静脉内径、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以及术后2、4周的可穿刺长度、透析充分性(Kt/V),并记录患者术后4周的内瘘成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周,62例患者的平均内瘘自然血流量较术前提高,内瘘静脉内径大于术前,且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较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62例患者的可穿刺长度、Kt/V均高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54例患者的内瘘成熟,占比87.10%;术后4周,6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血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仅有4例出现短暂手臂水肿,占比6.45%,未经特殊处理,半个月后消失。结论 静脉浅表化术应用于建立AVF后存在穿刺困难的患者,可提高内瘘自然血流量,扩大内瘘静脉内径,缩短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并有助于促进内瘘成熟,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