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江苏省宿迁市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找出其存在问题,以助企业后期整改。方法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现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制粉、包片、装配、焊接4个岗位的铅尘和铅烟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化学毒物、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未超标,部分岗位噪声较大,超过80d B(A)。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和卫生辅助用室方面均存在问题。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较差,存在问题较多,不能达到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要求,应该立即整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和噪声。木尘合格率为42.9%,噪声合格率为100%,噪声作业分级为安全作业。工程选址、生产工艺布局、建筑卫生学、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辅助卫生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但总平面布局和防尘措施需要整改、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整改后木尘仍有两个作业点不合格。结论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能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年产1500吨聚酯薄膜(Ⅲ线)扩建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保护劳工者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扩建工程为轻微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的要求。结论扩建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力执行对控制职业病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新建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在试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4月即项目试运行阶段,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工作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量及实验室分析。结果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非甲烷总烃、甲醇、丙酮、一氧化碳、油雾、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15个噪声检测岗位中1个噪声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其余各检测点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建设项目中为工人提供的防护口罩不适用于本项目。项目中存在高温作业岗位,应在高温季节补充对该岗位的检测。结论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次评价报告提出的意见整改执行后基本达到了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今后的职业卫生工作应严格按照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化工企业合成氨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采样、检测.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NH3、CO、C02、催化剂粉尘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6~2007年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中检测超标项目超标原因及整改的分析,阐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果超标项目在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分析超标原因后进行了整改,大部分超标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后达标;噪声超标情况整改较难,以加强个体防护为主。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对于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空调管生产线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已达到预期的评价目标,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抽水蓄能电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的方法对该项目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该建设项目部分作业场所噪声超标,部分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结论 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合理,运行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控制,但须合理控制噪声,及时更换和补充厂房照明设备,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某生产企业客车及工业用漆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根据现场调查、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其规范进行评价。结果经整改后,现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基本满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整改前粉尘CTWA最高值为4.13 mg/m3,整改后CTWA为0.11 mg/m3,达到标准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并检测某钼精粉冶炼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1.1%,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为46.2%,钼及其化合物及高温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00.0%;鄂破工、筛分工、皮带工、球磨工等部分工种接触粉尘浓度与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定问题,如严格落实整改意见,基本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经验对照、系统工程分析等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粉尘检测点合格率100.0%,粉尘单项指数为0.224 6;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97.4%,噪声单项指数为0.904 9;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100.0%,单项指数范围为0.001 2~0.275 2。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这对控制职业病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烟草包装材料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检查表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2-乙氧基乙醇、丁醇、铅、砷、纸尘、噪声等.经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部分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经整改第2次检测各检测点的推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识别、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对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11个点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3个点的噪声强度超标,3个点的噪声强度位于85 ~90 dB(A)之间,噪声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其余的8个点的噪声强度虽然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但均超过80dB(A).5个点的高温三球温度(WBGT)指数均超过WBGT限值,高温作业分级均为重度危害.结论 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因此,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防护设施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方案,以指导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山东某公司麦芽糖醇项目一期扩建工程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情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和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项目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严重程度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改造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甲醇、一氧化碳)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17个,甲醇、一氧化碳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导热油炉厂房内高温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比例为5.9%。部分岗位噪声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超标比例为11.8%。整改后噪声、高温控制效果明显,但高温仍不符合卫生标准。结论项目存在高温、噪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存在健康危害,通过整改效果明显,但整改后高温仍超标,应进一步加强高温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某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并检测,应用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某新型密封铅蓄电池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噪声、高温、硫酸等,其中,铅烟(铅尘)合格率为77.8%,噪声合格率为91.3%,高温、硫酸全部合格。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均基本符合GBZ 1-2 01 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在落实本报告的整改性建议后,该铅蓄电池项目具有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无锡市汽车4S店职业卫生现状.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无锡市58家汽车4S店中的31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与强度、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31家企业均未开展职业卫生申报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控制效果评价,作业人员职业卫生意识较淡薄,工作场所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未检出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31家企业均能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但部分企业作业人员不能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结论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4S店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汽车4S店职业卫生工作,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