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1例特发性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患者肺移植术后的护理。护理要点:术后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同时,在加强气道管理、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管理液体出入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肺移植专业护理基础之上,重点强调了术后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和精细护理。通过肺移植科的专业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和付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病情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首例肺移植术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肺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渡过休克关、感染关、排斥关,康复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严格液体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护性隔离等措施是肺移植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静 《大家健康》2013,(21):100-101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护理意义,早期及时发现液体负平衡的出现,避免因液体正平衡维持时间过长而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液体负平衡的出现对疾病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出现液体负平衡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率均低于未出现液体负平衡患者。结论:入院3~7天液体负平衡的出现对疾病的预后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探讨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曲霉菌感染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进行的15例单肺或双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以及诊疗经验。结果15例肺移植患者中,有5例(33%)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其中气道内曲霉菌寄生、孤立性曲霉菌性支气管炎和侵袭性曲霉菌性肺炎这三种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3%。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内确诊。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较容易发生曲霉菌感染。肺移植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防治肺曲霉菌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术前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效果还不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探讨其护理方法 ,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8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并进行研究,总结发生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观察方法 .结果 本组病例高血压4例,心衰4例.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是胰肾联合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临床症状的改变,注意维持出入量平衡,合理的用药护理对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术前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护理计划;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予以正确处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治疗区域的情况,预防感染。结果:8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未发现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成功挽救了患肢。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陈云端  冯继红 《重庆医学》2015,44(12):1623-1625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30例ARDS 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液体负平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肺部炎症因子水平及呼吸机机械通 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 、心排出量(CO)值正常,心功能未受到影响,观察组患者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EVLWI)值下降更明显,肺水肿症状改善明显;两组患者肺部炎症均得到控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效果更显著;与 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部损伤并ARDS 治疗中,保持患 者液体负平衡,对患者肺部功能保护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术后的疗效与护理经验。结果除4例完全性脊髓断裂的患者无效外,其余196例患者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脊髓损伤患者重新站立。结论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康复锻炼,是提高嗅鞘细胞移植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PiCCO)技术对肺移植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PiCCO监测的护理和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肱动脉留置PiCCO导管。每天进行3次以上的经肺温度稀释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等)进行液体管理,控制补液速度和出入量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病情稳定后转出ICU,平均置管时间2~5 d,患者在使用PiCCO监测期间均未出现管道堵塞、血管栓塞、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肺移植术后患者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液体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呼吸和循环支持的有效手段,常应用于肺移植的患者,ECMO的原理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再用泵将血液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的常用模式有VV-ECMO和VA-ECMO,ECMO是一项复杂的护理技术,除常规的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外,ECMO管路护理、出血与血栓的观察和护理、液体平衡的管理、镇痛镇静、转运护理等也极为重要。本文就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肺移植患者护理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 60 例脓毒性休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相似的液体复苏方案,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不限制液体输入量,保持液 体基本平衡或正平衡。观察2组撤机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一次撤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撤机当日液体平衡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 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撤机48 h,观察组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撤机和撤机48 h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入院48 h,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以适度液体负平衡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管理, 有助于提升机械通气撤机效果,这可能与该方案能够减轻患者心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肺移植术中,供肺缺血再灌注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由此造成的供肺损伤会严重影响移植肺的功能,极易引起移植后早期肺功能障碍,是导致肺移植失败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005年4月11日我院为1例53岁双肺广泛纤维化患者成功施行了同种异体左侧单肺移植术,供肺缺血时间7h 2min,术后未发生严重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供肺的获取与肺保护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6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云 《海南医学》2010,21(14):143-144
目的总结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60例脑损伤患者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法或静脉推注法进行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根据手术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护理计划,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心理指导、术中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结果 60例移植术全部顺利完成。结论患者及家属对移植方法充分知情、积极配合、术中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黄聪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35-135,137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和护理在面部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结果患者术后皮瓣成活,面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游离皮瓣移植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羊膜移植术治疗的角膜溃疡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58例接受羊膜移植术治疗的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9例。采用传统羊膜移植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溃疡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羊膜移植术治疗的角膜溃疡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于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例,我国已经有多例报道,目前双肺移植在国内开展不超过2例,我科于2002年4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双肺移植1例,存活41天。肺移植术感染是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56%,为术后死亡病因的53%,故术后多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肺泡灌洗及局部注药治疗十分重要,现将双肺移植术后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0月在非体外循环下右单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1)、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1例(受体2)、体外循环下双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矽肺1例(受体3)。结果3例手术基本顺利,受体1术后第4天出现移植肺感染,第7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左侧自体肺感染,术后2年10月伴发左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存活至今。受体2术后第6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左侧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反复并发严重的移植肺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和吻合口狭窄;术后9月因双肺严重感染并移植肺慢性排斥反应而死亡。受体3双肺移植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但多次伴发肺部感染,出现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存活33天。结论合理强度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纤维支气管镜是肺移植术后感染防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术后液体平衡规律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1月住院手术的99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早期液体平衡规律,将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早期液体平衡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患者均为液体正平衡,术后当天大部分患者出现液体负平衡(62.6%);术后当天和术后2d内总液体平衡为负平衡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低于液体正平衡的患者(P值分别为0.017和0.002);出现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的患者术后2d内总液体平衡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959.4&#177;1430.5)mL、(1690.1&#177;1128.6)mLVS(-83.8&#177;1403.7)mL,P值均为O.004]。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术后有明显的液体正平衡和随后的液体负平衡的变化规律;术后早期的液体平衡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移植及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的监测治疗,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方法:分析4例肝移植及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期间的情况,观察如下指标: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利尿剂用量、尿量及在ICU滞留的时间.结果:4例肝移植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23h,1例肺移植患者为60h,前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高于后者,其利尿剂用量和尿量也高于后者.4例肝移植患者在ICU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0h,1例肺移植患者为110h.结论:尽早拔管,维持较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加强利尿剂的用量,保证充足的尿量,并尽早转出ICU,可能是使肝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监测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反之,适当延长拔管时间,防止肺水肿,适时转出ICU,则可能是肺移植患者顺利渡过ICU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石骨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例儿童石骨症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使干细胞移植术获得成功。结合石骨症特点,观察移植后有无不良反应和减低并发症的出现,以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和骨抗为重点,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预防穿刺部位和口腔感染,指导合理喂养。结果:石骨症患儿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严重移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注意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儿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